41天戰疫,中山在荊州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春暖花開時,英雄歸來日。3月20日春分時節,載著廣東援鄂醫療隊員的專列緩緩駛入廣州南站臺。身穿紅衣的57名中山援鄂醫療隊員陸續走出車廂,早已等候在此的接車人員一陣歡呼,歡迎英雄平安歸來。

41天战疫,中山在荆州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月9日,中山市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資料圖片) 記者 繆曉劍 夏升權 攝

時光倒流,41天前,中山醫療隊聽從國家號召,逆行湖北,打響了一場誓死保衛生命的戰鬥。

◆國家有難 挺身而出

2月8日23:30,我市接到省衛生健康委通知,要求組建醫療隊馳援湖北。2個小時以後,一支由中山15名醫護人員骨幹組成的醫療隊組建完成,這批隊員均是在自願報名的基礎上,精心挑選的來自7個醫療衛生單位(市疾控中心、火炬開發區醫院、古鎮人民醫院、東鳳人民醫院、三鄉醫院、坦洲醫院、橫欄醫院)的骨幹。

41天战疫,中山在荆州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山醫療隊員在湖北松滋醫治病人。 受訪者供圖

一夜無眠的籌備,2月9日中午11點半,中山市衛健局大院內。

“麥照軍!”“到!”

“邢義龍!”“到!”

“王巖!”“到!”

“吳晶晶!”“到!”

這些被點到名的都是中共黨員,“黨員跟我過來,我們開個小會。”醫療隊隊長周再生說話乾脆利落。

這支臨時組建的隊伍,互相之間不熟悉,需要快速團結凝聚起來去戰鬥。15人裡共有5名黨員,可以成立醫療小組黨支部,隊長周再生兼任黨支部書記。“黨員是什麼?你的初心是什麼?你的使命是什麼?這不需要我再說。”5位黨員眼神交會,心照不宣。

而在剛剛過去的12個小時內,許多出徵的隊員已進入戰鬥狀態,甚至來不及與家人長話告別。2月8日深夜,橫欄醫院護士梁秀怡還在工作,接到通知後她立即開車回到城區家中收拾行李,一直到凌晨3點才睡。火炬開發區醫院護師歐陽文茹沒時間收拾行李,丈夫老李跑前跑後幫她料理,都顧不上說幾句話。離開火炬開發區醫院時,老李只是捧著花,目送妻子遠離。周再生接到任務後,第一個念頭就是為醫療隊籌備物資,“我自己就幾件衣服,沒什麼要準備的。”白衣戰士要上戰場,醫療物資最重要。周再生到了集合點,依然在與衛健局工作人員商量,如何讓整個隊伍攜帶上更多頂用的物資。各家有派出人員的醫院更是後期內務總動員,有醫院直接買來新的箱子,將院內最好的防護服、口罩、面罩等物資裝得滿滿當當。這不是行李箱,這可是中山人為這些白衣戰士準備的“彈藥箱”,增強了他們與疫情作戰的決心。

大家鬥志昂揚,談到將要面對的危險工作,都顯得堅定而有力。但一問及家人,就不敢接話,有的隊員已眼眶泛紅……把家人的愛與牽掛都打包走,帶到武漢,等完成使命,再帶回家!國有戰,召必往,集合、培訓,再次檢查行囊,出發!

◆抗疫戰場守護生命

2月10日、11日培訓,2月12日,周再生率先成為當批廣東隊中首個入艙的醫生。他所工作的地點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工作站A區。裡面有近600名病人,只有5個醫生,一個醫生要管100多號病人,巡一遍都要幾個小時。作為廣東醫生組的組長,他還要負責對外聯繫。飯後,中午2時進入方艙醫院工作,直至晚上8時才能下班,完成各項醫療交接流程,回到酒店已是晚上9時多。隨後,他還要參加省裡召集的各支隊黨支部書記會議,再安排隊裡的各項工作,與隊員交流一下一天的情況,忙完這一切後已是深夜。有時凌晨2點下夜班,回到酒店已到凌晨4點。這時,能脫下口罩,撫平一下N95的“吻”痕,吃上一個熱泡麵,對於他來說,已十分滿足。

41天战疫,中山在荆州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湖北荊州,ECMO團隊醫生在做換葉克膜的準備。 麥學東 攝

2月14日,湖北各地飄起了中雪,醫療隊員們不僅要適應工作新環境,更要適應氣候變化。進艙第三天的橫欄醫院護士梁秀怡因穿上防護服後缺氧不適,被同事攙扶著提前出艙。但第二天,她憑藉堅強的意志力,慢慢適應了這一身行頭。29歲的黃健鳳是當地患者的開心果,她工作中的身影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每天早上9點、下午4點、晚上8點,身穿防護服的黃健鳳都會準時打開收音機,在當地志願者的協助下,帶著四五十個患者在病房裡跳健身操,病房的氣氛頓時歡樂起來。而在1000多公里外的東鳳敬老院,當地的老人每天都在問工作人員:“我們的阿鳳去哪了?”

就在首批隊員入艙的同時,2月12日下午,由中山抗擊非典女將袁小玲率領的第二批醫療隊馳援荊州,剛到松滋,袁小玲就著手開闢新“戰場”。松滋當地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散收治在6個醫療點,這種分散收治的局面十分不利於集中專家和資源。2月13日,袁小玲就帶隊到了松滋市人民醫院城東園區、松滋市人民醫院、華泰等集中收治點進行現場調研,然後果斷提出依託市人民醫院建設新的集中救治中心的意見。隨後,醫療隊專家協助指導松滋人民醫院的改造。經過2天2夜的緊張施工,2月16日,松滋市人民醫院外科大樓8樓被改建成為新冠肺炎的重症救治中心,廣東援助松滋醫療隊隨即進駐。下午1點開始,第一例病患通過專用通道進入隔離病房,新病區快速實現了廣東指揮部要求的“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戰略部署,被稱讚為“廣東速度”“松滋速度”。

2月18日,中山市人民醫院ECMO團隊9人,在隊長廖小卒的帶領下,攜機器奔赴荊州。這是中山派往湖北的第四批醫療隊員。2月19日深夜,剛抵達荊州的第二天,他們就接到了緊急任務,要趕到荊州監利縣,不到1個小時,就為患者上了ECMO儀器。在回程的3個多小時車程裡,他們密切注視各項指標,不敢鬆懈一秒鐘,團隊最終將患者成功轉運到荊州市重症救治中心。從2月19日至3月15日,這位來自監利縣的患者已接受ECMO治療25天,“人工肺”開始出現栓塞,病情危重需要更換膜肺。因為患者本身已無供氧儲備,為最大限度避免膜肺更換時ECMO停機給他帶來的危險,兩地醫護人員在當日下午花費近3小時認真準備,確保萬無一失才正式展開。

切血管、接血管、開機、監控指標數值,這些動作有條不紊又飛快地在不同的人手中操作,僅10秒左右就給該患者切換一個新的膜肺和ECMO系統,有效地推進了治療。大家盯著機器的血氧數值,當患者血氧飽和度一度掉到31%時,讓整個ICU病房氣氛緊張,直至看到血氧沒有再往下掉,而是開始回升,所有人才鬆了一口氣。

在湖北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松滋市人民醫院、荊州市中心醫院、公安縣人民醫院,他們的身影出現在疫情危險處,從病魔手裡搶奪生命,他們精湛的醫術和仁心大愛,收穫了病人發自心底的信任和尊重。

◆使命完成,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疫情逐漸平穩,3月7日上午,隨著最後一名治癒患者走出湖北荊州松滋市人民醫院,松滋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這裡是中山醫療隊支援湖北的其中一個戰“疫”點,自2月12日抵達松滋,中山醫療隊已在這裡奮戰了25天。短暫休整之後,他們中的部分隊員前往荊州市中心醫院。

41天战疫,中山在荆州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3月20日,中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返程抵達廣州南站。 記者 文波 攝

荊州市中心醫院是廣東醫療隊其中一個重要的救治點,中山市人民醫院ECMO團隊主要也在這裡工作。在松滋人民醫院雙“清零”後,援荊醫療隊員周紅梅等8位醫護人員也轉戰到此。3月18日下午,廣東醫療隊陸續完成交接工作,將病區清理完畢。廣東省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關門大吉”,餘下的個別患者轉入原醫院的感染科。中山援荊醫療隊員交完最後一班崗,輕鬆走出了病區。

使命完成,人雖然要離開,廣東醫護人員卻要給荊州人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廣東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副主任醫師蔣文新說:“廣東醫療隊離開後,留下的硬件設備、技術,會在荊州紮根。”

ECMO設備2套、氫氧氣霧化機405套、呼吸機66臺、CRRT機10臺、防護服5400套、N95口罩2萬個、普通外科口罩32萬個……這是廣東醫療隊移交給荊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分設備物資清單。“各個醫療隊手頭上的物資,能留的全部留給當地。”3月17日下午3時,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視頻會議上,醫療隊負責人說。據介紹,廣東醫療隊移交給荊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總值1.5億元。

除了物資,醫療隊員們留下的還有深深的情誼,中山市陳星海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紅梅告訴記者,荊州方面對廣東醫療隊的關懷和關愛,體現在了生活細節、上班途中、工作環境中,很多感人的故事在這裡發生,這份情誼讓人終身難忘。

》》》中山援鄂醫療隊大事記

2月9日 由15名隊員組成的首批中山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出征,趕赴千里之外馳援疫情防控工作。

2月12日 中山首批醫療隊隊員進入武漢方艙醫院參與支援工作。

2月12日 中山第二批醫療隊隊員抵達對口支援的荊州松滋。

2月14日 中山派出第三批醫療隊奔赴荊州的松滋和公安縣。

2月19日 中山第四批醫療隊攜帶救命神器“ECMO”抵達荊州,在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參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3月7日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患者清零後休艙,中山15名隊員寫下請戰書請求繼續戰鬥。

3月7日 松滋市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救治中心最後一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中山醫療隊奮戰25天,實現松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

3月18日 荊州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關門大吉”,中山援荊醫療隊員交完最後一班崗。

3月20日,從武漢和荊州出發的兩趟專列,分別於15:46、16:54到達廣州南站。隨後他們乘坐專車回到中山,受到了這座城市最高的禮遇。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二審:彭曉劍

◆三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