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2019年12月,武漢開始出現新冠肺炎患者,其傳播速度十分迅速,加上正值我國春節假期,加速了全國性的感染速度。為了應對疫情,我國及時採取了全方面的應對措施,從隔離觀察到停工停產停聚會,每一項政策都是成功應對流行病的典範,但另一方面也對經濟造成了大範圍的負面影響,生產活動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嚴重阻礙。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不只在我國境內傳播,美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已經成為新冠重災區,國際形勢也受到巨大沖擊,無論是國際關係、全球經濟還是國際金融,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對跨境投資產生重大打擊。


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1. 美國政策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國際關係嚴峻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30日3時,國際上累積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2萬例,美國已超過14萬成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疫情的迅速蔓延,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家與各州都對疫情並不重視,仍然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目前特朗普政府迫於各方壓力,開始採取一定的隔離封鎖措施,經濟活動也受到影響。


美國大選在即,但是近日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原油暴跌的影響,美股大跌,已經五次觸發熔斷機制,標普指數與道瓊斯指數都跌回特朗普上任之前的數值,金融市場受到重大打擊。特朗普為了能在大選中連任,必然會採取更多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以及崩盤的金融市場。而回顧其歷來政策,加上其所謂的“中國病毒”,中美關係可能又將遭受極大考驗,中美貿易有可能持續惡化,已簽署的貿易協定也可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無法預見的事件”而中止,特朗普存在繼續挑起爭端收穫民心的可能。


2. 疫情提升國家違約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一旦在一個國家開始傳播,其傳播速度呈指數級增長,對國內外經濟生產、文化活動等都造成了阻礙,容易造成整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停滯。同時為了應對疫情,要保證醫療機構正常運營,醫療資源也要做到供給充分,隔離監管也需要大量人力資源,這些都需要大量財政支出。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雖然可能面臨大額財政赤字,但其自身資本足夠,且國債等融資行為成本較低,不容易產生大範圍危機。但是對於新興國家而言,資本可能不足以支撐鉅額的醫療支出,國債融資成本也較高,違約風險也就大幅度上升。


3. 全球經濟衰退無法避免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之後,世界各國經濟生產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多數大國的非必需行業生產停滯,總體經濟增速嚴重放緩。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稱,經濟增速可能降至十年內最低水平,並且修改了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5百分點,降低至2.4%。全球供給需求整體下滑,銷售阻滯,經濟衰退幾乎無法避免。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4. 全球商品價格變化巨大


疫情導致商品供需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商品價格發生巨大波動,總體表現為大部分商品價格大幅上升,少數商品價格大跌。疫情從供需兩端都影響了全球商品價格走勢,反映出疫情期間的資源分配結構需要重新調整,對不同產業的投資造成了不同影響。從供給角度來說,許多工廠停工,生產活動停滯,沒有停產的工廠也會在人力資源上付出更多成本,物流運輸成本也大幅上升,供給總成本過高;從需求角度來說,疫情降低了消費者的收入預期,總體消費需求降低,同時由於多地採取封鎖隔離措施,交通、旅遊、餐飲等產業直接被禁,短期內沒有相關需求,但是疫情卻增加了醫療、居家娛樂、網絡社交等行業的需求。


5. 全球化生產模式弊端顯露


當前世界經濟逐步走向全球化生產模式,大型製造業都具有全球化分工與全球網絡化生產的特點,產業鏈分佈廣泛。全球化的生產模式對於大型製造業來說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點,但是在疫情期間無法正常經營,其弊端十分明顯:在全球化生產上,任何一國受到疫情影響造成生產停滯,都會造成整條產業鏈的停滯,而疫情從2020年1月開始影響我國生產活動,如今四月已基本復工,但新冠在境外又開始蔓延,各國生產活動又受阻,導致產業鏈的上下游總有地區處於停工狀態,且國際物流服務也阻滯,整條產業鏈的生產活動都被嚴重影響。反觀境內從事自我生產的企業,它們由於產業上下游能儘快恢復生產,或者根本不存在上下游,其生產活動也就能快速恢復,值得進行投資,而產業鏈跨國的公司在疫情期間顯然無法成為投資熱點,這也對跨境投資造成了直接影響。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


1. 原油價格不斷探底


在歐佩克減產協議談判破裂之後,原油價格由於未來供給增加而降低,加上新冠疫情使人員流動與物流都大幅降低,原油需求持續下降,導致原油價格不斷探底,截止3月30日,美國WTI原油價格下跌8.52%,自2002年以來首次跌至每桶20美元以下。美國作為最大的產油國之一,其經濟受到了原油暴跌的重創,容易引起原油債務危機,而在如今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又會導致全球金融穩定性堪憂,通脹預期進一步上升,全球金融市場風險擴大。但也給人民幣帶來機遇,外媒認為美國石油或將被俄羅斯趕出市場,亞洲最好用人民幣購買石油。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2. 全球金融動盪,風險持續擴大


受到原油價格低迷以及疫情影響,全球投資者情緒持續低迷,恐慌情緒快速擴散,各國股市都大幅跳水,美股的五次熔斷更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截止3月27日,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收於21636.78點,3月23日最低收盤18591.93點,連續一個多月下跌近一千點,標普500指數也面臨相同的局面,收盤於2541.47點。英國金融市場也持續下跌,尤其是目前其首相鮑里斯確診新冠之後,英國人民的恐慌情緒必然會有所上升,投資者情緒進一步惡化,股市也難以回暖。截至3月29日,美聯儲資產負債總規模已經高達5.5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值,過去兩週全球央行累計拋售約500億美元美債,這導致美債收益率逆勢上漲,加劇金融市場對美元荒的擔憂情緒。從全球整體來看,對新冠疫情不重視、未及時採取措施的國家,其金融市場跌幅相對較大。


3. 投資環境惡化


美國歪曲事實把疫情病毒叫做中國冠狀病毒,病毒不僅僅摧殘人們的身體,還衝擊了各國人民和企業對外開放的信心。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態勢,一些國家進一步築高貿易壁壘,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倒逼跨國企業撤回海外工廠,加緊佈局本土產業鏈,這與我國金融業加速擴大開放相背離;另外,由於疫情最早爆發於中國,一些國家帶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情緒,對中國產生敵對情緒,這為我國跨境投資帶來的一定的阻礙。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4. 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引發產業鏈斷裂


金融是一個服務行業,實體經濟走勢金融市場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從需求端來看,按照歷次世界金融危機的情況來看的話,歐美國家一旦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必將通過貿易減少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而出口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出口一直都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總量上的萎縮將對中國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從供給端來看,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也將會破壞全球產業鏈,從供給端損害中國的經濟成長,要知道美國在全球製造業中佔據非常重要地位。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運輸設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光學鐘錶和醫療設備,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疫情在美國進一步擴大蔓延,損害到美國的產業鏈,中國的進口就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供應困難。


5. 抵禦金融風險能力面臨新挑戰


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大,使得國際金融市場面對的經濟形勢更加複雜。首先疫情衝擊著全球供應鏈,各國工廠停擺會導致跨國公司零部件未能正常供貨,從而使其尋求更加穩定的供貨渠道,衝擊本已穩定的全球分工協作體系;疫情蔓延之下,各國股市債市暴跌,全球掀起降息潮,但降息存在加速全球債務擴張、拉大貧富差距等副作用,加劇金融系統脆弱性,這對全球跨境投資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發起新挑戰並提出新要求。


三、後疫情時代提升跨境投資的對策


1. 密切注意跨境投資對手方所在國的疫情情況及相關政策


目前新冠疫情在投資熱點國家都有病例,但蔓延程度不同,且應對政策也不同。投資前要先對該國的病例數量以及歷史上對流行病的政策進行評估,研究疫情停工對投資項目的拖延程度,研究複雜國際關係變化對投資項目的影響,將國家違約風險也納入風險考量範圍。在項目進行時要遵循各國的要求做好防疫工作,密切關注境外疫情傳播情況,萬一疫情惡化被迫停工,則要考慮是否及時止損。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2. 重做市場調研,調整產業鏈結構


疫情造成市場供需結構改變,企業需要重做市場調研,重新評估其主營業務的收益與成本,依自身情況對短期產量進行調整,在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幫助市場調整資源配置。

對於產業鏈跨境的企業,需要考慮調整產業上下游對接企業,儘量在疫情期間保證產品上下游通暢。


3. 關注國際金融風險


原油價格暴跌對各國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政府的財政造成了諸多壓力;並且影響持續擴散到了各類大宗商品市場,企業需要靈活運用衍生工具來對沖原材料漲價以及產品跌價的風險。要持續跟蹤國際金融走勢,國際股市動盪嚴重,各方金融投資風險加劇。由於本次新冠疫情下的價格波動難以利用數據模型準確衡量,建議企業採用情景模擬等主觀性較強的方式來評估投資風險。

還要加強關注各國應對疫情所採取的金融政策。美聯儲目前採取無限量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合大幅度降息,企圖應對疫情期間的經濟低迷,其他國家也都採取了類似措施。這類措施自然會提升短期內的通脹預期,對於金融資產的定價具有重要影響。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4. 不斷創新開發跨境投資“雲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機遇,並沒有阻止我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導向和步伐,反而催生出“雲招商”、“雲簽約”、“雲服務”等創新形式,各大金融機構紛紛主動結合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行非接觸式線上業務服務,疫情防控和招商兩不誤。疫情期間,金融科技凸顯硬核力量,金融機構與企業感受到線上業務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未來將是我國金融業提升自身競爭力力的必經之路,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


任再萍、周子平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及跨境投資對策


5. 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為世界資金避風港


3月26日下午,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研究院發佈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報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超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全球排名位列第四,這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自然選擇,彰顯了國際資資本對中國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在全中國共同努力下疫情開始反轉,復工復產比例先於世界各國,中國在疫情期間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疫情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巨震,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風險急劇上升,而中國政策空間充足,經濟增長具有強大韌性和迴旋餘地,伴隨著我國證券資本市場利好不斷,加上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駕護航,人民幣資產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大增,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青睞的避風港。


(供稿:任再萍、周子平,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