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么的传说

子母城的来历

杨么的传说

子母城在沅江县北部的洞庭山。洞庭山其名叫山,其实只是湖中的一片洲土。

相传南宋年间,朝政混乱,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奸邪当道,中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洞庭湖畔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威震江南。南宋朝庭深感不安,便调集岳飞的兵马,前来镇压。杨么拜钟相为师,习文练武,挥戈上阵,屡立战功,深受钟相痛爱,成为义军的一位名将。

钟相在一次抵抗官兵的战斗中,不幸阵亡。杨么带领义军与官兵奋战了三天三夜,连连打败官兵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也败了。剩下杨么母子俩,逃至洞庭湖边,前面是一片汪洋,波涛滚滚,后有数以万计的追兵,杨么双膝跪在母亲前,对天长叹:“母亲啊,天灭我也,”突然天空乌云翻滚,湖中不远处漂来一只大澡盆,母子俩绝处逢生,便坐进澡盆,向湖中飘去。飘流了三天三夜,飘到一块洲旁,洲中杂树丛生,禽兽奔跑。杨么扶着母亲,爬上洲来,这洲就是洞庭山。

杨么找到了这个新地方,心中象燃起一团烈火,决心在此建立大业。汇集失败的义军兄弟,重振旗鼓,发动农民,参加义军,杀贪官,除残暴,开仓济贫,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不久洞庭湖周围都成了杨么义军的天下。

杨么母亲知书达理,又通晓军机,受到了军民的尊敬。她见儿子爱护百姓,起义军连打胜仗,地盘不断扩大,便对儿子说:“么儿,树茂要靠根,治国要靠民,义军打胜仗百姓拥护,你不扎根搞个地方,建立营盘寨地,天天流动,是难成大业的。“啊!母亲说得有理,洞庭山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在这里建座城池。”杨么的这一主张,义军兄弟都赞成,老百姓拥护,方圆好几十里的农民都来动手,不久在洞庭山西南修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堡。城内修有聚义厅,演武场、跑马岭等。现在还有十三棵粟树,正是当年杨么部属跑马射箭的靶树。城内四门修有高大的城楼,城外挖有护城河。

城堡竣工后,杨么和兄弟们商量要为这座新建的都城命名,题字。义军兄弟都很尊敬杨么的母亲,都喊她老人家叫杨妈妈。大家提议请杨妈妈为城池命名,这杨妈妈不加思索提笔在横匾上写下“子母城”三个字。兄弟们见此三字,都感到奇怪,按理应以母为大,怎么把“子”列在“母”字前面呢?杨么兄弟一致请求母亲把“子母”二字颠倒过来,可母亲再三解释说;“按祖先的传统礼教,男为阳、女为阴,阴不盖阳。我虽然是你们的母亲,但“母,属于女性,如果把一“母,字写在前面,不就阴盖阳了吗?这将会对我们的事业不利。再说,你们兄弟终日浴血沙场,为起义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象我这样一个年迈老人,虽随军帮你们做了一些事,怎么能跟你们的功劳相比呢?我觉得题名为“子母城'才恰如其份。”杨母一席话,兄弟们不敢违拗。就这样一块题名“子母城”的金字匾挂上了城楼。自此,“子母城”的名称就一直流传至今。


妈 妈 井

杨么的传说

子母城以前有口土井,人们一直叫它紫金井。后来有人叫“妈妈井”。

相传杨么在洞庭山建立子母城时,为了供应义军用水,组织义军在城边淘了一口大井。井边种植了很多紫金花,义军叫它“紫金井”。

井旁铺着一块大青石板,便于士兵们浆洗衣服。杨么的母亲被公认为义军的妈妈,便成了这块青石板上的老主顾。不管是炎天暑热,还是寒冬腊月,老人家经常跪在石板上为士兵们洗衣服,双膝结了一层厚茧,青石板上留下一对很深的膝印。当时义军就把“紫金井”改成了“妈妈井”。


青天坪和杀子涧

青天坪和杀子涧,在“子母城”不远的泗湖山境内。据说杨么有七个儿子,都随军听用。老五叫杨不宥,人材出众,武艺超群,是位年轻出色的义军头领,在战场上立过不少功劳。

一天,老五一人独自出外捕猎,半路上遇见一位年轻姑娘,生得五官俊秀。老五一见,忘掉了军纪,调戏了这位姑娘。姑娘受辱后,万分气愤。人说义军纪律严明,杨帅执法如山,而今竟有义军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民女,这与官兵有什么两样?姑娘哭哭啼啼,闯进军营告状。杨么得知,气得须眉倒竖,怒气冲冲。心想:在义军里竟有如此不法之徒,破坏军纪,毁我义军声誉。于是资令火速追查。

杨不宥深知父亲办事认真,心襟开阔,从不徇私。在杨么升帐追问时,老五自觉脆于帐下说;“调戏民女系末将所为,末将知罪,甘当军令。”杨么真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干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不由怒发冲冠,指着杨不宥问道:“你知不知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乱纲枉法,不从严惩处,何以服众?”杨么庄严宣告:“义军犯罪,我之责也,为伸张军纪,本帅决不徇私。”说罢将杨不宥捆绑问斩。在场军民一见是义军骁将杨不宥,是杨么的亲生儿子,霎时全体下跪,请求宽恕。杨么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并亲临刑场,含泪监斩。数万军民面对这位铁面无私的义军统帅,热泪盈眶,由衷敬爱。一人们为纪念英雄杨么的美德,把公审杨不宥的这个地方取名为“青天坪”, 把杨不宥就刑的地方叫杀子涧”。


莲花坳

杨么的传说

在洞庭南端茫茫湖水之中,有一列翠绿狭长的小岛,就象一条多节莲藕横卧湖中;湖水粼粼,倒映碧绿柳林,也象莲藕生长的荷叶;若是早晨朝阳晖映,或者晚霞放出金辉,小岛周围水泛涟漪,更象无数朵出水莲花,金光闪闪,这里就是沅江县万子溯中著名的莲花坳。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岛,也不叫莲花坳,只有茫茫一片汪洋湖水,西南是刘家湖,东边是明朗山。那时候,这是往来船只畅通无阻,渔民也成群结队驾着风网大船,来到湖中打鱼。有一年,忽然从沅江驶来一帮大船,远远望去,就象一群湖鸭,在万子湖中扬帆疾驶,湖水划出条条白浪。原来这些船是南宋时期农民起义将领杨么带领的兵船。当时宋朝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害百姓,苛政猛如虎,官兵胜豺狼,政局飘摇,人民疾苦,老百姓再也活命不下,鼎洲(今常德)的钟相和杨么带领农民起义造反,洞庭湖周围十几个县纷纷响应,不久建立政权,国号“大楚”。那时南宋朝庭的奸臣秦桧,为了媚妩外邦,把抵抗外侮的名将岳飞,从前线调来洞庭湖,镇压农民起义队伍,岳飞只知北方旱地打仗,不熟悉水性,他的部将牛皋被钟相、杨么打得落花流水,逼得逃在沅江县庆云山的景星寺当和尚,岳飞失利,秦桧大怒,又发金牌,起倾国大军,把钟相杀害之后,农民起义队伍由杨么率领,在沅江子母城建立都城,又在君山建立根据地,执掌政权。

这天,杨么带领数十船水兵,浩浩荡荡,正与岳飞军在洞庭冲杀,杨么义军的兵船上,有两层、三层、甚至有五层的,采用特制的脚踏螺桨,有风则扬帆,无风用脚踩,灵活飞快,岳飞军本来驻在长沙,后来迁驻益阳县牛皋岭,他要到洞庭湖来与杨么的水兵打仗,是追风莫及,但是,岳飞毕竟是员名将,善于战术,他见杨么的兵船采用脚踏螺桨,就想了一个办法,命令士兵在洞庭湖的上游,到处散放杂草,想用杂草缠住螺桨,打败义军水师,杨么得报,识破了岳飞的诡计。岳飞谋划,如果杂草铺下还打不过义军,就从刘家湖顺水逃跑留条后路。杨么查清水势,就派了这帮大船,船上装满沙炉罐,沙炉罐内都塞满黄土,扬帆起锚,从沅江万子湖开到刘家湖附近,突然,只见前面天上红霞万朵,洞庭湖水中间映出无数朵金光闪闪的大莲花,杨么看到非常诧异,心想:湖水中出现金莲,这是吉祥之兆,必有天神相助,岳飞必败也。我这一帮沙罐黄土大船,就沉在此堵贼!”说罢下令:“沉船-一!”义军挥动斧锤,乒乒乓乓将这批大船罐土,统统打烂沉于湖底!一会儿,在这茫茫湖水中,顷刻成了现在的一列莲藕形状的小岛,就叫莲花坳。杨么再发号令,从上游向下军复灭,岳飞自己只好俏俏化装泅水逃跑,这莲花坳直到如今,猛击岳飞水军,追到这里,岳飞被阻住出路,叫做关门打狗,全就象一串金莲,灿烂辉煌,光彩夺目,屹立如浮在洞庭湖上,它和杨么的英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


撂刀口

杨么的传说

在南洞庭的万子湖水域中,有个小岛,好象一个大“工”字,分前岛后岛两个部份。宽不过三丈,长不到一里路,中间一道七丈多宽的柳堤,对面有个小岛叫莲花拗,水从两岛之中奔流,就象刀砍击一条长河,名叫撂刀口。

相传从前这里没有岛,是一片茫茫湖水。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金兵入侵。朝庭无能抵御外侮,专门压迫老百姓出钱出粮,向金兵求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暧,勒紧裤带过日子。钟相、杨么打着“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领导农民揭竿起义,抵抗官兵。不多久,他们占领洞庭湖周围十九个县,号称二十万农民义军,他们的领地“北达公安,西至鼎澧,东至岳阳,南抵长沙界。”并在沅江县洞庭湖中的子母城建了都城,自称“楚王”, 年号“天戴”。

当时南宋对外屈膝求和,对内残酷镇压,把岳飞从北方调来长沙,带领牛皋等大将围则洞庭湖的义军,钟相被岳飞派进去的奸细假为“拜父”暗杀了。杨么继续当了义军首领,拥立钟相次子子义为太子,号称“大圣天王”, 与岳飞进行多次水战,杨么把牛皋打得大败。

南宋高宗赵构命右仆射张浚督兵,杀气腾腾,岳飞不服气,便用离间计招降了杨么的部将黄佐和杨钦,袭杀了杨么的将领周伦等人。岳飞用了大帮战船,追赶杨么到了莲花拗,岳飞站在战船最高处就象在飞,而杨么熟悉地形在水下荡桨,人们说:“岳飞在天上飞,杨么在水下跑”, 突然到了“犬口”水域,杨么想:“羊不入犬口”, 便站在船头,拿着大刀向岳飞头上砍去,岳飞脑壳一偏,这把刀就插在现在撂刀口的水域之中,杨么一下子氽入水中到了金盆桥,但这把刀插入湖中,拦住不少的追船,以后慢慢成为现在的小岛,故名“撂刀口”。


打鼓圻

杨么的传说

相传南宋年间,八百里洞庭浩浩渺渺,“南、华、安”一带还是白水茫茫,华容的东南山,南县的九都山都不过是浮在水面的串串土凸。

山高皇帝远,水阔官府遥,四乡八路被逼慌的百姓纷纷逃奔这里,靠着破网漏船熬生。谁知一样湖水养出各样人,南县出了个大湖霸,心狠手辣,贪财如命,麻雀子飞过也要扯根毛,担粪的走过也要舀一瓢,对渔家百姓就更加刻薄。他养了一帮打手,造了一只大船,今日荡到东家催款,明日驾到西家逼捐,渔民们都叫他做“饿老鸹”。

有血性的渔家男儿也曾几番奋起抗争,怎奈饿老鸹他们穷凶极恶,众渔家又是一盘散沙,恰如鸡蛋碰了石头。一个叫猛哥的热血后生,就为着仗义执言,被锇老鸹的打手打得五螃七伤。众渔家火在眼前跳,泪往肚里咽,只盼有个出头起水的日子。

忽一日,外来的渔舟载来消息:有个叫杨么的穷人竖杆起了事,专为百姓撑腰出气,人马到了附近一带,专为百姓撑腰出气,人马到了附近一带。众渔家便公推猛子哥,星夜荡船找杨么诉说苦情。杨么听得七窍生烟,当下带了一班弟兄,荡船来到九都山。

这天,正逢饿老鸹又在兜圈子索款,算盘子拨得崩崩响,皮鞭子抽得呜呜叫,四路渔村一片哭嚎,好不凄惨。饿老鸹却端坐船头,呷酒品菜,悠哉游哉。忽见旁边芦叶子颤颤,飙出来一支船队,一色青衣小帽,翅子浆荡起船。一条威武汉子一个纵步跃上大船,一脚踢翻酒菜,一把揪住饿老鸹的胸口,往船板上扮,喝声“绑了”众打手见主子被擒,囊囊欲动,早被各个小船上的好汉们用刀枪逼住。威武汉子立在船头一瞄,朝不远处一片高土凸挥手,登时桨动船行,众人齐上了高土凸。早有人抬上一面牛皮桶鼓,威武汉子扎衣勒袖,操起两截鼓槌,“咚咚咚咚”下劲擂打,一阵比一阵急,一阵比一阵猛。

渔村里,猛子哥早给乡亲们递了消息,听得鼓响,纷纷荡船赶到高土凸来。

威武汉子这才搁下鼓槌,命人铲土为案,开堂审问。串串的锇老鸹早已面如土色,只当遇到了绑票的,奸笑着说:“好汉息怒。要金要银只管开口····. . ”

威武汉子冷笑一声;“不要金,不要银,单要你的黑桑心!”说着抽出随身宝刀,比在饿老鸹的颈根上,喝道:“认准了杀你的是土劣们的灾星,小百姓的弟兄-一杨么!”一边又数着饿老鸹的罪状,才数得几条,怒从心上起,“咔嚓”一刀结果了他。当下传出话去:日后谁敢逞霸道,踏着鼓点会杨么!

杨么惩办饿老鸹的消息飞快传开,大大小小的财佬心惊胆票,一时不敢忘动。渔民们着实过了一段舒心日子。

后来,杨么的兵马开走了,财佬们胆子又大了,又驾船欺压渔民,南县打鱼人又遭殃了!众人又商量着去找杨么。可杨么去得太远,战事太紧,找他的太多啦。怎么办呢?猛子哥记起杨么上次传的话,心中一亮,忙对众人如此这般一讲,众人拍手称好。

财佬们的催命船开动了,一只接一只,象一群饿老鸹,恶煞煞转扑向渔村。忽然高土凸方向又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鼓声,一阵比一阵急,一阵比一阵猛。财佬们大惊失色;天公菩萨,杨么又来了!他早有言:“日后谁敢称霸道,踏着鼓点会杨么”哩!越有钱的越怕死,财佬们谁肯撞在杨么手里去与饿老鸹作伴?都慌急火忙调转船头,窜回老窝,兀自听得鼓声不歇,不由冷汗直盖,不是舵转得快,险些去会了杨么!

高土凸上,擂鼓的猛子哥顾不得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每当财佬们为非作歹时,高土凸上就响起阵阵鼓声,一阵比一阵急,一阵比一阵猛。财佬们听得便屁滚尿流往回窜。年长月久,水退洲高,这个高土凸长成了南县境内九都山中的一个峰峦,湖洲百姓为了纪念除暴安良的领袖,也为了褒奖自己的才智,便把这座小山唤做“打鼓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