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通用型”十三香滷包,不管滷什麼,有它就夠了

以前給大家分享了很多香料配比方法,以及具體的配方等,實際上從我個人的喜歡來說,愛好針對具體食材來配製精準型配方,對通用型的做的不多。

家庭“通用型”十三香滷包,不管滷什麼,有它就夠了

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美食製作在精準原則之外,畢竟還有一個實用原則,尤其對於很多家庭美食愛好者來說,不能說每做一次滷肉等,都去費時費力地做一些精準配方,要想既口味上乘,又省時省力,通用性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這幾天也是應朋友要求,讓我給弄個能做多種肉的通用型滷包,他們要的使用方法是,一次性配好略加粉碎,裝在密封盒裡搖勻,每次滷肉抓一些,還取了個名字叫“傻瓜滷料”。

出題目倒是簡單,可我這個做題的就要費一番心思了,因為要做通用型的滷肉包,就要把原有的“針對性”變為平衡性,互不衝突而兼顧多方。

家庭“通用型”十三香滷包,不管滷什麼,有它就夠了

我們都知道,針對一些具體食材,有一些口口相傳的忌諱,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豬不椒,羊不料”等,要考慮通用性首先要想到他們。

但實際上,這些口訣原本只是針對一些具體菜品,所表達的注意事項,並不是不能侵犯的固定準則,大家在口口相傳時,可能大多數朋友並不知道它們是怎麼回事兒。

這些我都試過,豬肉放花椒,只要用量合適,並且用在料包裡,沒有任何負面影響,而羊肉用八角,要是突出原味的清淡味型,儘量避免,而紅湯型重口味,例如麻辣,紅燒等,並沒有問題。

如果做針對型配比,是要以食材的特性為核心,來做組合架構,而做通用型,就要圍繞我們要達到的效果:提香,來組建這個綜合性架構。

我在資料裡,偶然看到過一位臺灣美食家配製的家用料包,就是採用的雙君料的方法,以根基香、枝幹香、複雜香為架構,而且選用的香料品種也平衡,不過裡面以花椒為君料,和我們的口味習慣可能略有不同。

家庭“通用型”十三香滷包,不管滷什麼,有它就夠了

於是我參考了那些香料品種,以我們的口味習慣配製了一個通用性13香滷料包:

配比如下:

根基香:桂皮15克 小茴香16克

枝幹香:八角8克 花椒8克 良姜6克 山奈5克,

複雜香:砂仁3克 白芷2.5克 草果皮3克 肉蔻2克 陳皮3克,甘草3.5克,丁香0.6克

變化方法是,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把1,2層次的香料做一些調整,比如八角做第一層次的根基香,可以調換桂皮或小茴香,或者花椒做根基香都可以,把用量根據所在層次,做適當增減就行,還是我們的原則,適口者珍。

家庭“通用型”十三香滷包,不管滷什麼,有它就夠了

使用方法是,可批量製作,按比例把香料配好後,略加粉碎,為的是能混合更均勻,放入密封盒,每次滷肉的時候抓一點兒,沒辦法,這就是朋友們的要求哈!

自然門美食e道哥 一個致力於為大家尋門道的,草根美食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