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除了魚叉,還有哪些先進的反艦導彈?

TZY學霸


先過來幾個保安把樓下說魚叉就是三叉戟的那個傢伙抬出去......

魚叉反艦導彈,以前也翻譯叫捕鯨叉。

魚叉導彈資格非常的老,1968年就開始研究了,1979年開始裝備部隊,這期間也一直在升級,到現在,依然是美國海軍的主力反艦導彈。

魚叉導彈雖然名義上在不斷的升級改造,但近30年間,它的絕大多數升級不是被取消了就是升級的對地打擊能力。它真正有價值的反艦能力,最新的升級還得追溯到1985年。到現在已經34年了。射程100多公里,0.85倍音速。

所以近些年,美國海軍的戰鬥力還是有短板的,就是在導彈這塊。因為你航母再牛,飛機再猛,最後也是要用反艦導彈來完成最後的擊殺。

航母掌握著制海權,艦載機掌握著天空,確實可以從容的向對手扣動扳機。但問題是這魚叉導彈也太老了,性能指標非常的平庸。當然,用魚叉打伊朗那種二戰時期造的驅逐艦還是沒問題。但如果對手是先進的盾艦,安裝有大型的相控陣雷達和垂直髮射防空導彈,魚叉想攻擊得手,會非常的難。

現在的盾艦有相控陣雷達,遠中近三層導彈防空還有近防炮,這是為攔截超音速導彈飽和攻擊設計的,攔截0.85倍音速的魚叉,估計會比較輕鬆。

近些年,中俄的反艦導彈已經發展到3倍音速,300公里射程,甚至更遠。美國的魚叉明顯要弱一截。尼米茲航母、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確實很棒。但海戰的最後也是需要大黃蜂來發射魚叉來完成這最後一腳的。如果魚叉太軟,射不進門,前面所有的鋪墊、努力也都是白費。

當然,這些年美軍的主要任務還是圍堵伊朗、朝鮮、委內瑞拉......對先進導彈的需求也不是很迫切,所以進度很慢。造成幾十歲的魚叉當主力這種局面並不是技術資金不行。

不過魚叉也實在是太老了,再不著急也輪到更新換代了,這兩年,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裝備新一代的反艦導彈:LRASM。

這款導彈比較邪門,依然是亞音速,但它隱身、智能和超大射程。

LRASM走的是美軍比較青睞的路線,隱身,不容易被探測到。而且這款導彈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飛行的過程中,可以自己規劃路線,自己主動避開敵人攔截位置。最出人意料的是它將近1000公里的射程。

東風21、東風26屬於彈道反艦導彈,射程2000公里-4000公里。但這種導彈的代價是體積巨大。跟常規的巡航反艦導彈沒有可比性。常規的巡航式反艦導彈體積小,可以掛在飛機上。這種導彈的射程通常就是100多公里,300公里,550公里就頂天了。射程550公里的反艦導彈,體積也基本上相當於小飛機了。

但LRASM把射程做到了1000公里,而且體積很小,一架F35上可以裝2枚。這就非常恐怖。

恐怖在哪呢:這架F35從航母上起飛,飛出去1000公里,然後再向1000公里距離上的敵艦發射LRASM。等到這枚LRASM擊中敵艦的時候,F35已經在航母上降落了。已經開始裝彈準備下一次出擊了。

F35的作戰半徑1000公里,LRASM的射程1000公里,也就是說美國航母已經可以在2000公里的距離上,對敵艦發起攻擊。這個打擊距離已經跟東風21差不多。而且它這一套是隱身的。

F35作為隱身戰機,在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發射LRASM,自身非常安全。而航母更是躲在一千多公里、兩千公里之外,也很安全。最糟糕的結果也不過是LRASM沒能擊中目標。

現在美國海軍,超級大黃蜂+魚叉導彈還是主要的組合。但LRASM和F35已經開始裝備。未來,如果戰艦不安裝可靠的反隱身雷達,應該有致命級別的危險。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有了反隱身雷達,能夠準確的探測到LRASM,並予以定位,以它的亞音速,又會變得非常容易攔截。


現在美海軍的主力反艦導彈依然是老魚叉,LRASM在穩步增加,未來會慢慢取代魚叉導彈。如果這期間遇到刺激,會提速。


銳度何老師


美國和我國的作戰理念不一樣!人家不需要軍艦反艦!航母艦載機就可以提供保護所以美國一直用魚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