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鬥探花郎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鬥探花郎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在十二生肖中為虎,又取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江蘇蘇州人。唐伯虎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古才子多風流,亦難為五斗米折腰,唐伯虎也不例外。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鬥探花郎

有一次,蔑視權貴的唐伯虎被栽贓抹黑,捉到縣衙。那縣令是探花出身,為官比較清正,也很有才華,他素聞唐伯虎大名,很想試試唐伯虎的才學。因而,他不在大堂審問,卻把唐伯虎帶到後花園。當他看到唐伯虎不僅沒有絲毫祈求之態,反而顯現出一副氣宇軒昂、傲然難犯的神情時,便在稱奇、起敬的同時,產生惺惺相惜的心理。於是,他說:“唐才子,久聞你學富五車,才思機敏過人,本縣令今天倒要領教領教。倘若你能在五步之內吟詩答問,我便不追究你有什麼罪過,放你回去。”唐伯虎聽後,請他出題。縣令引唐伯虎步入花徑,讓唐伯虎當下以此景吟詩一首。。唐伯虎觀察一番,見幾朵花旁有一隻蝴蝶被蜘蛛網粘住,那蝴蝶雖奮力掙扎,但終不能逃脫。三步過後,便吟出了一首《網中蝶》——“從來生性好風狂, 走遍天涯遊遍鄉。 不幸難遇羅網內, 脫身還得探花郎”。唐伯虎吟完,那縣令讚不絕口,感到欽佩,心悅誠服地把唐伯虎放了。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鬥探花郎

此詩妙在雙關修辭運用得恰到好處。雙關也叫“多義關聯”;就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利用詞語的同音或多義,故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表面言的是“此”,而實際指的卻是“彼”,說通俗點就是隔山打牛。詩以“網中蝶”為吟詠對象,描述其風狂放蕩的性情。蝴蝶遊遍天涯海角,喜沾奇花、尋異蕊,不幸的是被蜘蛛網住,已經身陷“囹圄”;欲想脫離羅網,須得遊園“探花”之人解救才行。這是客觀情況,堪為寫實。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鬥探花郎

此詩妙在語意雙關,既是寫實,更有虛指。唐伯虎此時此境,與“網中蝶”何異?其生性灑脫,不為世俗羈絆,如今身陷“牢籠”、為人所困,解脫與否,全賴身為“探花”的縣令。這是何等相似啊!此詩巧於實虛並舉,妙在意趣橫生。特別是“不幸難遇羅網內,脫身還得探花郎”一聯,語意雙關,弦外之音尤妙。它巧借訴說網中蝶的境遇,表達唐伯虎的意願。探花出身的縣令自然是目明可見、耳聰能詳,心領神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