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說實話,大國軍備競賽都沒有這段時間的親子崩潰大賽激烈。

3月9日,福建大田男孩玩手機不想學習被父親訓斥,負氣跳樓,結果掉在樓下屋頂,骨折,撿回一條命。爺爺聞訊追孫,卻不慎失足墜亡。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3月17日,江西撫州一對小兄弟因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批評,離家出走,留下字條:“不要我們,我們走就是,你們現在可以省心了吧!”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3月19日晚上,江蘇泰州警方接到9歲小男孩報案,稱爸爸找不到了。

原來,因為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爸爸一氣之下聲稱和兒子斷絕關係,然後離家出走,搬到單位去住了。

孩子被爸爸的舉動嚇壞了,以為爸爸真的不要自己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同樣是3月19日,也是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河南平頂山一位母親一時氣不過準備跳樓。警方不得不調集兩部消防車,12名消防員趕赴現場。

這名母親把自己反鎖在臥室,破壞了門鎖,坐在5樓窗口,情緒十分低落。經過眾人反覆勸說,才同意消防員破門進入,將她扶下。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要跳樓的媽媽獲救後哭訴。

疫情期間,許多家庭並沒有被新冠病毒感染,家長和孩子卻因為學習的事情爭相斷絕關係,自傷自殺,比賽著誰更崩潰。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崩潰一次,老實一陣,受傷一生

河南平頂山那位母親從窗口下來後,消防員要求孩子:“跪著給你媽道個歉。”

孩子遵從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跪下道歉後,消防員對孩子發出了三連問:

“下次還這樣不這樣了?”


“看你媽容易不容易?”


“她今天要跳下去你以後還有媽沒有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三連問分別誘發了孩子的羞恥感、罪疚感、恐懼感,將孩子拿捏得死死的。

或許,這正是孩子媽媽通過這場自殺要挾想達到的目的——消防員“準確配合”了她的願望。

視頻中,孩子表現得順從聽話,聲音弱弱的,仔細聽來還有些顫抖,明顯是被媽媽的行為嚇住了。可能此後一段時間,他都會怯生生的顯得很乖,不敢惹媽媽生氣。

可是我們也分明看見,一道無形的情感裂隙正在這對母子之間崩開,不經修復,或許還將延續一生。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母親固然很痛苦,為了教育孩子搭進了半條命。她的初衷無非是想讓孩子成才,可做著做著,似乎就分不清自己要的究竟是讓孩子順從,還是讓孩子成才了。

代入孩子的角色感受一下,他們會從父母自導自演的崩潰大戲中學到什麼呢?

第一,爸媽愛我的學習成績勝過愛我這個人,勝過愛我們的親子關係,我只是爸媽獲得榮耀的工具。

這種情況下,孩子隨時生活在被拋棄的危機和恐懼中,無法構築起安全感;即使為了討好父母努力學習,取得高分數、高成就,內在也十分匱乏,低自尊,低價值感。

第二,爸媽一生氣就自傷、自殺、離家出走……他們這樣做,我就不得不聽話屈服——這些極端方式真有用啊!我也可以用這些極端方式發洩情緒,控制別人。

成年人不能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在情緒管理方面給孩子做了很壞的示範。

第三,爸媽很脆弱,沒能力照顧好他們自己,需要我下跪道歉、報警找他們回家、拯救他們的生命。我不能當孩子了,我必須反過來當爸媽的爸媽。

成年人將自己放在了嬰兒的位置,孩子就不得不承擔起超越他們年齡和能力的責任,替父母負責,放棄自我去照顧父母,過早成熟。

第四,爸媽因為一點小事就要去死,原來生命並不珍貴,生活也不值得珍惜。

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學會好好愛自己、愛生活、愛生命,在挫折面前保持樂觀和希望。父母卻用實際行動給孩子上了南轅北轍的生命教育課。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尹建莉老師敏銳地發現: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太多的家長和教師,他們只關注自己告訴了孩子什麼,不去考慮孩子聽到了什麼。”

潛臺詞,雖然無聲無息,甚至難以被人意識到,卻是真正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的部分。說對了,就是教育;說錯了,就是反教育。”

“一個孩子培養得好不好,從來不單純是動機和目標的問題,更是方式和方法的問題。”

經常用冷熱暴力、自傷自殺等“崩潰競賽”的方式教育孩子,就等於頻頻向孩子傳遞錯誤的潛臺詞。父母覺得自己沒那樣說,孩子卻聽得清清楚楚,學得明明白白。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皇帝不急,太監急死?”

為了學習問題、作業問題以死相逼,以切斷關係相迫,在家庭教育中如此普遍。

從兩敗俱傷的親子衝突中跳出來看下——

學習和作業到底是父母的事還是孩子的事?

“皇帝不急太監急死”,有用嗎?

孩子怎樣才能保有學習內動力?

父母又怎麼才能從費力不討好的監工位置上解放自己?

下面這位爸爸的“育女心經”頗具啟發性: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賀嶺峰是位心理學教授,女兒賀卓爾目前在日本學習動漫,家庭親子關係十分融洽。

高中階段,卓爾就能在實習的動漫公司獨立負責項目,對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麼,非常清晰。工作起來投入、努力,在專業上很有自信。

但她並不是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異的“別人家孩子”。

卓爾小時候,一次,數學老師給賀嶺峰打電話,讓他到學校去一趟。

一路上,這位老爸內心忐忑。果然,到學校就被老師狂訓一頓:

“你們家長是不是覺得生完孩子就沒啥事了?


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給我們學校老師啊?!


我們要求孩子寫完作業以後家長要檢查簽字,你簽字之前檢查了嗎?


你知不知道你孩子同一道數學題已經錯第四遍了?!


你怎麼做家長的呀!”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頂著連珠炮般的責問,賀嶺峰沒反駁,好聲好氣答應著,跟老師認錯道歉。

晚上吃飯時,卓爾偷偷看爸爸,問他:

“老爸,今天下午我們數學老師是不是把你叫到學校去了?”


“是啊。”


“她跟你說什麼了?”


“老師說,你最近一段時間數學考試的卷面明顯比以前整潔多了。老師通過這件事情,看出你現在學數學的態度比以前更加端正和認真了。就希望你以後在做題的時候要認真審題,要多驗算,這樣你的成績才能提高。”


“還說什麼了?”


“沒有了,就說這麼多。”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儘管受了老師劈頭蓋臉的罵,賀嶺峰自尊心很受傷,心情也很鬱悶,但他並沒有訓女兒,還編了個瞎話,肯定了女兒的進步,讓女兒放心愉快地繼續學習去了。

完全沒有雞飛狗跳,對比那些轟轟烈烈的“崩潰大戲”,平淡得“令人髮指”。

賀嶺峰這樣解釋自己的做法:

“我為什麼不訓我女兒?

你想想數學老師為什麼訓我?因為她心情不好。

小學數學也就那點東西,沒什麼複雜的,所以她一直認為她是個很優秀的數學老師,直到遇見了我女兒。

那麼簡單的題,教四遍沒教會,自尊心受到了強烈打擊——‘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吧?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她保證已經把我女兒叫去訓了好幾次了,訓完以後還錯,她要崩潰了。怎麼辦?就想到了我。

我也不知道她訓完我是更開心還是更不開心了,總之我是不開心了。但如果我回來再把女兒訓一通,我跟那個數學老師有什麼區別?

老師的情緒是她的問題,我的情緒是我的問題,這些事跟我女兒都沒什麼關係。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最重要的是,我女兒那道數學題跟我也沒什麼關係!我才不去管那道數學題呢!

我不會說你把那道數學題拿過來我幫你看看怎麼做——數學老師都講不明白,我心理學老師怎麼能講明白?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我為什麼不訓我女兒?

一個人有什麼資格讓另外一個人管你叫爸爸媽媽?你總得替人扛一點什麼吧?老師那邊訓你一下,你馬上回過頭來就把她訓一下,你還是她親爹媽嗎?

這些東西就是你做父母應該承受的。你的東西由你自己來消化,不要把它轉到孩子身上去。就是一個情緒處理的問題,跟那道題沒多少關係。也不是你發火了罵一頓,那道題就會了,對吧?!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我為什麼不訓我女兒?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跟我女兒的關係,怎麼能因為一個外人說兩句壞話就被破壞呢?

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跟我女兒的關係,我絕對不會做班主任在家庭中的代理人,我也絕不做家庭教師。”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沒人在意你小學四年級考59分還是95分”

賀嶺峰做對了三件事:

1、邊界清晰

作業、考試是孩子的事,父母的情緒是父母自己的事,各司其職,絕不越界。

父母自我負責,就在給孩子樹立自我負責的榜樣。同時,將學習自主權還給孩子,不監視、不干涉、不包辦,就是對孩子學習內動力最好的保護。

2、家庭教育當中永遠將經營親子關係放在首位

任何時候,先解決關係,才可能解決問題。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才可能發生。

親子關係一旦破壞,孩子會關閉和父母的溝通渠道,不再對父母講真話,對父母所說的話也充耳不聞——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父母苦口婆心、軟硬兼施的教導沒有用。

3、正面強化

寬容孩子的不完美和錯誤。有效幫助孩子的方式不是糾錯,而是肯定孩子的每一個小優點、小進步,給孩子真誠的欣賞,堅定的支持,具體的表揚。

人性本來都是向上向善的,負面評價卻會用最快的速度降低人的自尊,導致人破罐破摔。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賀嶺峰自己在小學階段考試沒有低於90分過;女兒卓爾上四年級時卻拿著59分的卷子回家。

賀嶺峰對女兒說:

“你知道嗎,將來你長大了,到公司裡邊去工作,你的同事、你的老闆,不會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學四年級的某次考試是考59分還是考95分,這件事不重要。”事實證明賀嶺峰的判斷是對的——今天,沒有任何人在意卓爾小學四年級的考試成績——她不需要完美,只需要是她自己,做她自己喜愛、擅長的事,就可以活得很好。

看透這一點,父母們或許就不會再為孩子的成績、作業那麼焦慮。

“孩子,長大後,沒人會在乎你小學四年級考了59分。”

家庭崩潰大賽太傻了是不是?對孩子有傷害的方式無法達成對孩子有幫助的目的,正如詛咒怎麼都變不成祝福。

美好的教育境界是“有心無痕”的,就像尹建莉老師所說:

以‘無痕’的教育之法,達到‘有跡’的教育之效。理解這一點,有時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是一座遙不見頂的山的高度。”

您get到了嗎?

歡迎在留言區“秀曬炫”您的領悟、進步,或者傾訴、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