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青青 清明时节

清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的第106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庄重肃穆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心怀感恩,表达思念。

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天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开始回暖,雨量增多,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张万静介绍,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那时清明作为节气即已出现。对于“清明”这个节气的名称,《淮南子》中是这样解释的: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意思是说,春分15天后,北斗星指向天干“乙”的方位,会刮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因而这一节气叫作“清明”。而《燕京岁时记》援引《岁时百问》中的解释则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看来,“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盼一场及时的“清明雨”

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实现了从冬到春的转变。具体到宁夏所在的中国北方,气候特征为温度快速回升,降水稀少,干燥多风,北方许多地方4月的平均气温已达到10℃~15℃。

清明之后,天气转暖,也是暮春开始之时,这时的天气对植物生长很重要。过去不少农民并不识字,仅靠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谚语,就可以预测收成,同时,还相当精准。

张万静介绍,早前在宁夏平原流行的谚语有“清明南风起,一年好收成。清明要清,谷雨要雨”、“要叫豆儿圆,种在清明前;雨下清明节,豆子角连角”、“雨下清明,小麦必成;清明刮风,庄稼歉收;清明吹北风,当年多黄风;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洼”、“清明风若从南至,定使农家大丰收”、“二月清明风向南,收拾种子种秋田;三月清明吹北风,不是旱年便是虫”。

可见,合适的风,以及一场如期而至的“清明雨”,关乎着农民们一年的好收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了一个融节气与节俗于一体的人文节日,比如扫墓祭祖。清明时节,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此时扫墓祭祖,既能体现中国人对家庭、家族观念的重视,又能表达对亲人和祖先的感恩,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据清乾隆《银川小志》记载,清明时节,银川当地世代大姓之家,都要立秋千,放风筝,占卜吉凶,带着果品酒食,到郊外扫墓,祭奠先人。并在家门口插上柳枝,有时也把柳枝戴到妇女的头上,预示美好。

张万静说,除了祭拜先祖,过去在宁夏,比如中卫城隍庙,还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庙会主要内容有唱戏,物资交流,各种贸易,交易活动。(记者闫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