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關羽報仇才發動夷陵之戰?恐怕還有其他隱情

導讀:眾所周知,劉備為二弟關羽報仇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戰”。戰役的結果是以劉備的蜀漢政權完敗告終,張飛死於出征的路上,而劉備也因戰敗死於白帝城。《三國演義》也確實把夷陵之戰描寫成為兄弟得復仇之戰。但事情的真實未必如此,還有其他隱情

劉備為關羽報仇才發動夷陵之戰?恐怕還有其他隱情

劉備誓師

荊州地域的重要性

從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已經定下三分天下而後聯吳抗曹的隆中對戰略,但諸葛亮的隆中對最重要的一點,是兩個方向的進攻,也就是說,是益州和荊州同時發兵。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戰略成為了一條腿的戰略,已經不能使用。

而且益州雖為天府之國,但守城有餘進取不足。在歷史上的蜀地政權只有劉邦一個成功者,其他都是短期的割據政權。而且荊州雖為四戰之地,但就像是蜀漢政權伸出到東吳和中原一隻手,想打誰就打誰。這也是孫權不遺餘要攻取荊州的原因。

從這個層面講,益州和荊州的配合才是蜀漢立國和發展的戰略。所以荊州不能丟。

劉備為關羽報仇才發動夷陵之戰?恐怕還有其他隱情

關羽丟失的戰略要地武陵、零陵、南郡

轉移因為軍事失敗引起的國內矛盾

蜀漢建立後的領導階級都是跟著劉備從荊州殺到益州的荊州系。所以作為一向以仁義為標榜的劉備佔領同姓人的土地本就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其實益州人民和下級官員未必真如《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樣如此歡迎劉備帶荊州系管理益州。

從管理層到下級官兵都分為了益州系和荊州系。這是天然的派系對立。而劉備作為荊州系在他在世時就沒有讓益州系抬過頭。劉備剛一稱帝只把一個叫許婧益州系安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其他的實權官職都是荊州系。益州系對於關羽丟荊州有看熱鬧的心態。如果任其發展,勢必造成內亂。所以劉備需要一場戰爭為自己正名為荊州系正名。告訴他們,自己和荊州系是可以管理好益州的。

劉備為關羽報仇才發動夷陵之戰?恐怕還有其他隱情

隆中對

在有生之年做最大的事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已經60多歲,這在古代已經是快入土的年齡。

劉備在蜀地建立蜀漢。自稱是繼承了漢統正朔。也打出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口號。他的目標和孫權曹操都不同,他要學光武帝劉秀再造大漢。所以,如果任其荊州丟失,那麼只有益州漢中之地的蜀漢就真的只是偏安一隅了。所以他無論如何在有生之年也要給後人創造出最有利的敵我態勢。

總結:劉備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但我們也不能說劉備是利用了為義弟關羽報仇,為弟報仇是真,開疆拓土也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