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我們不勝不歸”——記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馳援武漢江漢“方艙醫院”醫療隊

“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接管運營的江漢方艙醫院單日出院人數破百,達到123人。江漢方艙醫院成為武漢市現有方艙醫院中首個單日出院人數破百的醫院。”2月20日晚,一則“武漢江漢方艙醫院首次單日出院人數破百”的消息振奮人心,更讓正在支援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河南醫療隊隊員們精神抖擻。

2月4日上午,河南省唯一一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46位逆行勇士踏上了奔赴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馳援之路。這也是河南派出的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

這支醫療隊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趙松帶隊,46名隊員包括醫療專家、護理專家、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後勤保障人員、救護車司機等,全部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半個多月來,隊員們的緊張、辛苦、咬牙堅持,只為了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嬌小的身軀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2003年全員抗擊非典,那時候的我還是個小學生,電視上醫務人員奔忙一線的身影在我心中播下了種子,那個時候我便立志成為救死扶傷的一員。如今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群眾,我是一名醫護人員,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戰士!”鄭大一附院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郭玉凰在自己的方艙日記中深情回憶。

2月5日,在經過國家衛健委集中部署各救援隊工作後,郭玉凰和她的隊友們第一次見到了方艙醫院。“我驚呆了:碩大一個國際博覽中心居然能在三天之內迅速搬空重建成為一個簡易戰地醫院,雖然設施簡陋但是並不會將我們必勝的決心掩埋。我們也在交接儀式上宣誓,必將傾盡全力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今天又進倉了。早上6點準時起床,穿上尿不溼,加厚加絨的秋衣秋褲,因為方艙內沒有暖氣,再穿上手術衣。每次進倉前,都不敢多吃多喝,因為一工作就是6到8個小時,甚至更久……”

這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綜合醫學部護士長周紀妹手機錄的語音方艙日記。作為此次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緊急醫療隊醫護人員,她被網友譽為“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2月6日凌晨,鄭州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進入漢江方艙醫院,開始正式接收病人。護理部副主任李星帶領周紀妹等8名護士負責全倉1500餘名患者的藥品、醫療器材、生活物資供應和門診篩選統計工作。

醫療隊隊員朱姣姣在日記中寫下:“從藥品分發到門診篩選統計,從物資發放到貨物搬運,我見證了每一個嬌小的身軀中原來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指引著我們堅守一線,對抗疫情,打敗病魔!”

不停地發放統計、協調搬運。繁重的隔離裝置更讓她們呼吸困難,出現了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噁心等缺氧症狀。護目鏡也被霧氣所籠罩,一片朦朧。汗水順著髮髻、臉頰,不停地流下來。

“我們咬牙堅持,不敢停下,生怕影響了方艙的工作進度和艙內1500餘名患者的生活起居。因為進入方艙的我們代表的已不僅僅是自己,而是河南醫療救援隊,從進入武漢開始,我們代表的就是河南人民,就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我們要為急需幫助的武漢人民貢獻力量!武漢,我們陪著你打贏這場仗!不勝,不歸!”周紀妹的語音有些哽咽,疲憊中卻帶著堅定。

一天只能睡6個小時

婁昊,作為感控科年輕的新生力量,卻是一名具有11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接到醫院通知後,他第一個奮不顧身代表感控人員衝進了武漢的戰場,踏上了奔赴疫情一線的英雄之路。

“當晚8點臨時接到通知——鄭大一附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即將出徵武漢,感控科需要抽調1名感控專職人員隨隊出征。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第一反應就是我應該去,不假思索果斷報名。因為我的專業就是幹這個的,去了可以保障自己人的安全!”採訪中,他這樣樸實地說,“晚上8點30分接到主任通知,確定由我入隊,心情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動。作為一個感染控制專業的醫務人員,自己所學終於能在危機關頭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我想,這也是一個在國旗呵護下成長起來的青年體現自我價值的好時刻。”

早在春節前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婁昊就將妻女送回了山西長治的孃家,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戰鬥中去,完全沒有休息。而就在出發援鄂的當晚,遠在山西孃家的妻子和僅僅10個月大的女兒還都在發著39度的高燒,但他的妻子從未埋怨丈夫的忙碌,一直給予大力支持。

“我們的感控工作儘管沒體現在直接治療患者的身上。但通過各項瑣碎而細節的工作,儘可能地降低醫務人員和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也能體現我們對早日戰勝疫情的作用。一線醫護的目標是消滅病人身體裡的病毒,而我們感控人的目標則是消滅醫療環境中的病毒。”婁昊說。

到了武漢以後,全隊人的安全保障問題都壓在這個大男孩身上——不斷地與方艙醫院協調防護物資、優化防護流程、指導汙物處置等。每日四班,上午8點,下午2點,晚上8點,凌晨2點,每班他都要跟著進到更衣艙,指導醫護人員正確穿脫隔離服,將隊員安全送回酒店後才能洗漱、消毒,小憩一兩個小時又要接下一班出艙。

醫療隊隊員婁昊說:“雖然我一天只能睡大概6個小時,還被硬生生分為3次,但是我感到大家需要我,我就應該出現在大家身邊,全力為大家保駕護航。”

“我們還打趣說:他的時間像一張紙一樣被我們給一片片撕碎了。他整日晝夜顛倒為的就保障我們的醫護人員在順利完成工作之後能夠在最後一步保護好自己。問他累不累,他說看著你們穿脫隔離服,送你們上下班,我更踏實。”郭玉凰告訴記者。

隔著防護服傳遞溫暖

2月18日早上,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總檯接到了兩封來自患者的感謝信,一封信表揚了鄭大一附院醫生單迎光,另外一封是集體感謝醫療隊的河南醫生。“雖說醫護人員都身穿防護服,但是在這麼多天的相處下,我還是深深感受到了透過防護服的溫暖。”

其中一位患者在信中寫道:“今天是我進入到江漢方艙醫院的第七天。今天來查房的是一位高大陽光的少年,通過他的背影我知道他應該是位男生。他們都穿著厚重的防護衣、帶著厚厚的護目鏡,無法清晰辨認他們的面孔。但是他們堅毅的目光給了我們無限的希望。我們病房住了近30位病人,醫生對每一位病人都是詳細耐心地解答所有的疑問,並把每一位病人的需求記錄在檔……在方艙醫院像這樣的醫護人員有很多。他們既是父親、母親、愛人和孩子,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時時刻刻保護我們的白衣天使!”

患者的信賴和感謝背後,是全體醫療隊隊員的辛苦付出和無私堅守。就在記者採訪過程中,無意間聽說醫療隊隊長趙松的父親於2月19日上午不幸去世。

此前,趙松副院長的父親臥病在床四年之久,在醫療隊出發前夕已經病情危重,但是他毅然決然要求前往武漢一線展開救治工作。臨行前,他在病床旁看望了沉睡中的父親,便推門而去。想不到他與老父親的這一次無聲的告別,竟成了永遠……

為了不影響隊員們的情緒,身在武漢駐地的趙松強忍著淚水,默默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看著他強打精神,我們都忍不住掉淚。他太難了,可我們,也一刻都離不開他啊。”醫療隊中的李星副主任說。

此次援鄂抗疫,趙松對於隊員們來講,與其說是領導和隊長,不如說是家人與親人。他事無鉅細,一切工作堅持親力親為。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溝通與銜接、每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情況、醫療隊內所有隊員的身心健康、全隊的感染控制預防及後勤保障……一項項大大小小的工作,很難想象全部都由他來把控。

他在駐地成立中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支部委員會,在醫療隊到達武漢的兩週時間內召開了六次支部會議,還在支部會議上多次勉勵和關心支部內的入黨積極分子及年輕黨員,鼓勵他們發揚不怕苦、敢於拼搏的精神,在艱苦的條件下勇於迎難而上。

截至2月20日,醫療隊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62例,通過隊員們的不懈努力,已經治癒出院102人,處置重症患者72人,轉出重症患者41人,累計開展CT等影像檢查478人次……(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