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寧波與上海,同屬吳越文化圈,又都為鴉片戰爭後被迫開放的5個通商口岸之一,兩地之間關係分外緊密。19世紀中葉以後,上海憑藉優越的區位條件,發展速度遠超寧波。再加上太平天國運動和小刀會起義的影響,江浙地區的富商、文人紛紛攜資到上海租界避難,使上海一下子脫穎而出,成為整個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商業文化的滲透和城市化的發展為海上畫派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和養分。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伴隨著寧波商幫“闖入”上海灘,一批又一批寧波籍的書畫家也來到上海,成為新興的海上畫派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為海派繪畫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沈枚

沈枚(1875〜1949),字嘯梅、光初,號瘦鶴老人、古稀餘生,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沈枚出生於寧波的一個理學世家,家中富收藏,受家庭薰陶,自幼喜書畫,為著名海派畫家錢慧安的私淑弟子,同時師事任伯年,為任氏關門弟子,與吳昌碩、浦華等人關係密切。光緒二十一年(1895),任頤去世,沈枚開始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擅長人物、花鳥,兼及山水,筆墨傳神,為當時海派名家之一。1923年10月,沈枚以“甬上沈枚”為名,在上海朝記書莊印行《沈嘯梅畫稿》兩冊,為當時“原稿影印名人畫譜系列叢書”之一,其中人物山水一冊,花卉翎毛一冊,供人欣賞外,亦可用於教學,惠及學子良多。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1 沈枚 鼓琴三樂圖

《鼓琴三樂圖》(圖1),縱174.9、橫46.6釐米,紙本,設色。款署:“鼓琴三樂,曾見鮑元禮有此本,沈嘯梅寫”,鈐印:“沈枚”朱文方印。

“鼓琴三樂”,又稱“榮公三樂”,語出《列子·天瑞》:“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這也是儒家“知足者常樂”處世哲學的經典故事。畫中,孔子執禮相詢,榮啟期鬚髮皆白,左手按琴,右手作“三”狀,侃侃而談。兩人衣褶線條勁緊流暢,肢體語言生動,點睛之筆,亦分外傳神。

柳濱

柳濱(1887〜1945),字漁笙,浙江鄞縣東鄉矮柳村(今寧波鄞州區)人,早年便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柳濱早年畫人物,宗華喦,參以錢慧安、任伯年。後畫翎毛、花卉、走獸,學程璋(字瑤笙),是其私淑弟子,二人風格十分接近,時人譽為“程瑤笙後一人而已”,並稱“海上二笙”。程瑤笙另有一位入室弟子王葉,字韻笙,也是寧波人,三人合稱“海上三笙”。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2 柳濱 花鳥六條屏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3 柳濱 花鳥六條屏

《花鳥六條屏》(圖2〜7),一組6幅,均為紙本,設色。其中圖5縱169.8、橫43釐米,款署:“仿宋人法,柳漁笙”,鈐印:“柳濱畫章”白文方印;圖6縱169、橫42.5釐米,款署:“丁卯冬月,寫於滬上,漁笙柳濱”,鈐印:“濱”朱文方印;圖7縱169.1、橫42.5釐米,款署:“花光不是金銀氣,何必遊人逐隊來。甬上漁笙柳濱”,鈐印:“濱”朱文方印;圖8縱169.2、橫42.6釐米,款署;“甬上漁笙柳濱寫意”,鈐印:“柳濱畫章”白文方印;圖9縱169.2、橫42.7釐米,款署:“甬上漁笙柳濱寫意”,鈐印:“漁生”白文方印;圖10縱169.3、橫42.7釐米,款署:“日暮水禽飛不去,白蓮花下捕遊鱗。漁笙”,鈐印:“柳濱畫章”白文方印。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4 柳濱 花鳥六條屏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5 柳濱 花鳥六條屏

柳濱承學程璋,擅以西洋繪畫技巧改革中國的傳統畫法。這組花鳥六條屏,講究陰陽、透視,用的仍是傳統中國畫的題材、佈局、造型,但其中的色彩、明暗、虛實都帶上了明顯的光線映射,因此我們熟悉、習慣的山石、花鳥、枝幹,也就有了不同於中國畫古風的特別韻味。丁卯冬月即1927年冬,時年作者40歲,創作力旺盛。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6 柳濱 花鳥六條屏

韻味別緻 筆墨傳神——甬籍海派畫家沈枚、柳濱作品賞析

圖7 柳濱 花鳥六條屏

這些僅是寧波博物館館藏海派書畫中的部分精品。自唐宋以來,寧波即為人文淵藪之地,歷代名人輩出,善書畫者,層出不窮。從姚燮、舒浩到趙叔孺、沈枚、柳濱,這些來自寧波的畫家,在充分吸收四明書畫的傳統養分之後,負笈滬上,在華洋雜處、開放包容的上海灘闖出了一片藝術天地,為海上畫派的形成和發展注入了活力。經過巨大的時代波瀾,海派的外延與內涵都已經發生變化,不變的是兼容幷蓄、務實進取、不拘一格的海派文化,這也是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寧波城市精神。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001期《寧波博物館藏甬籍海派畫家作品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