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以上漫畫是我和孩子的日常,估計能引起不少家長的共鳴。我自認是“臭美媽”,我想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不一定是“臭美媽”,但你肯定有個“臭美娃”或是有個能說會道的娃。

六歲兒子是我的“金牌形象顧問”,他很樂意為我的衣著出謀劃策和欣賞我的裝扮,那一刻就感覺自己宛如“公主”萬般“榮耀”。

除了收穫滿滿的存在感、自信心外,我驚訝地發現我滋養了兒子的審美能力,也鍛鍊了他的自信心,兒子對自然景色、室內擺設、服裝飾品甚至藝術作品都有他獨特的審美觀,願意為美好的東西停留。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這使其他家長羨慕不已,老師大加讚賞。經驗告訴我:不要以為孩子年齡小,就不懂審美,其實孩子對美的嚮往和追求在幼兒期就已經開始了。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在書中寫到:

“審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會從對自我形象的要求完美,上升到對環境、對內在氣質、對藝術品質追求完美等,幼兒時期出現的審美意識將影響他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可見,幼兒期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識及能力尤其重要,它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喚起孩子的創造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那“美”是什麼?我們來調侃下“美”的界限

微博上關於“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的區別”:公主變村姑!王子變青蛙!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會拍照的老公和不會拍照的老公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不會拍照的老公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會拍照的老公

扎心了,有審美能力多麼重要!

打開孩子的美育之窗,有如下建議可供參考:

一、爭當“臭美媽”,讓美育的第一束曙光照進孩子的心裡

“臭美媽”日常一:打扮自己

在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一個女神形象,那就是自己的媽媽。

很多時候,孩子雖晦於表達,但他們會用自己的審美打量、評價著媽媽的儀容儀表。作為一位職場媽媽,我很樂於打扮自己,不一定說很精緻,最起碼會穿得整潔大方,有時也會精心打扮,穿件裙子,化個淡妝,穿上高跟,再拿個包,完美!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這時旁邊的兒子就會給予好評:“媽媽,你今天搭配得真漂亮!”瞬間心花怒放,對兒子的一般表現也能平靜對待,親子關係更加親密,這不失為我成為“慈母”的好“手段”。

在孩子看來,美麗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乾淨素雅、搭配得體、清新雅麗、獨具匠心……而一個愛美、注重自己形象的媽媽,潛移默化中也在薰陶和滋養著孩子的審美能力。

“臭美媽”日常二:打扮孩子

前段時間兒子要參加學校運動會,給他買了雙運動鞋。第二天早上,他就來問我:“媽媽,你說有沒有小朋友會注意到我的鞋子呢!”

我才意識到,孩子雖小,但是會本能地希望身邊的人關注自己、喜歡自己。

身邊也有很多媽媽,將精心打扮自己的孩子,看作是育兒的一大樂事,每天樂此不疲地給孩子搭配衣服,顏色一定要合適順眼,款式一定要落落大方。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但也有不少家長存在誤區,認為:看人一定要看內在,以貌取人是一種膚淺。

其實穿著得體,是一種禮貌!孩子打扮得體,會直接影響到他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像兒子跟我說:“媽媽,我要去那家理髮店理頭髮,因為每次一進門,他們都會說‘你好帥呀’”。

所以說,將孩子打扮得精緻一點,並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一個人,而是為了讓孩子更自信,勇於表現自己,獲得更多人的尊重。

“臭美媽”日常三:裝扮家裡

環境對孩子審美力的培養同樣至關重要,尤其是家庭環境,它可以給予孩子更為直觀的美的感受。

我享受於每天在茶几上擺放一束花,願意在陽光射進的直線上裝掛一幅抽象畫,對家居環境的裝飾,我也時常會問兒子:“這個東西擺放在哪裡好?”“放在哪個地方會更整潔更漂亮?”也會和兒子一起插一支花、DIY一個飾品;還會和兒子約定,要保持家裡衛生的乾淨、服飾的得體,書本、文具、玩具等擺放也要整齊美觀,這些都是對兒子審美力的薰陶。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慢慢地,兒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媽媽,我的寫字桌要放在這裡,這樣更好看” ,“媽媽,這個裝飾品放到展示架會更好哦”……

二、允許孩子“臭美”,給予孩子自主的養分

身邊有娃的朋友說:女孩都很“臭美”,男孩兒就不會。其實不然!因為孩子都很“臭美”。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幾乎每個孩子,在2.5歲-5歲左右,都會經歷一個審美關鍵期。兒子也試過不分天氣場合穿衣服,再冷都要短褲;認準一件衣服,就不願意換其它衣服;還要緊跟卡通潮流:超人,蜘蛛俠穿啥我穿啥……這些都是兒子欣賞美的開始。

有些父母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甚至會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加以批評。剛開始,我和大多數父母一樣,為孩子的“不聽話”行為頭疼過,後來瞭解到這是兒子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追求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倘若父母還沒有發覺,或者覺而不察,往往會錯失培養孩子審美力的良機。允許孩子“臭美”,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

給孩子選擇衣服的權利

“媽媽,我要穿這件衣服”;“這樣穿不好看,穿這件更好”。

“爸爸,我要這個書包”;“這款書包性能不好”。

想必父母們對以上對話並不陌生,這也常常發生在我弟弟夫妻倆和其孩子之間。

在很多中國家庭裡,父母總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替孩子做決定,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人生規劃。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用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選擇,自認為是“為孩子好”,有些孩子也許會妥協,最後孩子愈發依賴父母,無法獨立,缺乏自主性;有些孩子則會產生逆反心理,父母和孩子間的關係也因此出現裂痕。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前段時間,帶兒子逛街買衣服時,經過一家服裝店,兒子停下了腳步,一直盯著一件衣服,他說“媽媽,我想買這件衣服,這件衣服很特別”;我看了看款式,就是一件衛衣,中間有個亮片圖案,感覺有點偏中性。但我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詢問“這件衣服有什麼特別呢?”兒子回答:“你看中間很閃亮”;我接著說出想法:“但是有點像女孩子的衣服哦”。兒子一聽就拉著我進去了,他用手一撥,亮片向下是個臉譜,用手再撥,亮片在下,就是超人圖案……雖然我還是覺得不是很好看,但還是給他買了這件衣服,後來我發現,兒子穿上它還挺好看的。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在孩子的穿搭上,父母不必太執著完美,給予孩子選擇和試煉的機會,相信孩子在探索過程中,會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審美能力會逐漸得到提升。

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反饋

孩子在小時候,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來源父母及身邊重要他人,我們對孩子正面的評價、反饋比如讚美、肯定,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孩子的自信。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所以,在孩子的審美關鍵期,父母儘量不要用“好奇怪”“太難看了”這樣的詞彙形容孩子的裝扮,這會打擊孩子的穿衣熱情,甚至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父母不妨基於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客觀的評價,恰當引導孩子,比如“這個書包很好看,我也很喜歡,但是我們看看它的功能怎麼樣?”“今天你有體育課,穿裙子會跑的很慢,摔倒了還會讓膝蓋受傷,我們穿褲子好不好?”

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在培養孩子審美能力的時候,我也焦慮過,怕兒子對自己的外表要求過高的話,導致兒子產生攀比心理(如比誰今天更帥氣、比誰的衣服更潮、比誰的衣服更貴)等,因為身邊同事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就有這樣的表現。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所以我在鼓舞兒子追求美的時候,並沒有只重視表面而忽略了內涵,會著重誇讚孩子的具體做法。

比如我就會跟兒子說:“你的衣服很好看,很適合你,更了不起的是你搭配得這麼好,你很棒”;或兒子跟我說理髮店的員工誇他帥,我會告訴他:“你認真拼樂高,專注創造一副畫的時候更帥。"

讓孩子明白美有個體差異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不必相互攀比或過度追求一致,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審美觀。

大自然巧奪天工,充滿詩情畫意,和孩子一起觀賞湖光山色,彩霞鮮花,流泉瀑布,奇松怪石……提升他對自然美的欣賞能力吧!

和孩子一起參觀繪畫藝術展覽、觀看話劇、兒童劇、舞蹈、曲藝演出、優秀的兒童影片,一起沉浸在耳濡目染的美的薰陶裡吧。

培養孩子審美力,愛“臭美”是件正經事

孩子,世界太美,我們一起去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