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群雄紛湧”:合約成為必爭“利器”

2019年以來,加密數字貨幣逐漸成為各國政府的議題,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報道和討論。近期,紐約證券交易所運營商洲際交易所推出的“最重磅”加密貨幣交易產品Bakkt——首個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批准的實物結算比特幣合約交易平臺正式啟動。

“是泡沫?”

“還是革命?”

你,無論堅信不疑,還是滿腹狐疑,數字貨幣正在全球傳統金融市場掀起風浪。

合約交易市場發展的整體呈現“漸次發展、集中引爆”的態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數字貨幣市場數載風雨,可謂是跌宕起伏,合約交易等數字貨幣衍生品組合在風霜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高門檻 誰能成為萬億級市場領航者

2018年之前,合約市場還未百家爭鳴。BitMex、OKEx等逐漸成為行業的巨無霸。

雖然2018年上半年,行業開始出現過交易平臺的槓桿爆倉、穿倉平攤、惡意做空等事件造成了惡性影響,但是,這並不妨礙在整個市場的大發展下,2018年下半年整個合約市場佈局,2019年開通合約交易業務的交易所“遍地開放”。有分析師稱:數字資產的衍生品市場規模盈利空間巨大,我們正在經歷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合約市場發展整體的態勢,呈現出“漸次發展、集中引爆”的局面。這不僅僅是因為目前該市場規模優勢正在突出,更是合約交易的高門檻所導致的,交易深度、系統穩定和風控機制對於合約平臺缺一不可。

合約交易所作為提供交易市場的服務商,收取交易手續費為其核心商業模式,保障交易者的資產安全性是衡量交易所技術實力的核心指標。但客觀因素和惡意行為導致的爆倉事件、插針事件、大倉位出清引起的連鎖爆倉事件和穿倉事件頻頻爆發,這就是合約交易平臺本身存在著機制缺陷,以及技術硬傷。

普遍上,絕大多數合約交易平臺存在技術硬傷,這也正是合約交易的難點。撮合性能、擴展性、穩定性、API接口的限速以及數字資產安全性等都是需要交易平臺深耕技術問題。據瞭解,數字資產合約市場已經出現了具備傳統金融級別底層架構的平臺,正是幣核集團(Bluehelix Group)所推出的幣核雲交易所繫統,通過該系統構建的平臺在性能可比肩頂級互聯網金融產品,這是通過技術手段從底層設計上解決了合約平臺至關重要的難題。

其實,用戶數字資產被盜事件頻發也是數字貨幣市場的一大困擾。黑客獲得大量用戶API密碼、網絡釣魚、病毒攻擊,甚至高級黑客可以入侵交易平臺系統內部,在不觸發常規風控示警下,盜取用戶資產。2018年3月、2018年7月、2019年5月,作為交易巨頭的幣安頻繁發生“黑天鵝事件”就是這類事件的典型代表。

資產安全事件頻發,對技術要求更高的合約交易平臺更是亟需提供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如果業內出現去中心化的資產託管方案將有可能改變市場格局。基於行業痛點和市場需求,提供去中心化資產託管清算技術的幣核鏈應運而生。幣核鏈能夠為客戶提供行業最安全的資產託管、清算解決方案,其核心技術已經獲得全球專利認證,效用的真實性上得到保證。如果幣核鏈主網能夠上線,將是解決行業痼疾的一劑良藥。

同時,機制缺陷容易造成合約價格被操縱、用戶分攤不公平等問題。一般情況下,爆倉合約將被交易平臺強制平倉,強制平倉後,當用戶的倉位保證金小於倉位損失時,導致穿倉損失。為了填補穿倉損失,大多數交易平臺將會使用社會化分攤損失機制,將合約總虧損按比例分攤到每一個盈利賬戶。甚至,部分交易所會惡意等待用戶的爆倉點,把價格拉到爆倉價格後掉頭,即所謂“定點爆倉”。機制設置的不合理、合約產品性能不穩定,從而影響了流動性和深度。

為了改變機制缺陷,2019年的OKEx推出了所謂的“無宕機、零分攤、高交易深度”永續合約,以求從機制上降低惡性事件的爆發。但是,有行業人士分析:“打敗柯達的不是更好的膠捲公司,而是數碼相機廠商”,合約市場下一階段的勝出者極有可能出現在具備引流傳統金融機構的“工廠”。

所謂工廠,就是流水化生產。如今“群雄紛湧”的合約市場需要“一鍵開通合約產品”解決方案,所謂“一鍵開通合約產品”解決方案不是拿來主義,而是為合約交易所加強迭代能力“私人訂製”的系統。

幣核雲交易所繫統正在成為這個解決方案。繼一鍵開通交易所之後,幣核集團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內容,開通了合約雲業務,滿足各大需要開通合約交易的技術需求,讓更多的交易所可以開通合約服務,通過良性競爭,激發行業的創造性。

通過合約雲,交易所自行選擇永續、交割合約,正向、反向甚至混合式的正向和反向合約,對於市面上尚未出現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幣核雲也可以為客戶進行個性化的深層定製。而無論選擇哪種合約,底層系統均來源於同一套核心底層代碼,其清晰輕便的架構使得合約產品升級變得簡單高效。

未來,合約交易所需要從底層架構、技術、用戶基礎等多角度來建立和完善數字貨幣衍生品體系,降低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在合約上的風險,逐漸為數字貨幣衍生品市場構建規範化、科學化、理性化的行業標準。只有行業得以標準化發展才會改變市場現有格局,規避惡性交易,擴大市場規模。

縱觀數字貨幣市場發展的歷史,合約等衍生品對推動整個發展至關重要,衍生品也正在攪動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回望已經走過的崢嶸歲月,行業在不斷試錯中前進著。

漫漫熊市 何以為藥?

早期,數字貨幣交易市場上比特幣還是一枝獨秀,山寨幣還沒有橫行。

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五部委共同發佈《關於進一步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

面對監管收緊,作為食物鏈頂端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立即做出了反應。火幣網等五家比特幣交易平臺,聯合推出自律書,表示停止融資融幣和杆槓交易業務。

除了發表自律書外,交易平臺為求發展必須另尋出路。

2014年,BitMex交易所上線,主打產品為數字資產合約以及期權交易,BitMex是最早推出永續合約的交易所。

2014年8月18日,OKCoin發佈消息,稱旗下的比特幣、數字貨幣“合約交易”平臺OKEx上線,在“合約交易”幣種上,包含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當時OKEx網頁的英文版中對於“合約交易”業務的翻譯為“futures”,在金融交易概念中,此為合約交易。

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成功被合約交易等衍生品攪動,交易平臺的命脈交易量被成功帶動,大牛市在多方刺激下風騷襲來,在暴漲的流量衝擊下,交易所開始了瘋狂的擴張。風追著雲,雲趕著雨,暴風雨中瘋狂被碾碎成渣。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從即日起停止一切的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這場及時雨,將火熱的市場澆冷了。一時間,國內88個不同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全部叫停,2017年10月31日,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所宣佈停止人民幣和比特幣交易,甚至關停原網站,出海尋求新路。

的確,海外一切昇平。

2017年12月10日,芝加哥合約交易所上線比特幣合約,比特幣價格達到歷史巔峰20000美元,成了2017年的最強音。

有人說:“只有金融衍生品才能攪動投資者的情緒”。

整個2018年數字貨幣市場都處在動盪中,漫漫寒冬,如何盤活市場,刺激潛水投資者、尋找新的營收方式,成為了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流量“風口”交易平臺最大的痛點。熊市中,能夠穩定存量用戶的金融衍生品,成了絕大多數交易所討論的出口。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各大交易所紛紛開始佈局合約業務。

火幣全球站公開的數據,其 2018 年一季度交易量為1056 億美元,到了第四季度則驟降至485 億美元。萬家交易平臺連橫合縱地廝殺,以現貨交易為主的火幣網進軍合約交易市場。2018年12 月 10 日,火幣合約Huobi DM正式上線,向全球用戶提供比特幣等數字資產衍生品交易服務。

為了持續吸引流量,穩定粉絲,合約等衍生產品成了交易平臺迫不得已的選擇。

熊市,需要交易平臺開啟自救的閥門。

三足鼎立 百家爭鳴

8月13日,火幣官宣“成為交割合約之王”。火幣聲稱:8月2日至今,火幣合約整體日均交易額達64億美金,交易量和深度穩居全球第一。

根據火幣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其在 2018 年(現貨)交易量超過 2000億美元,手續費收入 5億美元;上線火幣合約8個月以來,雙邊交易額累計突破 6400億美元。由此,可知其手續費收入頗為可觀。

火幣的官宣引起了OKEx 極度不滿, OKEx的CEO Jay Hao 在微博中稱“火幣合約交易量造假”和“提前爆倉”,並且推出“他所提前爆倉,我所給予補償”策略。

於此,開啟了“誰是第一”的輿論戰。

8月23日,通證通研究院在《誰是合約之王?——通證衍生品探索之二》一文中指出:2019年火幣與OKEx交割合約成交量對比中,火幣交割合約交易量於2019年8月上半月超過了OKEx。

9月5日,鏈塔智庫在《數字資產合約研究報告》中進行了數字貨幣合約實力TOP10排名,OKEx位於榜首,從產品、運營和風控三個維度分析,超過火幣。

交易所“群雄紛湧”:合約成為必爭“利器”

(數字貨幣合約實力排行榜TOP10 數據來源:鏈塔智庫)

OKEx與火幣,兩家爭霸的大戰被中斷了。

9月13日,幣安全站開放合約功能。並稱上線前3個月交易手續費享受5折優惠。而後的9月17日,幣安表示,下半年將往本土化運營和業務線上傾斜,國內市場成為重點。

作為數字貨幣現貨交易的絕對王者,幣安好像一直對合約業務保持謹慎的態度。但是面對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在金錢面前,任何有一搏之力的交易所都不會甘心徘徊。全面開放合約交易+大舉進軍國內市場,幣安與火幣、OKEx將再次開啟正面交鋒。

三國殺,群雄逐鹿,誰敵手?

我們先來看看三大交易平臺的合約成交額。根據非小號數據顯示:截11月8日全球交易所24H成交額排行,火幣全球站24H合約業務成交額達52.06億美元,24H跌幅為6.72%,穩居榜首;第二位是OKEX,其交易額為30.88億美元,24H跌幅為3.28%,幣安網交易額為17.49億美元,24H跌幅為3.36%。

好像,火幣棋高一招。

交易所“群雄紛湧”:合約成為必爭“利器”

而根據非小號ER算法,從六個維度計算的評級指數而言,幣安網和火幣是唯有的兩個指數為9的交易所,這一維度二者不相上下。但是整體上,似乎還是火幣略勝一籌。

交易所“群雄紛湧”:合約成為必爭“利器”

OKEx最先推出合約產品,搶佔先機,火幣衝破一家獨大的局面,幣安順勢而上。數字貨幣市場發展至今,合約市場已然成了各家必爭之地。

各家的競爭能夠倒逼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競爭也能讓大家把蛋糕做大。

2019年合約交易業務如雨後春筍,其中幣核交易平臺、Bibox、抹茶、KuMEX等先後成為開通合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平臺。其中幣核集團推出的“幣核雲交易所繫統”,擁有完全獨立研發的幣幣、法幣、永續合約、期權等交易產品,滿足了技術實力不夠,但仍想擠進賽道分一杯羹的中小型交易所。據非小號數據統計,目前排球綜合排名TOP10的交易所就有7家開通了合約交易。

目前,合約作為交易平臺最好的選擇金融衍生品之一。雖然整體存在著機制缺陷以及技術硬傷,但是,衍生品交易的市場轉向表明著數字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無論交易平臺怎樣迭代產品,交易才是數字貨幣市場的終極意義。

甚至,有經濟學家估計,隨著衍生品帶來的流動性增加,對於傳統金融市場的一些混合型基金其實也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數字貨幣合約的未來市場不可預計。目前,數字貨幣合約正處於新興小型市場,已經有許多心懷抱負的平臺正在向行業注入科學、專業的血液,我們所期待的規範化、科學化、理性化的行業也正在孕育,未來,這個行業必將呈現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