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2020年的春節,全國人民大多數都陷入疫情的恐慌與對職業未知的迷茫中。而此時的陳總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決定辭職時,他剛過完44歲生日。兒子聰穎踏實即將高考,妻子在體制內剛評上正教授。

他本人在二線城市排名靠前三的大型國企工作了近十六年,從集團下屬低端品牌線的行政人事經理,到如今企業核心品牌之一的人力資源總監。

一路穩紮穩打,低調、務實是全公司上下對他一致的評價。

在外人、下屬、親戚朋友的眼中,他算的上妥妥的人生贏家。

當他義無反顧、第一次未聽從妻子勸告,將辭職信送達董事長手中時,所有人都倍感詫異。

妻子更是一度無法理解,認為他是遲到的中年叛逆,於是跟身邊的家人、專業人士傾訴或求助。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全社會湧現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於是剛剛畢業的學生、企業的高管有一部分人躍躍欲試,隨著各種資本的爆雷,這股熱潮逐漸迴歸理性。

而擺在中年人面前的職業道路,依然還是這兩條。

選擇繼續打工,感覺到了天花板,實現不了人生價值。

選擇中年創業,又擔心失敗,害怕失去,真是進退兩難。


01 打工與創業的兩面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怎麼看?

打工的好處核心是“安全”,物質上有相對穩定的來源,還包括一些隱性的地位、福利、資源等等;精神上壓力還能釋放,工作不合適可以選擇適當調整;週末閒暇時間可以兼顧陪伴家人。

壞處的核心是“不能自主”,尤其是非業務部門,大部分時候都很難主導決策。沒有成就感,不能掌控工作,財富也有限,實現不了個人夢想與價值。


而創業的好處核心在於“自主”,理論上是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能夠獨立決策,充滿激情,實現人生夢想。

壞處的核心是“風險”,創業九死一生,過程充滿艱辛、挫折、焦慮和痛苦。過去的人脈資源都可能重組,精力壓力巨大,甚至可能失敗,一無所用。

(題外話:我個人認為特別是做人力資源的人,骨子裡總有一點書生氣,對理想總有一些額外的期待)


02 打工與創業的選擇評估

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就需要從內心問自己五個問題。

也許在面臨這個困惑時,你就想明白了呢。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來自靈魂的拷問

首先:我是誰?

1942年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第一次提出了人格分類的概念,認為人與人之間存在本質的差異。

這個差異就是人格,人格的一部分(約50%)是先天基因造成的,另外的50%是生長髮育中神經元不斷鏈接,在0-18歲期間逐漸形成並固化。而這部分則是取決於由後天環境的改造與影響,尤其是從出生到青春期階段父母帶教的家庭環境、氛圍,老師教育環境、同學和玩伴環境,以及兒童所處的時代大環境,對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行為模式影響很大。

這些特質是基因與早期成長環境結合而成,相對穩定,較難改變。除非劇烈的變故(感情衝突或環境衝突),通過自身長期的的訓練也是可以改變一部分的。

20世紀90年代,人格類型的各類測量應用到商業需求。許多世界500強的企業、組織基於這些系統將其作為選擇與任用人才的一個維度(也是咱們常用到的冰山模型下的那部分特質、才幹、動機、性格)。

優秀創業者需要一些內在的特質與驅動力。

要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才能不滿足於當前,長期艱苦奮鬥;要有很高的內在驅動力,才能一直向前,保持奮鬥的激情;要有不服輸的樂觀精神,才能屢敗屢戰,度過層層難關;要有適度冒險精神,才能有硬氣挑戰、改變現狀,不斷求新求變;要有全局戰略思維與開創力,才能洞察未來,抓住商機。

需要問自己,我是誰?是否符合創業所具備的特質?


第二、我能做什麼?

中年轉型者需要從過往工作的結果分析,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擅長的能力是什麼?哪些是自己的短板?

早期創業打江山,從0到1,從無到有,需要更多的是開創與創造能力。商業敏銳度、企業家創新能力和客戶需求導向的能力。

發展中規模壯大,需要治理天下,從1到3,需要具備“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管理能力。

客觀認知自己的優勢、能力,如何構建自身與團隊的能力?


第三、我做過什麼?

在過往多年的工作中,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需要客觀覆盤自己在哪些地方最易出高績效。

是前端市場、營銷?還是創新性的技術研發?是生產製造?還是中後臺管理性的財務、人力?

前、中後場,自己能力擅長的是哪裡?


第四、我擁有什麼?

過往的積累,我擁有什麼資源。

人脈關係、人才團隊、項目資源、資金實力等各種資源的積累程度如何?哪些資源可用(真正能用的)?哪些資源缺乏?

選擇創業需要哪些資源?如何準備?

我可以承受的底線是什麼?這些都需要一一客觀認知與盤點。


最後、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

通過認知自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人與環境的匹配關係

在全球經濟下行時期,大部分企業會不斷調整戰略與組織,甚至裁員降低成本,以挽救頹勢。

要麼調整、適應所處環境;要麼調整環境,尋找適合自己優勢發揮的環境;當然還有的人則開創新的環境。

一般情況下,都是優先轉自己熟悉的、擅長的領域,能發揮自己核心才幹的領域。

創業的首要目標是活下來,才有可能談發展。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03 打工與創業如何做選擇

通過內求,認知真實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核心才幹(獨特性),認清自己當前階段的核心需求。

通過外觀,判斷自己當下的現狀與處境,認清形勢與趨勢,什麼是自己要走的路?什麼是不得不走的路?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路徑一、職業經理人

做團隊一把手負責人還是團隊的核心成員?取決於自己是否願意承擔更大或不那麼大的責任。

路徑二內部創業

可以減少創業風險,取決於自己資源整合能力與領導力,更強就牽頭組建團隊做一個內部領頭創業者;稍遜,可以選擇成為內部創業團隊的一個核心成員。

路徑三外部創業

創業路前途未知,取決於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大小、成就驅動力的高低、資源整合與領導力。(運氣也很重要)

路徑四、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這條路,是一條更個性化、多元化的理想之路。

本質是你有多大、多獨特的價值來兌換收益,即是你是否具備一項能“安身立命”的本領。

做獨立自由職業者還是團隊中的一員,取決於你自身的人脈資源與獨特的才幹。


中年人,到底是選擇繼續打工還是創業?

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了存在的焦慮、糾結和困惑,這些背後的根源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認不清自身的條件、看不懂所處的環境。

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捨得放棄。

一旦選擇好,那麼就要做好接受一切好的、不好的心理準備,這樣才不會輾轉焦慮、糾結和困惑。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你認為呢?歡迎大家補充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