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鑑於部分老中青讀者不懂何為“可鹽可甜”,作為互聯網派生的一個詞彙,

它是指一位女性可霸氣,也可甜美的風格。

蕭燕燕是誰?

你可以說她是呂雉,是武則天,是慈禧,霸氣,鐵腕,弒殺,殘忍,這是她示於世人的一面;

你也可以說她是楊貴妃,是趙飛燕,是一個柔情感性的紅顏知己,溫柔女性,但真正能見識到她這一面的,唯有一個男人,韓德讓而已。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保寧元年(969年),蕭燕燕成為遼景宗的皇后,有兩件事改變她的命運。

第一件,遼景宗的繼位有賴於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的幫助,正因為這個緣故,蕭燕燕成為遼景宗的皇后,蕭思溫不僅被封魏王,而且擔任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的職位,蕭家舉族顯貴,榮寵一時。

第二件,遼景宗身體不好,迫使蕭燕燕從幕後走向臺前,轉型變成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強人

保寧二年(970年)五月,蕭燕燕的父親被刺殺成為遼景宗彌補蕭家的一個重要契機,蕭思溫被刺殺後,出於一種複雜的心情和動機,讓遼景宗極力拉攏蕭家。

他的身體非常虛弱,基本上不能處理國事,而蕭家成為了他的靠山。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遼景宗能夠繼位得到蕭思溫的大力幫助,而蕭燕燕和遼景宗的結合本身就有一種政治聯姻的色彩。雙方的關係有一種相互利用和依靠的色彩,

蕭家必須依靠皇族才能顯貴,而遼景宗也必須得到蕭家的支持才能穩固統治。

為此,他甚至不惜把妻子的地位提高到和自己相等,為了讓蕭燕燕更加方便處理國事,遼景宗下達命令皇后的詔令也可自稱“朕”,簡單而言,作為皇后的蕭燕燕擁有了處決軍國大事的權力和身份。

遼景宗駕崩以後,以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為託孤大臣,蕭燕燕臨朝稱制,成為高高在上的皇太后,而他卻成為一個託孤大臣,身份似乎成為了蕭燕燕和韓德讓無法跨越的鴻溝。韓德讓不敢,也沒有能力跨越這道鴻溝,但蕭燕燕卻決定再續前緣。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原來蕭燕燕和韓德讓曾經有這樣一段故事——在蕭燕燕幼年的時候,她曾被許配給韓德讓,然而由於家族關係,蕭燕燕最終嫁給了遼景宗。後者駕崩以後,蕭燕燕成為了孤兒寡母,當時許多宗室成員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發動政變取代新繼位的遼聖宗,蕭燕燕需要支持,尤其是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的支持。

或者說她需要他的守護,韓德讓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蕭燕燕臨朝稱制以後,韓德讓成為她最得力的助手。按理來說,一個是託孤大臣,一個是臨朝稱制的太后,兩人同心協力合作也是情理之中,不過蕭燕燕和韓德讓之間的關係顯然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緣。

遼景宗駕崩以後,蕭燕燕一度曾打算改嫁韓德讓,乍一聽似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太后下嫁給大臣的事情。但在契丹風俗中,卻的的確確是被允許的,想來這也是契丹人倫理意識淡薄的結果,不過蕭燕燕最終並沒有實現這一願望。

其中應是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不過這並不妨礙蕭燕燕對韓德讓的寵愛,實際上

也只能用寵愛這個詞來描述她對韓德讓的感情,因為她是否仰慕韓德讓已經無法得知,也是無法猜測的。也正因為蕭燕燕對韓德讓的寵愛,從而令她揹負上了殘忍嗜殺的惡名。

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屢次對韓德讓出言不遜,只因韓德讓是一個漢人,終於忍無可忍的韓德讓將耶律虎古當庭仗殺在朝堂之上,蕭燕燕聽說這件事以後什麼反應呢?她採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要知道當時蕭燕燕正在遼朝內部推行殺人償命制度。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按理來說,韓德讓該因此償命了。又有一次在馬球比賽中,契丹貴族胡裡室不小心將韓德讓撞下馬,生氣的蕭燕燕命人將其當場斬首。這是對韓德讓的維護,此外蕭燕燕對韓德讓的寵愛也表現在經常對韓德讓陪同自己同坐一席。

甚者兩人幾乎就是一種半公開的情人、夫妻和紅顏關係,雖然身份有別,但依然不妨礙蕭燕燕和韓德讓之間親暱的關係。兩人常常同案而食,同帳而臥,這種親暱的關係想必已經足夠證明蕭燕燕和韓德讓之間的關係,都說愛到深處,就想把所有的好東西給對方。

蕭燕燕為了提高韓德讓的地位和身份,還賜給他皇族名字“耶律”,如此一來,當時還年幼的遼聖宗反倒應該稱呼韓德讓為叔叔了。韓德讓沒有兒子,蕭燕燕便規定契丹皇室每一代都要過繼一個皇子給韓德讓作為他的後裔。

蕭燕燕和韓德讓這種親暱關係甚至傳到北宋朝廷那裡,宋太宗趙光義聽說這件事以後大喜,他認為遼朝現在“

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正是討伐遼朝的好時機。宋太宗的算盤雖然打的精巧。

但是奈何卻遇到遼朝最為強盛的階段,蕭燕燕統治期間,在韓德讓、耶律斜軫的輔佐下,遼朝進入全盛階段,彼時的遼朝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政治上蕭燕燕嚴厲打擊了宗室成員的威脅,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也讓遼朝政治進入穩定時期。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因此,當宋朝和遼朝發生碰撞時,宋太宗在蕭燕燕和韓德讓手中可謂吃盡了苦頭。

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派出20萬大軍分三路進攻遼朝,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當時的三路宋軍分別由著名將領潘美,曹彬和楊業率領,聽聞宋朝大軍壓境,蕭燕燕當即決定帶著遼聖宗,韓德讓等人御駕親征。

這般氣魄確實讓人欽佩,尤其蕭燕燕還是一位女性,面對宋朝方面來勢洶洶的攻勢,蕭燕燕沒有退縮和害怕,先是命令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抵抗宋軍,隨後自己親自帶著小皇帝抵達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支援遼軍,又妥善安排各處遼軍抵抗宋軍的進攻。

由於蕭燕燕臨危不亂的制定了應對宋軍的策略,進而導致宋軍最初在取得相繼的勝利後開始受到遼軍方面的有效阻擊,又因為宋軍方面在軍事上的嚴重失誤,使得宋太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願望化為空談。這一仗宋軍不僅損失慘重,連名將楊業都被活捉,後絕食殉國而死。

這一仗讓宋朝方面從此變得十分被動,數年後,懷著巨大的野心,蕭燕燕命令遼軍南征,遼軍一度將兵線推到黃河北岸的澶州,距離當時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只有一河之遙。消息傳到宋廷時舉朝震動,一部分大臣被嚇的勸說新繼位的宋真宗遷都四川。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最終在寇準的力勸下,宋真宗才不情不願的親自前往澶州為軍隊打氣,當時由於

遼軍方面孤軍深入,戰線太深,補給跟不上,加上大將蕭撻凜又被宋軍射殺,遼軍士氣低落。雙方之間在都不願繼續戰爭的情況下籤訂了“澶淵之盟”,結成兄弟之國,長達25年的宋遼戰爭這才結束,開始進入一個百餘年的和平時期。

蕭燕燕攝政遼朝長達四十餘年的時間裡,是遼朝國力空前強盛的時期,隱隱有壓過宋朝的趨勢,當時的西夏還處於成長期,搖擺在宋遼之間求存。蕭燕燕是一個極富有政治才能的女性,她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絲毫不遜色於武則天的。

實際上如果她想要稱帝的話,以她當時的能力和力量是足夠完成這一目標的,但蕭燕燕並不是那種權力慾望巨大的女性,她對權力並不感興趣。遼景宗時代,由於前者身體羸弱,蕭燕燕迫不得已走到前臺,遼景宗去世後,剛剛繼位的遼聖宗尚還年幼。

蕭燕燕又不得不繼續挑起遼朝的重擔,為了對付當時那些宗室皇族,她極力拉攏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啟用賢臣,打擊貪汙腐敗和宗室勢力,從而避免了遼朝因為權力交接可能出現的動盪。

而她和韓德讓之間那種若有似無的情人關係,也讓她的形象充滿了一種隱秘的柔情。

鐵馬紅顏,大漠蒼鷹:可鹽可甜的遼國太后蕭燕燕一生有多傳奇?

因為蕭燕燕實際上是一個手段十分殺伐果斷的人,史書上評價她多殘忍,好殺人,但考慮到她當時所處的形勢,這種殘酷的手段顯然有利於鞏固她和年幼的遼聖宗的統治。儘管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為了維護韓德讓,確實也有罔顧人命的時候。

但這反而更加展現了她和韓德讓之間那種朦朦朧朧的關係,像是情人,像是夫妻,又像是紅顏知己——

對外,蕭燕燕是那個善於權謀,好殺人的鐵腕太后,就像大漠中的蒼鷹一樣冷酷,殘忍。但在韓德讓那裡,她似乎又只是一個普通的柔情女性而已,她處處維護他,周全他,而他又死心塌地忠誠於她,雖然他們之間隔絕著很多鴻溝,譬如一個是太后,一個是大臣,一個是漢人,一個又是契丹人。

但對於韓德讓來說,蕭燕燕可能只是那個他需要去守護的鐵馬紅顏罷了。蕭燕燕去世以後,韓德讓深受打擊,一年以後也隨之去世,有趣的是,遼聖宗將韓德讓以陪葬的形式安葬在了蕭燕燕的陵墓旁,終遼一世,只有韓德讓一人享受到了這種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