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扶貧工廠趕單忙

3月19上午,在泗縣泗城鎮胡陳村的扶貧工廠裡,電動縫紉機發出的“噠噠噠……”聲音和工人忙碌的身影,共同奏響了一首歡快的務工“協奏曲”。

胡陳村扶貧工廠於2017年6月建成使用,從建廠之初就以“產業引領、帶動脫貧”為立足點,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理念為引領,實現了貧困戶就近就業的目標,成功“趟出”了一條企業增效、集體創收、群眾脫貧、產業發展“一舉四得”的產業化路子,可以說是小村莊裡孵化出的“鳳凰巢”。該工廠主營服裝代加工業務,這裡製作的成品皮夾克和棉衣主要銷往歐美地區,在廠裡務工的群眾及貧困農戶有50多人。小小的扶貧工廠承載著村裡農戶的致富夢想,一個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讓村民們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在廠裡務工帶來的“紅利”,因此他們在這裡乾的特別踏實和安心。

春節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裡的代加工業務暫時無法開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月28日工廠順利復工。在經歷了一個“加長版”冬閒之後,在復工的第一天,工人們就全員來廠裡報到了。“好久沒有幹活了,我怕手生了,一踩上這縫紉機,感覺就又回來啦。”工人黃慶燕調侃地說。黃慶燕是隔壁大周村的村民,從建廠之初,她就在這裡幹活,是這裡的“老員工”。看到胡陳村的同事家離的近,都是步行過來上班,愛開玩笑的她常說:“我可是‘跑長途’過來的,騎電動車要10分鐘呢!”趁著孩子沒有開學,黃慶燕全心思地撲在了縫紉機上。“現在廠裡的活特別多,我加班加點地幹,這個月掙4000塊錢應該沒有問題。”在縫紉機上不停忙碌的黃慶燕開心地說。

泗縣:扶貧工廠趕單忙

“這裡的工資實行的是計件制,我一個男勞力,肯定不能比女工掙得少啊。”貧困戶黃建彪一邊踩著縫紉機,一邊熟練地在布料上走線。因幾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黃建彪左腿截肢,因此他在外地找工作時屢屢受挫。開進村裡的扶貧工廠給他帶來了生活的希望,現在的他每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這讓黃建彪一家不僅脫了貧,還在2018年被評為了“自強自立示範戶”。

“工廠的加工業務一直都很穩定,沒有開工的這段日子,我們手裡累積了很多訂單,現在復工了,廠裡都是開足馬力抓生產。”在該廠從事管理工作的小組長於宣豔告訴我們,現在因為要趕訂單,自己也加入到了生產工人的行列裡,專門做起了螺紋領子的加工。

訂單紛至沓來,生產熱火朝天,家門口的扶貧工廠駛上了復工復產“快車道”。在這裡務工的工人都說:“今年再鼓足幹勁拼一把,讓以後的日子過得更紅火!”(單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