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美麗新世界”

在上一篇內容,我曾為大家詳細描述了“美麗新世界”的樣貌。

但是我個人覺得上一篇內容有所欠缺,因此決定再次提筆,重寫一篇。

但很神奇的是,經過我的進一步思考,關於這本書我想聊的東西又截然不同。

可能這就是經典常讀常新的奧秘。讓我們開始吧。

一、前情回顧(讀過上期內容的可以跳過)

美麗新世界描述的是一個用高科技消除痛苦與苦難的世界。

所有人都能夠在這裡獲得他們想要的快樂。

這看似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們做到了,儘管手段殘忍。

但幸運的是,身處其中的人們沒有能力察覺。

整個社會的運轉需要不同的角色,因此人也被分為不同的種姓:a,b,c,d,e。

但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防止矛盾激化,必須讓每個人感到幸福快樂。

他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胚胎髮育培養時期,通過控制供養量來調整胚胎智力。

胚胎進入[命運設定室],從此被決定一生的命運。

通過長時間的睡眠教育進行洗腦,通過條件反射訓練控制人物喜好。

整個社會也杜絕藝術與宗教的存在,莎士比亞偉大的悲劇,聖經從此成為禁書。

婚姻制度,血緣親族也不復存在。

唆麻以及毫無藝術性的感官電影讓人們身體與靈魂都吸食著毒品。

一個愉快美好的美麗新世界。

二、嚴密精巧的機器社會

值得稱道的是,這個社會精巧的社會結構,的的確確能夠讓絕大多數人感受到快樂。

低種姓的人每天干著簡單輕鬆不復雜的工作,沒有失業的風險。

經過長年累月的睡眠教育+條件反射訓練他們自得其樂,認為自己做的工作最適合自己,

高種姓的工作自己做不來,所以現在的生活是最好的。

一旦真的有了一些糟心事,“毒品”唆麻能夠解決一切。

而高種姓的人,例如a種姓,這類人群存在兩種可能性。

因為他們所做的工作有可能讓他們發現一部分的社會真相。

因此存在著所謂的“清醒者”。

他們對社會現有的藝術水平不滿,對社會被矇蔽的絕大多數人嗤之以鼻。

他們存在著不幸福的可能,因此會被派到“冰島”,一個彙集著“清醒者”的地方。

離開這個美麗新世界,去追求他們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個世界,消除了苦難,力求讓所有人滿意。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整個社會用著這樣的制度,像一部精密的機器那樣運轉,每一步都不可缺失,缺少了任何一個零件,都有可能崩潰。


三、苦難的意義?

故事中,所有的痛苦都被消除,人們為了捨棄苦難,從而也捨棄了很多東西。

例如科學,例如真理。科學一旦被阻礙,真理一旦被拋棄,生化武器,戰爭就不復存在。

例如婚姻,例如父母。沒有了感情的羈絆就失去了任何受傷的可能。

例如藝術,例如宗教,例如智力,例如興趣愛好。沒有精神追求就沒有對現狀不滿的可能。

所有人安於現狀,吸食“唆麻”,將苦難扼殺在搖籃。

苦難是一切悲劇的根源,但消除了苦難,就真的只剩下喜劇了嗎?

失去了科學,真理,伴侶,父母,莎士比亞,聖經,每天被洗腦,像條狗一樣被訓練喜好。

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僅僅為了告別苦難?

苦難值得我們放棄這些帶刺的玫瑰,放棄這些也許美好,也許殘忍的事物嗎?

為了消除被噎到的風險,我們從此就應該不再吃飯嗎?

苦難存在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苦難,有什麼意義?

這些問題,希望你來思考。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問題的反面,叫做:“如果你能夠生活在一個你意識不到痛苦的世界,代價是失去選擇的自由,你願意嗎?”

而不是“你願不願意用真理,愛情,藝術等等去換取永遠快樂的可能?”

因為在“美麗新世界”中,最神奇的就是,你的所有犧牲,你都無法感知。


四、人文主義的利弊

“給歲月以文明,還是給文明以歲月。”這是《三體》中的經典問題。

《三體》中,為了抵禦三體人的入侵,人們將幾乎所有資源都用於發展生產,科學研究。

人民過的苦不堪言,資源也被大幅度消耗。社會因此產生動盪。

人類進入了可怕的“大低谷”時期,文明的進程倒退了至少一百年。

傷痛過後,人們開始反思,與其因為害怕三體人到來,抓緊手中的武器惶惶不安,食不下咽。

倒不如末日前狂歡。從此,人類文明發展重歸正軌。

令人意外的是,數十年後,文明再度繁榮,甚至超越了之前的科技水平,擁有了重大突破。

人們開始忘記了三體人帶來的恐懼,認為三體人就是個笑話。

並在之前災後重建的廢墟上立了一塊石碑,碑文寫著: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在有限的歲月裡,將文明變得繁榮,而不是儘可能地竭盡全力,即使苟延殘喘也要讓文明想辦法延續。

但這個與“美麗新世界”又有什麼關聯呢?

“美麗新世界”表面上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人幸福快樂,消除苦難。

實際上只是厭倦了社會動盪帶來的災難,希望社會能夠長治久安。

這本身並沒有錯,這是一個好的想法,但錯在手段極端,泯滅人性。

為了文明本身的延續,不惜傷害同胞,以達到目的,並且自我麻痺。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他們感到幸福啊。”用這樣的方式自我感動。


但實際上,“給文明以歲月”也並非完全錯誤。

有種說法叫“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作為生物來說,生存才是第一要義。

《三體》一書中,後續三體人成功入侵,為了反抗三體暴政,人類選擇了與三體文明一起暴露,玉石俱焚。太陽系面臨被毀滅的打擊。

人類為了自救,有了幾個計劃。但其中“光速飛船”計劃是被政府明令禁止的。

因為“光速飛船”一旦造出,有人成功出逃,那麼對於沒有逃出的人就是一種不公。

但遺憾的是,等到高級文明的打擊來臨,所有人類無一倖免,只有偷偷研製光速飛船的人得以逃生。

“人文主義”有的時候閃爍著光輝,有的時候,卻也有可能帶領全人類走向覆滅。

它是一個枷鎖,它將獸性捆綁,人們友善和睦,卻也散發著“聖母”光輝。

就像“美麗新世界”中,曾經也有人制造出一個“只有a種姓的實驗小世界”,大家智力相近,一切公平公正。

但最終的結果,確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做最底層的工作,互相鬥爭,最終整個小世界,自取滅亡。

這表面上也許是“歲月”與“文明”的取捨。

實際上,也許是“功利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的矛盾。

希望能夠引發你的思考。

過段時間要是有空的話,我會出一篇關於這兩個問題思考的相關材料閱讀,也算是給自己一個解答,要是感興趣的讀者積極評論點贊轉發嗷~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