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力控制市場的利器-股指期貨

下面就來科普下,目前大主力用來控制市場節奏的股指期貨,也是短線看盤的一個重要參照物。

股指期貨(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上面是百科上對股指期貨的定義,說白了,股指期貨是以常說的大盤重要指數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既然是合約就有期限性;目前的國內金融期貨主要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發行,已經上市的有對標上證50指數的IH合約,對標滬深300指數的IF合約,對標中證500指數的IC合約;通俗的講,IH合約就是大票權重指數,IC就是小票題材個股;而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等就叫做現貨,對應的就是期貨;

既然說到期限行,目前上市的期貨合約主要是當月、下月以及隨後的兩個季月合約,交易時間和股票交易時間相同;比如馬上就是4月初,那麼目前市場上的上市期貨就是4月、5月和6月、9月合約,即IH1904、IH1905、IH1906、IH1909。如果當月是6月,那麼上市合約就是6月、7月、9月和12月。

上面例子中IH1904合約,前面IH代表指數編碼,1904指的是2019年4月份到期,一般的到期期限是合約到期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對應四月來說,就是4月19日到期結算;而到期結算價的確定,就以最後交易日每筆成交價和成交量的加權平均來核算。

一般上市的四個合約,其中以持倉量最大的合約作為主力合約,對於股指期貨來說,一般都是近月合約,除非快到結算日期(到期日期),需要進行主力合約的切換;一般都是直接切換到下一個月的合約,比較例外的就是臨近季度月份,比如說,四月底開始切換主力合約的時候,一般不會選擇5月合約,而是選擇靠後的6月合約,因為季度合約具備更好的參考意義和期限性,上市時間很長。

股指期貨交易目前是可以做多和做空的,保證金制度交易,目前上證50和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保證金比例是10%,中證500股指期貨的保證金比例是15%,日內單個合約投機開倉只能做50手;上面說的保證金只是交易所的最低保證金,一般的期貨公司都會在交易所的基礎上,增加保證金的比例,來控制交易的風險;比如說保證金比例都上調4%,即IH保證金比例14%,IF保證金比例14%,IC保證金比例19%

來計算下交易1手期貨需要多少資金?

假設按照交易所的保證金來核算,目前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一個點位(合約乘數)是300元,中證500股指期貨一個點位(合約乘數)是200元,以IH1904來核算,週五收盤價是2839.2,交易一手需要資金:

2839.2*300*10%=85176

可以想象一下之前保證金比例被交易所提到30%的時候大概需要多少資金;


一般來說,期貨市場的價格領先於現貨市場,因此在下跌趨勢中,市場未來看跌,期貨遠月價格近月>現貨價格,期指升水;因此理論上可以運用上述邏輯,利用近遠月與現貨指數之間的價差關係來判斷指數未來的單邊走勢。

目前股指期貨已經成為大主力控制市場的最重要武器,正常情況下現貨價格指數影響期貨市場未來的走勢,而在股指期貨市場,股指的漲跌卻先於現貨市場,而現貨市場卻跟著股指期貨在運行,很詭異;雖然說期貨市場走出來的是一個預期,那這個預期走勢未免太過於精準。股期期貨市場的體量怎麼能跟現貨市場體量相比呢,四兩撥千斤,果然沒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