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不知道讀者裡面金融學生或者從業者多不多。

最近金融圈裡面流傳很廣的一個大瓜是,

華南某985的一名大四學生,假冒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發佈招聘實習生的帖子。然後給應聘的學生髮筆試題。筆試題的內容很多都是英文的計量的題目或者論文的一小部分。

這是知乎的吃瓜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350529

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他這麼做的目的,他到現在也沒有公開承認什麼。

不過根據我的推測,最可能就是把這些應聘學生的答案和論文成果賣給國外的學生。

圈外人可能不知道,國內學生給國外留學生做作業,這已經是一條產業鏈了,有專門的中介做這個。一份作業開價不低,涉及計量的一般都能給小几千報酬。

但像這名大四學生這樣,靠欺騙普通學生來幫自己牟利的,零本萬利,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在發生這件事情之前,這名學生各項成就其實真的很不錯。

作為非清北復交的學生,能申請到MIT的金融碩士,挺厲害的。

據說專業成績也是第一,然後各項實習經歷也很豐富。

但是這件事情暴露後,大家拿著放大鏡研究了一遍他的領英簡歷,發現存在虛假實習經歷的可能性。

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知乎上關於這個事件的討論熱度不低,

也有一些當事人的校友答主提到了該學院的不良風氣。

其實我蠻有感觸的,

索性寫篇文章來給各位聊一聊我看到的國內top高校金融教育的各種現象。

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總的說,我覺得相對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專業學生真的是最“聰明”、勤奮而又現實的一群人。不太想用爛大街的“精緻利己主義”形容,但是又好像找不出更為貼切的詞語。這個專業“內卷”相當嚴重,研究生幾乎是求職起點,且學歷歧視是最苛刻的。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大一大二還是比較懵懂的,基本是上課和社團活動穿插的人生。大三開始才是一家公司又一家公司地實習,在學校和公司之間穿梭,在學校呆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是從我現在和師弟師妹們聊天,他們已經從大二、大一就開始實習了。

我能想到,為什麼會這樣。

金融行業的學生,簡歷好看的太多了,都是名校畢業,成績前列,實習經歷big name。

因為這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也就必須更早地準備。

我那時候接受到的師兄師姐的信息是:好好學習+多多嘗試。

他們現在接收到的師兄師姐的教誨是:績點高+實習牛逼。

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績點和實習可以說是金融學子求職的兩大敲門磚。

金融學子們為了這兩件事情拼命。

因為績點=保研,而一個體面的研究生學歷幾乎是能夠過簡歷的標配。

為了刷績點,正常操作是期末周通宵熬夜複習。

平時需要多多跟老師請教,不管是不是真的感興趣,反正要想辦法讓老師認識你。

課程論文不管內容如何,字數一定要夠多,排版一定要精美。

就算是思政課,也要前排佔座,搶答問題,爭取平時成績。

期末考試前,各種人脈發動起來,找往屆考試試題,找師兄師姐劃重點。

而知名公司的實習機會,大多都只在小圈子裡傳播,而且競爭異常激烈。

要獲得這樣的機會,學生們一方面得從小公司做起,積累相關的經驗。

同時得積極social,爭取混入師兄師姐們的圈子

看能不能得到哪裡有空缺的消息和refer的機會。

有些big name的核心崗位實習機會,是被很多人盯著的,這些人甚至會算現在這個實習生什麼時候離職,自己剛好空出時間去應聘繼任,到這個程度了。

為了同時獲得高績點和實習經歷,那隻能不睡覺,熬夜是日常操作。

所以我說,我覺得金融學生是很勤奮的。

而要同時做好這兩件事情,只會勤奮也是不行的,還得會方法。

比如拿到了往年的試題,比如得到師兄師姐的內推。

得到這些機會需要的是“聰明”。

但聰明再進一步,可能就是精明。

我見過的騷操作不少。

保研的時候,就有人為了科研加分花錢買畢業論文,但同時被宿舍其他需要保研的同學舉報。

有的人為了學生工作加分,競選班長,加分後再也不做班級工作。

有的人因為自己太忙的行程,晝夜顛倒,不管宿舍同寢的作息時間。

也有人拿到往屆試題後裝作沒有拿到,不肯與人分享。

有人為了刷簡歷,在各個實習公司待2周知道了大致任務後就離開去下一個實習公司。

甚至直接虛構實習經歷,還靠這個得到了很不錯的offer。

也有人在實習答辯時候,直接抄襲同學的行業研究報告。

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所以這次冒名招聘的事情出現,我倒並不是很驚訝。

這個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了,學生們壓力太大,得到了一個招聘信息誠惶誠恐,不捨晝夜地用心完成筆試題,沒想到被人利用了。

之前程序員討論“996”,我在想,金融圈的學生早就見怪不怪了吧。

投行、研究所的加班是沒有底線的,他們是24小時stand by。

而我們是沒想過什麼抗爭的。

反觀美國,程序員是比較能夠正常下班的。但是就算是在美國,投行也是要晝夜加班的嘛。

總之,我看到的在這個專業裡,內卷已經到了一個程度了。

而這種內卷會越來越年輕化,目前為止,大一就需要開始奔跑了,沒有喘息的機會。

而反觀我們的高校金融專業教育的成果,我卻反而覺得差得遠。

哪怕top高校金融碩士畢業,

不會搭DCF的不驚訝,講不出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的不驚訝,IS-LM模型不會的不驚訝。

就是感覺,包括我自己,

這些金融學生們的大學四年+研究生2年,沒停下來過,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呀,

也都帶著很高的績點和亮麗的簡歷畢業了,

但似乎對金融和資本市場、宏觀經濟的理解,

甚至都談不上說理解不深刻,

基本的理解都有盲區。

而這背後,我覺得學生的錯有,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錯更大。

我自己就經歷過老師照本宣科,念PPT。

課後習題課堂講解自己都不會,被學生問住。

核心專業課上課的時候天花亂墜瞎扯,就是不講課本基礎知識,考試就劃一道課本原題讓學生背答案。

課堂內容完全混亂毫無規劃,想到哪裡講哪裡,講到哪裡算哪裡。

就業處老師不管就業,天天搞dang建。

……

可能其他專業也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這些可能已經不是金融專業的問題,而是我國整個高等教育的問題。

從一個圈內大瓜說到金融學子的內卷


這個頭條號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對的起6年的專業教育,

作為投資從業者,希望自己保持高姿勢水平,真正地瞭解市場,爭取能beat the market。同時也希望自己在圈子內,還能保有初心,而不是年復一年成為一條老油子混下去,從講邏輯變成講經驗,最後只能講方法了。

金融專業前幾年是非常火爆的,從高考專業分數線就能看出來。

近兩年因為工作難找,很多人也知道了這一行沒那麼好做。

目前這一行的人才是過剩的,且很明顯幾年內還是不會有改變。

但也不可否認,金融高薪的職位應該確實比其他專業的多。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夠聰明夠努力還是能夠過得不錯的。但是在哪一行,聰明優秀的人不會過得不錯呢?

有好有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