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迁都西安,对西部有什么好处?

硬核之殇


这问题上本身就有问题,不能叫迁都西安,因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政权夏到唐朝,主要的都城就大概在这一位置。但安史之乱,特别是五代十国之后,因经济东移动和南移的问题,加上当时交通的限制,京杭大运河已经没法满足大船运输的通行。所以在唐之后,长安已经不再适合做统一王朝的都城。虽然之后宋明甚至是新中国在考虑定都哪里的时候西安都是备选城市。但却最终因经济交通防务等方面不利于控制全国而再没哪个王朝定都于此,还有古代的长安并不等于现在的西安


李二郎的街边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大兴、西京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之一。讨论定都西安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我们可以从哪些强盛王朝一窥究竟。

自秦朝开始,在西安建都的强盛王朝

西安一直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秦汉之前的周不在讨论之列,在西安定都大一统的强盛王朝有:秦、西汉、隋、唐。

定都西安的大一统强盛王朝,对于西部地区有哪些影响

秦朝:统一天下二世而亡,其一直致力于对付北方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贾谊《过秦论》中说道:“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虽然秦朝同一时间较短,但是其修筑长城,对抗匈奴为后世开发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时命卫青与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与西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郑吉屯田西域,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西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隋朝:对于突厥实行“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等政策,同时与吐谷浑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大力发展西部陇右地区生产力,确保了西部地区的安定。

唐朝:唐朝在西部地区设立了六个都护府:安西、安东、安北、安南、北庭、单于都护府。都护府并不只是文官统治,更是有兵力部署。

《旧唐书》记载:“安西都护府镇戍兵二万四千人”。

同时加上部署在都护府附近的军镇、烽火台、戍边军士,唐朝在兵力对于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起到了很大震慑作用,确保了西部地区安定与文化交流。

岑参《与孤独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句中写道:“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

该诗体现了当时唐朝与西部地区的文化的高度融合。

在安史之乱之前,西部地区一直归属唐朝统领。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对西部地区掌控能力减弱,才导致西部出现新的文化摆脱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总体来说,定都西安的王朝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上的交流,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风吹下的洛夜


如果真的迁都西安的话,西部经济觉得比现在好太多,西安成为首都后,肯定把西安周边的城市合并了,比如咸阳和渭南,中国绝大多数央企总部也会在西安,西部的交通也会比现在发达,交通达到了,经济自然不会差,对西北五省的辐射也是不可估量的。


小兵历史学堂


西安之所以能成为千年古都,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必然性:

1、最早的部落和部落联盟都生活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西安就是这样的地方,而且地形也较有利于防御外敌。

2、中心位置。在黄河农业文明圈里,西安和河南一样,都处于较为中心的位置。这有利于对以此为中心的大农业圈的辐射。

偶然性:

1、来自西陲的周朝战胜了商朝。

其实说起来,河南当时比西安还要中心一点。但那是商人的地盘。来自西陲的“小邦周”战胜了“大国商”,虽然周人自己也承认河南是“中国”,即中心之地,但政治中心还是会偏向西边的周人发源地了。因此,虽然,周人在河南也建立了都城“成周”,但丰镐作为国都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而周朝的长期立国,形成了国人心目中关中为帝王之都的意识。

2、来自西方的秦国战胜了关东六国。

秦在当时的七国中,文化是最为落后的。它凭借护送周平王去洛阳的功劳,获得了对周朝故地(当时已落入戎人手中)的所有权,和戎人一场场恶战,夺来了这带着王气的大好沃土,开始变得底气十足。它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强有力的行政效率战胜了文化先进的关东六国,秦都咸阳成为国都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如果是东方的齐国统一六国,也许都城就在临淄或洛阳了?

3、即然事实证明关中就是王者之地,那末后来的汉和隋唐在此定都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更何况,隋唐两朝的创立者都是从这里发家的?关中本位政策,是这些朝代历来奉行的原则。


苦瓜历史


迁都西安,你指的是迁到西安,还是从西安迁出来,如果是迁到西安的话,这个是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城在哪呢?附近都会繁华,对经济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