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不知道读者里面金融学生或者从业者多不多。

最近金融圈里面流传很广的一个大瓜是,

华南某985的一名大四学生,假冒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发布招聘实习生的帖子。然后给应聘的学生发笔试题。笔试题的内容很多都是英文的计量的题目或者论文的一小部分。

这是知乎的吃瓜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350529

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他这么做的目的,他到现在也没有公开承认什么。

不过根据我的推测,最可能就是把这些应聘学生的答案和论文成果卖给国外的学生。

圈外人可能不知道,国内学生给国外留学生做作业,这已经是一条产业链了,有专门的中介做这个。一份作业开价不低,涉及计量的一般都能给小几千报酬。

但像这名大四学生这样,靠欺骗普通学生来帮自己牟利的,零本万利,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这名学生各项成就其实真的很不错。

作为非清北复交的学生,能申请到MIT的金融硕士,挺厉害的。

据说专业成绩也是第一,然后各项实习经历也很丰富。

但是这件事情暴露后,大家拿着放大镜研究了一遍他的领英简历,发现存在虚假实习经历的可能性。

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知乎上关于这个事件的讨论热度不低,

也有一些当事人的校友答主提到了该学院的不良风气。

其实我蛮有感触的,

索性写篇文章来给各位聊一聊我看到的国内top高校金融教育的各种现象。

各位看官自行判断。

总的说,我觉得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专业学生真的是最“聪明”、勤奋而又现实的一群人。不太想用烂大街的“精致利己主义”形容,但是又好像找不出更为贴切的词语。这个专业“内卷”相当严重,研究生几乎是求职起点,且学历歧视是最苛刻的。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大一大二还是比较懵懂的,基本是上课和社团活动穿插的人生。大三开始才是一家公司又一家公司地实习,在学校和公司之间穿梭,在学校呆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是从我现在和师弟师妹们聊天,他们已经从大二、大一就开始实习了。

我能想到,为什么会这样。

金融行业的学生,简历好看的太多了,都是名校毕业,成绩前列,实习经历big name。

因为这一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也就必须更早地准备。

我那时候接受到的师兄师姐的信息是:好好学习+多多尝试。

他们现在接收到的师兄师姐的教诲是:绩点高+实习牛逼。

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绩点和实习可以说是金融学子求职的两大敲门砖。

金融学子们为了这两件事情拼命。

因为绩点=保研,而一个体面的研究生学历几乎是能够过简历的标配。

为了刷绩点,正常操作是期末周通宵熬夜复习。

平时需要多多跟老师请教,不管是不是真的感兴趣,反正要想办法让老师认识你。

课程论文不管内容如何,字数一定要够多,排版一定要精美。

就算是思政课,也要前排占座,抢答问题,争取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前,各种人脉发动起来,找往届考试试题,找师兄师姐划重点。

而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大多都只在小圈子里传播,而且竞争异常激烈。

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学生们一方面得从小公司做起,积累相关的经验。

同时得积极social,争取混入师兄师姐们的圈子

看能不能得到哪里有空缺的消息和refer的机会。

有些big name的核心岗位实习机会,是被很多人盯着的,这些人甚至会算现在这个实习生什么时候离职,自己刚好空出时间去应聘继任,到这个程度了。

为了同时获得高绩点和实习经历,那只能不睡觉,熬夜是日常操作。

所以我说,我觉得金融学生是很勤奋的。

而要同时做好这两件事情,只会勤奋也是不行的,还得会方法。

比如拿到了往年的试题,比如得到师兄师姐的内推。

得到这些机会需要的是“聪明”。

但聪明再进一步,可能就是精明。

我见过的骚操作不少。

保研的时候,就有人为了科研加分花钱买毕业论文,但同时被宿舍其他需要保研的同学举报。

有的人为了学生工作加分,竞选班长,加分后再也不做班级工作。

有的人因为自己太忙的行程,昼夜颠倒,不管宿舍同寝的作息时间。

也有人拿到往届试题后装作没有拿到,不肯与人分享。

有人为了刷简历,在各个实习公司待2周知道了大致任务后就离开去下一个实习公司。

甚至直接虚构实习经历,还靠这个得到了很不错的offer。

也有人在实习答辩时候,直接抄袭同学的行业研究报告。

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所以这次冒名招聘的事情出现,我倒并不是很惊讶。

这个行业的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压力太大,得到了一个招聘信息诚惶诚恐,不舍昼夜地用心完成笔试题,没想到被人利用了。

之前程序员讨论“996”,我在想,金融圈的学生早就见怪不怪了吧。

投行、研究所的加班是没有底线的,他们是24小时stand by。

而我们是没想过什么抗争的。

反观美国,程序员是比较能够正常下班的。但是就算是在美国,投行也是要昼夜加班的嘛。

总之,我看到的在这个专业里,内卷已经到了一个程度了。

而这种内卷会越来越年轻化,目前为止,大一就需要开始奔跑了,没有喘息的机会。

而反观我们的高校金融专业教育的成果,我却反而觉得差得远。

哪怕top高校金融硕士毕业,

不会搭DCF的不惊讶,讲不出2008年金融危机全过程的不惊讶,IS-LM模型不会的不惊讶。

就是感觉,包括我自己,

这些金融学生们的大学四年+研究生2年,没停下来过,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呀,

也都带着很高的绩点和亮丽的简历毕业了,

但似乎对金融和资本市场、宏观经济的理解,

甚至都谈不上说理解不深刻,

基本的理解都有盲区。

而这背后,我觉得学生的错有,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错更大。

我自己就经历过老师照本宣科,念PPT。

课后习题课堂讲解自己都不会,被学生问住。

核心专业课上课的时候天花乱坠瞎扯,就是不讲课本基础知识,考试就划一道课本原题让学生背答案。

课堂内容完全混乱毫无规划,想到哪里讲哪里,讲到哪里算哪里。

就业处老师不管就业,天天搞dang建。

……

可能其他专业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这些可能已经不是金融专业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问题。

从一个圈内大瓜说到金融学子的内卷


这个头条号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对的起6年的专业教育,

作为投资从业者,希望自己保持高姿势水平,真正地了解市场,争取能beat the market。同时也希望自己在圈子内,还能保有初心,而不是年复一年成为一条老油子混下去,从讲逻辑变成讲经验,最后只能讲方法了。

金融专业前几年是非常火爆的,从高考专业分数线就能看出来。

近两年因为工作难找,很多人也知道了这一行没那么好做。

目前这一行的人才是过剩的,且很明显几年内还是不会有改变。

但也不可否认,金融高薪的职位应该确实比其他专业的多。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够聪明够努力还是能够过得不错的。但是在哪一行,聪明优秀的人不会过得不错呢?

有好有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