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湖就是現在的西南湖,即如今南湖大橋周邊。

百尺紅樓四面窗,

石樑一道鎖晴江。

自從湖有鴛鴦目,

水鳥飛來定自雙。

鴛鴦湖 鳥成雙|鴛鴦湖就是現在的西南湖,即如今南湖大橋周邊。

這是朱彝尊《鴛鴦湖棹歌》的第七首,寫嘉興城南的遊覽勝地——鴛鴦湖。

前兩句寫湖周圍的園林景色,“紅樓”泛指華美的樓房,“石樑”即石橋。後兩句是作者就湖名產生的聯想,“目”就是名稱的意思。

鴛鴦湖一說就是現在的西南湖,即如今南湖大橋下的一帶湖面。

至於為何得名“鴛鴦”?史念先生註釋說:“一說因湖中多鴛鴦,故名。又說因湖分東西兩部,狀似鴛鴦交頸故名。”

(《鴛鴦湖棹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這首詩的前半首讓我們大致想見數百年前放鶴洲一帶的風景,而後半首才是這詩的重點,或者說妙處所在。

《孫子兵法》上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把這句話應用到這首詩的後兩句上,同樣顯得特別貼切。鴛鴦湖的名稱古已有之,“湖有鴛鴦目”一句是實。

根據“鴛鴦”兩字,想象飛來的水鳥皆成雙成對,這是虛。水鳥成雙成對,本是作者的懸想之詞,而加一“定”字,將猜測變為肯定,把想象進一步落實,遂為無可置疑,於是虛又變為實。

在這一虛一實之間,整首詩的情韻油然而生。

鴛鴦湖 鳥成雙|鴛鴦湖就是現在的西南湖,即如今南湖大橋周邊。

其實,在文學創作中,虛實相生是作者所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另一方面,對於讀者來說,詩有虛實,方耐吟詠。

在這兩句中,朱彝尊抓住湖名這一點因由,給了鴛鴦湖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想象,這既不同於方誌一五一十地記載,也不流於空泛,鴛鴦湖從此別具了一種詩情畫意。

相信讀過這首詩的人,站在橋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的美感必定會大於眼前的風光。

鴛鴦湖 鳥成雙|鴛鴦湖就是現在的西南湖,即如今南湖大橋周邊。

這首作品不必是朱彝尊《鴛鴦湖棹歌》一百首中寫得最好的,但它著力於對地名的描寫則屬較為成功的嘗試。

在《鴛鴦湖棹歌》中,地名常常是作為一種背景出現,朱彝尊用各種各樣的地名來展現嘉興地方特色。然而在這首詩中,地名是以主角的姿態出現,作者對其加以創作的靈感,而非採取借用的手法。

其實古代的一些地名都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如此表現也不失為一種創新。今人若有意於再和《鴛鴦湖棹歌》,這首詩也許是一個較好的啟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