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躲藏的人》,出自英國兒童作家艾利克斯.希爾(Alex shearer)之手,熟悉的人不多,但它其實是感動全球億萬讀者的《天藍色的彼岸》的姐妹篇。

如果說《天藍色的彼岸》用暖心的童話告訴我們珍惜生命、面對死亡,那麼在《躲藏的人》中,作者則用超凡想象力創造了一個真實的不老世界,外表童真和年輕的人們內心深埋著恐懼和荒蕪。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個寫給孩子的童話,更是一則醒世寓言,值得每一個成年人深思。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作為童話,《躲藏的人》並不深奧;作為寓言,卻耐讀。猶記得第一遍,我是在早些年和孩子一起讀的,那個虛構世界中真實的邏輯、瀰漫全書的恐懼和絕望氣息讓我們全身發冷。前幾天我重新拿起這本書細讀,發現作者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象和扣人心絃的故事中,隱藏著對人性的悲憫和思考:

▲被虛假的童真和青春充斥的世界,是美好還是荒蕪?

▲伴隨著成長和衰老帶來的煩惱和病痛,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失去了和時間一同老去的軀體,我們還能用什麼去體驗人生每一個階段的真意?

讀完,我掩卷良久,不吐不快。本文將不追求艱深的理論剖析,僅從虛構的世界真實的邏輯、不同的人一樣的恐懼,以及生命的真相三個角度,細細體味這則寓言。

01虛構的不老世界,卻運行著真實的自然邏輯

主人公泰倫是一個小男孩,他出生的世界正是我們所夢想的世界,儘管可能演變成噩夢……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孤獨的泰倫

在這個醫學科技非常發達的社會里,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凍結自己的年齡,讓自己顯得更年輕,也更長壽。但同時,人們逐漸喪失了生育能力,孩子變成了稀有之物。於是孩子們不允許長大,被迫打"PP"針,永遠保留孩童的模樣。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或被當作賺錢的機器,或被買賣、出租,當作賭注,他們隨時處在被偷走的恐懼之中。

在這個假貨盛行的世界裡,泰倫是一個稀有的真實的兒童,從小便被拐賣。他知道被標價的感覺是什麼,他想自然成長,想回到母親和家人身邊。他竭盡全力抵抗這個虛假失衡的世界對他的包圍、擠壓和控制。然而,作為弱小者,他能往何處去?哪裡又是他的藏身之所呢?

《躲藏的人》從孩子的視角,為我們全方位展示了這個外表繁榮光鮮、內心冰冷荒蕪,讓人毛骨悚然的"美麗新世界"。

2017年尤瓦爾·赫拉利寫就了轟動世界的《未來簡史》,對人類的未來進行預言。他說,未來的人類在醫學與人工智能的雙重作用下,將實現常生不老。

《躲藏的人》在大陸出版的時間是2007年,艾利克斯.希爾用他驚人的想象力,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不老世界,運行著真實的自然和社會邏輯。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艾利克斯.希爾

①長壽的代價是失去生育能力,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平衡法則。

在書中,衰老的常見剋星——心臟病、癌症、中風被一一消滅。人們生活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長壽,並永葆青春的活力和敏捷。然後,抗衰老藥誕生了,大多數人在四十歲左右都會服用這種藥物,於是再也不會衰老,至少從外貌來看是這樣。人們活到一百二十多歲後才會突然溘然長逝,有的人甚至活到兩百歲。

長壽的代價就是不育。隨著科技的進步,生命的延長,一種新的病毒也開始蔓延。這種病毒破壞了繁殖能力,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免疫。即使那些自然衰老的人也不能倖免。

這個虛構的世界裡,卻運行著大自然自身的平衡法則:大自然是公平的,如果沒有這種病毒,人口就會爆炸,人們就會像沙丁魚一樣擠在這個星球上。所以必然會有什麼東西出現,讓不平衡重歸平衡,也許是戰爭,也許是疾病,而在《躲藏的人》裡,則是釜底抽薪讓人不育的病毒。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一個嬰兒的出現,引發一大群人的圍觀

② "PP針"的出現,"抗衰老片"的盛行,是人性貪婪下的必然結果

給停止生長的芯片起名"pp",其實包括雙重含義。

一是被成年人宣揚和自我暗示的含義,借喻於彼得.潘,代表友善的,溫暖而快樂的影子,最美好的童年。

一是暗指那個穿花衣的吹笛手(Pied Piper),哈馬林鎮的所有孩子被他的笛聲催眠,拐走,再也沒有回來。吹笛手PP,代表了迷失和誘拐。

成年人想永遠擁有孩子,從根本上說是迷失在人性貪婪中的變態慾望。那些幼小的,毫無反抗能力的小生命,被人販子或者自己至親的父母,用"PP"手術剝奪了自然成長的權力。在做完手術那一刻,他們便從心理上永遠失去了童真,一步跨越了童年,但身體卻永遠留在了童年,只剩下日復一日的心理錯位、虛假脫水的稚嫩。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PP女孩兒”和泰倫

抗衰老藥的盛行,源自人性中對青春永駐的狂熱慾望,這些成年人迫不及待地吞下藥片,卻從此走入另一條看似前景光明,實則充滿恐懼和絕望的不歸路。

美與醜、明與暗,事物的正反兩面,從未如此尖銳,卻如此合理地共存。這個被人為變美的世界,唯獨失去了平衡與和諧。

但誰又能說,這不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迫不得已的平衡邏輯呢?

02不同的人一樣的恐懼:如何擺脫人性的貪婪和漫長的餘生

①真實的孩子,害怕打PP針,被變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打了PP針的人,則恐懼著日復一日假扮成孩子的漫長餘生。

書中有一段情節給我很深的震撼:

泰倫渴望有同齡人一起玩耍,有一天他終於在路上遇到一個小男孩,被一個金髮男人牽著,做著"鐘點兒童"的生意:

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一個接一個,一天接一天,一個小時接一個小時,扮演別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的小孩。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鐘點兒童

這個"男孩"已經四十八歲了,這個經歷了幾十年"鐘點兒童"生活的PP男孩,

"眼睛裡充滿驚恐,小小的漆黑眼睛,但卻壓根兒不屬於兒童,像是屬於什麼不知名的生物。"

臨別時,"男孩"對泰倫說:"永遠不要做PP手術,孩子,永遠不要。長大、變老,然後死去。永遠不要做PP手術。聽我的。"

這告誡中,有太多的恐懼和深深的絕望。從書中的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出PP男孩和金髮男人並非父子關係,也是一個不知被倒手了幾次的受害者。如果泰倫也打了PP針,這個"男孩"就是四十年後泰倫的樣子。

書中還有一個典型的PP人——永遠的小甜心,跳踢踏舞的維吉尼亞小姐。她是由自己的父親安排做了PP手術,永遠保留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形象,也從此成為一棵搖錢樹。

維吉尼亞從八歲開始在舞臺上跳舞,一直跳到了一百二十五歲,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看她的專場演出,從中幻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天真可愛的女兒,找尋虛假的慰藉。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永遠的小甜心,跳踢踏舞的維吉尼亞小姐”演出海報

這些做了PP手術的“鐘點兒童”,還有一直扮演著孩子角色的維吉尼亞女孩兒們,他們的內心是怎樣的扭曲和絕望,沒有人在乎。

② 吃了抗衰老片的成年人,害怕的是過盡千帆,人生閱盡後漫長的等待和虛無

曾經花了大價錢買下泰倫做孩子的哈廷格夫婦,已經一百多歲了。他們在這漫長的一生裡,嘗試和鑽研了自己所有的愛好,但是餘生仍然是那麼漫長,死亡依舊遙不可及。在看完一次音樂會之後,在返程的計程車上,哈廷格先生和夫人並排坐著,但他們沒有交談,也沒有看對方,都茫然地看著窗外——

他(哈廷格先生)似乎已經厭倦到極點,似乎跌入了一片真空,一片巨大的茫然洪荒,抽空了全部的靈魂。他擁有完美的體魄,知曉、擁有、體驗過生命週而復始所能提供的一切。是的,他已經啖嘗過所有的菜品,只除了最珍貴最美味的那一道——死亡。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泰倫只是哈廷格夫婦的新寵物

是的,時間不等人,時間永遠在流逝。但是,對於書中那些永遠四十歲的人來說,時間是靜止的,至少貌似如此。每一天都像是永恆,每個下午似乎都不知如何打發,每一個黃昏都無窮延伸,直至永遠沒有盡頭的黑夜。人生苦長,在你把所有可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你又該做些什麼呢?在你把所有該體驗的都體驗過,一切該去的地方都去過,該讀的書都讀過,一切該聽的音樂都聽過,在你熟知了每一支交響樂的旋律、每一首歌曲的音符,每一個劇情的轉折,每一件藝術品的筆觸之後,你又做什麼呢?你又想做什麼呢?

所以,那些長壽的人,都擁有一種奇怪的面容:

不是滿臉的皺紋,也不是彎曲的脊背。他們和四十歲的人一樣,沒有皺紋,腰板挺直。奇怪的是他們的眼睛,似乎穿越了漫長的太空,見證過宇宙的浩渺,同時也感染了它的荒涼與永無。

讀到這裡,禁不住對書中人產生了深深的憐憫。他們對餘生的恐懼和厭倦,都通過那對絕望的眸子,望向書頁外的世界。他們想掙脫,但卻註定徒勞,只能被命運的洪流裹挾著,無力反抗,直到那遙不可及的人生終點。

艾利克斯.希爾,這位為孩子和成年人寫書的作家,他的書中充滿了對生命本真的尊重,對人生每時每刻的眷念。他通過對這個虛構世界中真實人性的關懷和細緻入微地展現,告誡我們應理解和善待生命的真相。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艾利克斯.希爾

那麼,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03生命的真相,應是順應生老病死的輪迴,對人生每個階段的體驗和感恩


我們應該怎樣活著?那些我們以為的煩惱、痛苦到底意味著什麼?

美國喜劇演員亞當.桑德勒曾出演過一部電影:《人生遙控器》,看似荒唐實則極其認真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主人公邁可是一名建築師,事業有成的他有個美滿的家庭,美麗賢惠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但他為了工作和晉升,總是沒時間享受天倫之樂,沒有耐心面對生活中的瑣碎煩惱。

正在他掙扎於事業和家庭的矛盾時,一個萬能遙控器的出現令他欣喜不已,因為這個遙控器可以控制他的生活,所有來自家庭與生活中的困擾都可以快進,於是他輕易地躲過了生病、爭吵、和家人共度的瑣碎時光。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直到有一天,遙控器根據他一貫的喜好自行其是,完全失去了控制。時間迅速向前走,好像只是在眨眼間,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年。他成為公司高層的同時,也錯過了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時刻:曾深愛著他的妻子離開了他與別人結婚、父親逝世、兒子結婚、女兒長大......此時他才幡然醒悟:

那些自己嫌麻煩而故意逃避的東西,竟是如此美好:陪妻子共度一生,陪孩子長大,陪父母老去,而我們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豐盈和成熟——它們代表的,恰恰是此生的價值和真意。

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他在彌留之際努力告誡兒子:不要重蹈覆轍,多把時間留給家人。

從某個角度來說,《人生遙控器》中的邁可所經歷的痛苦和後悔,與《躲藏的人》中人們所經歷的恐懼、絕望和虛無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把時間快進了,錯過了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而那些永葆童真和青春的人,則好似給人生按了一個暫停鍵,生命的外殼不再成長和衰老,只有時間在向前流動,彷彿永恆、無窮無盡。

這真的是我們夢想的世界嗎?

好在,《躲藏的人》作為經典童話,奉獻了一個暖心的結局,讓讀者在滿懷的壓抑中看到一絲希望:泰倫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然而就在將要跳下河的時候,看到了吉南和他的照片。吉南是泰倫的父親,一直苦苦尋找泰倫多年。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終於,吉南把泰倫帶回故鄉,那是一個沒有抗衰老藥、沒有PP手術的世外桃源——人們在陽光下勞作,白雲在藍天上舒展著身姿,風輕柔地吹拂。鄉村公路一直延伸下去,穿過密密的樹枝的穹頂,枝條蜷曲著垂下來。汽車經過,撒下片片光斑,枝葉的光與影,傾瀉而下。

那裡的人們順應自然規律,安然老去。泰倫的奶奶臉上爬滿了皺紋,可是她真好看,臉色棕黑,像一顆核桃,乾枯蒼老,但卻美得像一片秋葉。她用蒼白的灰暗的眼睛溫和地看著泰倫。

讀到這裡,我熱淚盈眶。

04寫在最後

泰戈爾在《生如夏花》中寫道:

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

還在乎擁有什麼。

人的一生,不正當如此嗎?生命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神聖和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出生,成長,變老,還是死亡。


《躲藏的人》|不老世界裡的恐懼,探尋生命真相的醒世寓言

而那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故鄉的泰倫,正是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童真小孩吧!

請善待他,讓他自然長大。


——全文完——

秋意居:用淺淡的筆,書寫冷暖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