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肩孔子,和皇帝做親家,之後輔助新人成為皇帝

章太炎讚歎他說:孔子以後的最大人物。顧頡剛也說,這是學術界的大偉人。到底這是何等了不起的人物,讓兩人發出如此感慨?他就是劉歆,是西漢今文學之異軍,是東漢古文經學之宗師。成帝之初,親信大臣就推薦說“欲通達有異材”。劉歆的卓越學識確實是為古今學者同聲讚譽的。然而,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這些,劉歆還有另一副面孔,他又是幫助王莽篡奪漢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要人物之一。學術上和政治上的這些經歷交集在一起構成他不平凡的一生,使劉歆備受世人爭議。

生於西漢末年,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五世孫,劉向之子,劉向我們也並不陌生,著名文學家,這父子兩都是吃一碗飯——皇家圖書館的校勘員,劉歆也算是子承父業,但他的在學術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劉向。

出身名門,學習淵博,關鍵是上陣父子兵,兩人名噪一時。父子兩經過2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總共整理出圖書33090卷,並創造出系統的古籍整理方法。父親去世後,劉歆就獨自負責總校群書,進一步編成了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同時劉歆還精通天文曆法,首次發明了“歲星超辰”的計算方程,將歲星超辰的週期,精確到84.71年,並編寫成了當時最先進的《三統普歷》。並根據量器的銘文計算,最終將圓周率數值確定為3.15471,後世稱之為“劉歆率”。

劉歆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古文經學派。什麼是古文經學派?一聽古文經學派就一定會有今文經學派。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毀掉了大量儒家經典。西漢建立,儒學又開始恢復生機,許多老人就依據自己的記憶,默寫出曾經讀過的經書,並以此教授學生,這些經書稱今文經。但劉歆負責圖書整理工作時發現了大量先秦時期的經書,這些書籍都是難懂的古文字書寫,被稱為古文經。

他比肩孔子,和皇帝做親家,之後輔助新人成為皇帝


今文經學的成就造就了劉歆萬古功名,但是同樣也把他拉入了萬丈深淵。劉歆開始從一個年輕有為的學者身份轉化成爾虞我詐的政治陰謀家,其契機就是今古文之爭。

前面我們說了,自漢以來,儒學就一直以今文經學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發展到現在地位已經穩固了,但現在劉歆搞出來一個古文經,不僅大聲嚷嚷今文經是盜版的,古文經才是原版儒學,而且還建議皇帝設立古文經學博士,以排斥今文經學。今文學派當然不幹了,兩派就吵起來了,開始了大論戰。但今文經勢力太大,就連劉歆他爹劉向也是今文派的,今文經學者紛紛大罵劉歆不孝。眼看著自己掀起驚天大浪,今文經派人人群情激憤,雖然礙於皇帝的面子和他並不簡單的家世背景,但說不準什麼時候來個刺殺,劉歆可就小命不保了。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離開京師,被迫輾轉於各郡出任地方官。

但就在他勢單力孤,受到排擠和打壓,在家借酒消愁之時,王莽找上門來了,兩人邊喝酒邊暢談人生,王莽很贊同劉歆的觀點和志向,兩人相談甚歡,劉歆感動的眼淚一把鼻涕一把,這麼長時間的委屈和苦楚終於得以傾述得到理解,知己啊!臨走,劉歆依依不捨得送別王莽,緊緊握住王莽的手:“老哥啊,這一別,就不知什麼時候再能相見了,我捨不得你啊”,王莽說到:“你放心,你遲早有一天會回來得。”王莽為什麼這麼肯定?後來我們知道,劉歆果然回來了,而且還是王莽給弄回來的。這其中除了兄弟情深,還有另一層關係。

他比肩孔子,和皇帝做親家,之後輔助新人成為皇帝


王莽有野心,從他為樹立好人人設不惜殺掉自己的兒子就可看出,這個人不簡單,步步為營之後,權得到了,名得到了,就差最後一哆嗦,該找什麼藉口上位?要知道當時是劉家的天下,王莽還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你王家外戚干政也就算了,還欲想取劉氏而代之,那就是謀權篡位,人人得而誅之。王莽也想到了這一點,怎麼找個藉口坐穩皇位,堵住悠悠眾口?這時就想到了劉歆。劉歆是經學大師,作為新潮思想宣傳陣地的“吹鼓手”,他的“讖緯學說”為王莽代漢,可以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王莽的“和平演變”,貢獻全社會都能接受的和諧手段。而且劉歆崇尚古文經,信奉“周禮”,而王莽之後正是藉助古制進行復古改制。所以說,心思縝密的王莽是早有預謀,與劉歆相交另有玄機,所以才能說出那番話來。

果然隨著王莽在政壇的突起,劉歆被王莽召回中央。從此,他的政治生涯,伴隨著王莽一路飆升。

劉歆為王莽立下了汗馬功勞。王莽建國後,劉歆官居四輔,兩家還結成了兒女親家。劉歆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給了王莽的三子王臨,做了太子妃。三個兒子都受到王莽的恩遇,被封了侯。然而其中兩個兒子劉棻和劉泳,都捲入了甄豐甄尋父子的謀反案,被牽連處死。而劉歆的女兒劉愔,捲進了太子王臨的謀反案。劉愔自幼跟父親學習天文曆法,擅長觀天象,王臨作亂前,劉愔以“白衣會”的說法鼓動王臨,結果失敗被逼自殺身亡。二子一女死於王莽之手,事後王莽跟個沒事人似的,繼續和劉歆“哥兩好,一起走”:“老夥計,不就死個兒子女兒嗎?我當年又不是沒有殺過自己的兒子,而且我對他們不錯啊,他們還背叛我,又不是我的錯。”可劉歆沒那麼強大的心理素質,年逾古稀,白髮人送黑髮人,悲傷之際,對王莽充滿怨恨。但是王莽絲毫沒有察覺。

可惜劉歆到最後還是沒能裝下去,這段兄弟情也沒能走下去。劉歆發動了政變!

他比肩孔子,和皇帝做親家,之後輔助新人成為皇帝


地皇四年七月,劉歆與王涉和董忠密謀綁架王莽,此時的新朝已經是內憂外患,頻臨危亡,王莽集團內部已經土崩瓦解,尋找新的出路,圖謀自保,劉歆於是在這時選擇政變。所以說,劉歆的學術成就令人敬仰,但無論是作為政治家,還是做人,阿袁覺得劉歆真的不合格!政變計劃已定,可是劉歆就是遲遲不肯行動,堅持一定要等到“待太白星出”。新朝盛行“讖緯學說”,而劉歆本人更是對此深信不疑。結果夜長夢多,被人告密。王莽萬萬沒想到最信任的劉歆會背叛他,他的眼中誰都可以造反,唯獨劉歆不行!但這就是事實。政變功敗垂成,劉歆在家自殺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劉歆還曾經改過名——劉秀,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大家知道劉歆並不是滅了新朝建立了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劉歆通過一本叫《赤伏符》的奇書推算出來一句讖語: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炎際火為主。意思就是未來要做皇帝的是一個叫劉秀的人。當時算出來的時候,劉歆已經改名叫劉秀了,而光武帝劉秀只是個寂寂無名之輩。所以人們都認為這裡的劉秀就是指劉歆。那到底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有人說,這是最準的預言,畢竟後來光武帝劉秀真的當了皇帝。阿袁認為是巧合,但更多的是陰謀。

他比肩孔子,和皇帝做親家,之後輔助新人成為皇帝


其實不難理解,和王莽當初篡位時的手法如出一轍,劉歆造王莽的反,也得藉助所謂“天象”,再加上自己是劉漢宗室子弟的身份,順理成章的就可以取而代之。但劉歆萬萬沒想到,自己辛苦一場,到頭來是為了他人做嫁衣裳。巧的是,兩年後,正巧有個叫劉秀的起義領袖登上了皇帝寶座。劉歆神了,自己胡編亂造的一句話,竟然真的應驗了。但是《尚書》也說了:“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科學,且不說光武帝劉秀正好叫了這名,但可以確定的是,正是那條讖語給了劉秀足夠的勇氣,使他得到更多人的擁護,最終助他登上皇位。

總的來說,後世還是對劉歆採取了寬容的態度,阿袁甚至很難找到關於他政變的詳細記載,百度百科在對於劉歆在政治上的經歷描寫也少之又少。這個中緣由當然是因為劉歆是一位難得的複合型人才,對中華文化做出突出的貢獻,他既是偉大的經學家,又是偉大的天文曆法學家、史學家、校勘學家和詩人。就古文經學的發現來說,絕對是意義非凡,沒有它我們現在傳承的文化都將是割裂的,無法追根溯源,甚至有的經典傳承是錯誤的!不過,劉歆在王莽集團中的地位太重要,歷史無法舉重若輕,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劉歆這個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