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永續債已擬發3600億,或成銀行業“補血”利器

時代財經APP記者 胡卿如

截至3月永续债已拟发3600亿,或成银行业“补血”利器

隨著年報相繼披露,近期,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等7家上市銀行也陸續公佈了資本補充計劃。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1日,上述7家銀行合計擬發行3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永續債。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永續債發行速度的加快,預期其他銀行也將在近期公佈永續債發行方案。這對於監管機構而言,拓寬了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同時也豐富了國內債券市場產品序列;對於銀行來說,則不僅能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優化商業銀行資本機構,亦有利於銀行擴張表內風險資產,還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

擴容

作為補充一級資本的新渠道,永續債指的是沒有明確到期時間或期限非常長的債券。尤其是對於非上市銀行來說,通過永續債補充資本的操作性高,且發行耗時較短。

早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補充手段較為匱乏,主要通過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且發行優先股的前提為必須是上市銀行,中小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較為受限。

1月25日,中國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400億元的永續債,剛一發行便獲得了市場歡迎,不僅吸引數家境外機構參與投資,還一次性完成了發行上限目標,實現兩倍多超額認購。這也正式拉開銀行永續債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大幕。

進入3月,多家銀行加快了發行永續債的步伐。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相繼公佈擬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永續債。作為國有大行的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也未缺席,在發佈年報的同時,分別公佈擬發行不超過800億元和1200億元的永續債。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1日,中國銀行等7家銀行合計擬發行3600億元的永續債。

對於銀行近期密集發行永續債的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目前銀行進一步補充資本,夯實資本基礎,主要在於需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表外資產回表、核銷處置不良資產等也增加了銀行對資本的需求。”

此外,溫彬進一步指出,由於銀行的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隨著資管新規等規定實施,表外業務正在迴歸表內,也加快了資本金消耗。另外,資管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成立也進一步增加了資本需求。所以自監管允許發行永續債之後,各家銀行紛紛提出發行計劃,永續債也將成為未來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途徑和工具。

影響

事實上,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短板較為明顯。根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8%、11.33%、13.81%。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整體其他一級資本充足率0.54%,尚未滿足監管要求的“1%”的標準,核心一級資本補充的壓力不小。

天風證券發佈的研報指出,若僅靠發行永續債來達到監管要求的“1%”指標,則總共需發行6059億元的永續債。

溫彬表示,從已發行的永續債情況來看,因為發行永續債的銀行資信狀況較為良好,不僅維持了合理的發行成本水平,也受到了債券市場的積極認購,豐富了債券市場的投資品種。與此同時,隨著CBS(央行票據互換工具)政策的出臺,提高了永續債的流動性,也進一步提高了金融機構對永續債的認購意願。

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銀行分析師肖斐斐表示,相比於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券,銀行永續債的發行體量有限,且資本、資金雙補充,有助於銀行開展債券投資,債市供需雙向影響較為平衡。近期來看,銀行永續債發行需求旺盛,考慮當前其他一級資本的缺口,預測未來3年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潛在需求為5000-7000億元。

此外,對於發行銀行來說,“目前除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吳江銀行、紫金銀行等6家銀行之外,其他上市商業銀行均滿足永續債發行的最低要求,但只有工農中建四大行發行的永續債才可以成為險資投資的標的,其他商業銀行發佈永續債需要得到銀行理財子公司、年金、基金、外資金融機構的支持。”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榮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