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生物4年虧逾19億 PD-1產品也面臨白熱化競爭

3月30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實生物)即將上會。君實生物是國內創新藥領域較為知名的企業,不僅掛牌新三板,2018年底還登陸了港交所。

自成立以來,君實生物尚未實現盈利。2016年~2019年,公司分別虧損約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和7.48億元。短短4年間,公司已累計虧損逾19億元,且近年來虧損額越來越大。

君實生物是國內最早進行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藥物研發的藥企之一。2018年12月,由君實生物研發的首個國產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獲批。2019年2月,該藥在開出第一張處方後,銷售猛增,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逾7.7億元。

不過,近年國內PD-1領域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截至今年1月,國內市場已有6款PD-1藥物上市。除2款進口藥物外,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百濟神州等公司研發的4款國產PD-1藥物相繼獲批,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一季度營收預增超89%

君實生物誕生於2012年末,自成立以來,公司盈利常年為負。2013年~2019年這7年時間,君實生物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其中,近4年的虧損額就超過19億元。

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君實生物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也持續為負數。2015~2019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8200萬元、-1.85億元、-3.11億元、-5.17億元和-11.8億元。持續“失血”下,君實生物不得不持續進行融資。

近年來,君實生物一直在通過多種渠道融資。2015年,君實生物登陸新三板,之後公司實施了數起定增,累計融資額超18億元。2018年2月,公司發可轉債融資2億元;2018年12月,君實生物又赴港IPO,融資約30億港元。這一次,公司欲登陸科創板,再融資27億元。

這些募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被君實生物用於藥物研發。招股書顯示,2016年以來,君實生物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是億元級別。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22億元、2.75億元、5.38億元和6.14億元。

由於君實生物的首款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是在2018年12月獲批的,在此之前,公司的營收很少。2018年,公司營收不到300萬元,而不斷融資成為公司支撐藥物研發的重要手段。

特瑞普利單抗獲批上市後,君實生物的營收迅速實現增長。不久前,公司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約7.75億元,同比增長263.75倍,但仍將虧損7.47億元。君實生物預計,2020年1~3月,將實現營收1.5億~2億元,增長89.7%~153%,但仍將虧損1.98億元~2.33億元。

PD-1競爭日趨激烈

君實生物獲批的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是一種PD-1藥物。不同於傳統化療和放療方式,PD-1是一種腫瘤免疫療法,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克服患者體內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

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市場共有7款PD-1藥物獲批,其中6款藥物在2018年6月後陸續在中國獲批。包括百時美施貴寶的歐狄沃Opdivo(俗稱O藥)、默沙東的可瑞達Keytruda(俗稱K藥)、君實生物的拓益、信達生物的達伯舒、恆瑞醫藥的艾瑞卡以及百濟神州的百澤安。其中前面2款是進口藥,後面4款是國產藥。

由於外資優勢品種幾乎已全部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內競爭對手的同類藥物也不斷獲批,國內PD-1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日趨激烈。目前,在全球PD-1市場佔據多數份額的O藥和K藥,國內每個療程的價格都在22萬~32萬元。

而國產的4款PD-1藥物價格較進口藥便宜不少。2019年,信達生物研發的信迪利單抗納入醫保,對應年治療費用僅約10.23萬元,目前君實生物等公司通過贈藥的形式,變相降低了特瑞普利單抗的年治療費用,從18萬元以上降到了10.08萬元。雖然價格上僅相當於進口藥的1/3~1/2,但對於其他國產藥的價格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目前,各個國產PD-1藥物,每個療程費用相當,公司產品和其他國產PD-1藥物產品相比不具有明顯價格優勢。儘管PD-1產品價格體系暫未受到衝擊,但發行人在市場推廣、分銷准入等方面面臨激烈的競爭,未來如果競品的定價出現大幅下降,公司也將視納入醫保的情況和市場情況綜合考慮價格調整。”君實生物在招股書中稱。

針對君實生物IPO事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3月27日致電君實生物,但未獲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