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主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麦卡锡主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反映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宣传画

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有“美国文革”之称。

1908年11月14日,约瑟夫·麦卡锡生于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区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从此,麦卡锡开始了充满欺骗与谎言的政治生涯。

1946年,作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卡锡以卑劣手段当选为美国参议员,得以进入美国国会。在国会的最初几年里,麦卡锡只是一个爱出风头而又十分平庸的政客。他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宣传以吸引选民的注意,为竟选连任参议员作准备。恰在这时,美苏对抗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的冷战政策和反共宣传,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麦卡锡的崛起创造了政治气候。反苏、反共成为麦卡锡的一面大旗,在这面旗帜下麦卡锡发起了“对政府中的共产党人”的指控和调查。

1950年2月9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诞辰纪念日,麦卡锡决定在这一天“把炮弹打向国务院”。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安排下,他从华盛顿飞往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在俄亥俄县的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麦卡锡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麦卡锡的演说犹如晴天霹雳,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此前如履薄冰的麦卡锡则一夜之间成为声震全国的政治明星。

麦卡锡主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约瑟夫·麦卡锡

此后,麦卡锡又在各种场合中,不停地向人们描绘着一幅“危险”而“恐怖”的图景:一个由共产党人组成的“红色第五纵队”存在于美国社会;“美国政府中共产党间谍、密探、特务和党员充斥”,已经“左右着美国政策的制订”等等,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大加迫害。人们怕共产党,同样地怕被称为共产党。被称为共产党犹如被称为女巫,是没有办法证明的。任何人都可能因误解和怨恨而丢掉工作或被排除在社会之外,成千上万的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到迫害。这种因为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现实危机感,致使麦卡锡主义成为了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

黑暗的麦卡锡时代

从1950——1954年,在麦卡锡主义姿肆美国期间,美国可谓处于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麦卡锡时代”。在这一不正常的时代里,反共反民主的政治迫害十分猖獗,人人自危的猜疑、恐怖气氛笼罩了整个美国。

在教育机构中,许多地方的美国退伍军人团和对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军官们还在研究各校教材,看看有无鼓动颠覆活动的内容;各大学的教授都被迫进行“忠诚宣誓”,其中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就有一万一千人,拒绝宣誓的教授则被解聘了一百五十七名;在娱乐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被说成“共产党最满意的广播公司”;大批演艺人员上了黑名单,好莱坞亦无例外,其中一个倒霉蛋就是喜剧大师卓别林,他不得不像自己塑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一样,在后半生漂泊流浪;以《欲望号街车》、《在江边》等电影而闻名的导演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在自己上了黑名单后,为了“说清楚”,将更多的人也拽进黑名单中,以致卡赞其名成了“叛徒”的同义语。在科技界,大批科技精英成为了怀疑的对象,连身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也被居心险恶地说成是“共产党的间谍”,“曾竭尽全力,阻挠美国氢弹生产计划的实现”,不得不到安全审查听证会上“说清楚”。凡“说不清楚”的人,自然被登上名册,轻则丢掉工作,家人被株连,遭到邻居的白眼,孩子被小伙伴们抛弃,连“童子军”也无法参加;重则搞不好就会站到法庭的被告席上。

同时,由于麦卡锡在政府、国会、军队里和社会上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即麦卡锡分子,故此,他的活动得到右翼社会势力、反共组织和共和党人的支持,麦卡锡的支持者与麦卡锡相呼应,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共反民主活动,形成了一股极端反动的政治潮流。这股祸水所到之处,人人自危,从而使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谨而慎之,生怕染有“通共”“扶共”之嫌,致使中美关系僵化长达20年之久,阻隔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麦卡锡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从政治上来说就是促使杜鲁门政府以及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极端的反共、反华政策,坚持不承认新中国。

麦卡锡主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这就是明天吗?共产主义下的美国!》:在麦卡锡主义影响下,一部出版于1947年的漫画书,向民众鼓吹共产党掌权后的“恐怖”

尽管麦卡锡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再被人戳穿,一名共产党员也未能确证,民意调查却有百分之八十九赞成,共和党中一半人支持他。虽然开明派指出他是法西斯,保守派也觉得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却没有一个人有足够声望能与他对抗而不被反咬一口惹祸上身。艾森豪威尔在日记中写道:“不能跟黄鼠狼比赛放屁。”

麦卡锡及其主义的终结

1954年4月,美国陆军发起反攻。陆军因麦卡锡的一名助手拒绝入营受训正式向国会提出起诉。在这场向全美电视转播的听证会上谁也输不起,双方惟有以命相搏,拳来腿往,交锋激烈。最后麦卡锡使出“杀手锏”揭发军方律师威尔许在波士顿的事务所里有一名青年弗莱德·费泽曾在共产党外围“律师公会”任职,企图把威尔许和共产党拉上关系。威尔许平心静气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你毒辣无耻到伤害一个无辜的青年人……我自问是位绅士,可你要想得到宽恕,得到别人那儿去寻。”麦卡锡还想纠缠,威尔许说:“别再破坏一个年轻人的名誉了,你难道你的良心,一点也不剩了?”会场掌声雷动,威尔许起身离开。这位参议员把手一摊,问道:“我做错了什么事呢?”

陆军与麦卡锡这场对质,调查会并未得出一致结论。然而随后,麦卡锡的民意测验直线下降,记者不再捧场,华府社交界也全面抵制,他闭门酗酒,参议院讨论经常缺席,后来连例会点名也不露面。1957年2月麦卡锡因肝病去世。

麦卡锡的名字代表一个历史阶段。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麦卡锡注定要被抛弃,他带有太多的道德缺陷,他在政治上从不讲游戏规则,为达目的而不惜采用卑劣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欢捏造事实制造谣言,当面撒谎,还有偷窃机密的癖好。威廉·曼彻斯特将其称之为“品质低劣的政客”是恰如其分的。不过,如果将道德缺陷作麦卡锡的致命伤,是极为肤浅的。道德的批判不能代替主义的批判。麦卡锡主义终结的深层原因正如威廉·曼彻斯特所引述的俄亥俄州共和党保守派众议员乔治·本德所说“麦卡锡主义已经成为政治迫害、专横武断、剥夺民权的同义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