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農村人?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入城市變成了農民工,他們受到了城市文明的影響,使得農村人原初的底色慢慢被淡化了。但是我們可以從過去的農村人身上來了解現在的農村人甚至中國人身上還保留的一些特質。那麼過去的農村人身上有哪些特質?它們是怎麼產生的?

啥是農村人?

1、農村人“土氣”。以前我們經常把農村人稱為鄉下人。這是把農村人從空間位置上和城裡人區別開來的一種稱謂。當我們看到農村人時腦子裡就會冒出一個詞“土氣”,他們給人的感覺是滿身塵土、衣著陳舊、不大講究等。可以想象一個農村人以種地為生,整天在田間地頭勞作,肯定不會像城裡人那麼講究,出門把衣服和鞋弄得乾乾淨淨,他從事的工作就是和“土地”打交道,時間越久,自然從膚色、穿著、個人習慣、飲食、居住條件等方面都是“土氣”的。這體現在很多農村人雖然住進了城市,但在言談舉止、生活習慣上還是“土氣”的,無法在文化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人交往之中。

啥是農村人?

2、農村人視“土”如命。可以想象在幾千年的農業社會中,在城市還沒有大規模出現以前,大多數人生活在農村,他們主要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因為有了土地就有吃的、穿的、住的,就能解決人生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有了安全感,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農村人對土地看的比命還重要。這體現在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老農民死活不願意住進城市,始終想留在農村,想種自己農村的地。這是農業社會農民長期生存智慧和經驗的表現。還體現在很多農民進城買了房子但是農村的地和房子還留著,或者外出打工土地還留著等等。

啥是農村人?

3、農村人是“靜態”的。這裡的靜態是指農村缺乏流動性。比如甲村和乙村之間農民缺乏廣泛頻繁的交往。這是因為在農業社會許多村落之間距離比較遠,交通工具基本靠走,而且各自村莊基本生活是自足自足的,沒有廣泛的利益交換需求,因此交往必然少。再比如,同一個村莊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他所看到的村莊裡的人和物幾乎沒有變化,這是因為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低,沒有多餘的財富來改善農村環境,農村人要遷出本村莊的成本又很高,因此村莊內部也呈現出靜態特徵。這種“靜態”直接影響農村人形成了靜態思維觀念,不容易適應動態迅速變化的社會環境。比如,農村人對複雜的工業社會、變化的市場往往不能快速的做出反應,所以經常出現農村人無法判斷市場行情,導致農產品大量滯銷虧本。

啥是農村人?

4、農村人是熟人社會。由於農村人社會的靜態性,一個人從生到死認識的人基本上就是他這一輩子要反覆交往的對象,交往久了必然和他們建立穩定持久的聯繫,彼此產生熟悉感覺。因此他對村莊裡的每個人的脾氣秉性,優點短處,擁有的財富資源狀況都一清二楚。在農村中人們彼此要共同生活一輩子,彼此之間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自然就有了熟人之間的互助行為。今天別人幫你,你就欠了別人人情,下一次你就得幫別人,依次往復循化,這就是熟人社會。因此,熟人社會講人情,也就自然形成熟人思維。這體現在很多農村人進城打工、辦事情先找熟人或者關係。大家經常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實質上就是指熟人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