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汉朝镇守西域的大将陈汤敢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扬我大汉国威,而汉武帝最终将匈奴打回漠北,也让人们知道了一个彪炳千秋的词语——汉。汉武帝诚然是一代明君,但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千古一帝?


英明果敢如明太祖这样的开国皇帝,驱逐鞑虏,将蒙古势力赶尽杀绝,剩勇追穷寇,彻底终结了蒙古对中原的威胁,让汉人重新扬名世界,建立一个盛世王朝。朱元璋的性格,是绝不会容忍蛮夷在自己头顶作威作福,而且大国的虚荣心,也让他必须勒令周边小国——包括日本,来大明朝贡,对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样地侍奉大明皇帝。


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那么朱元璋为何面对日本的无礼——杀了大明的使臣,如此随便就放过了呢?还写下国书,勒令子孙后代都不得攻伐日本,他做出这样昧着良心的举动,刘伯温到底是如何进行劝说,才让太祖放弃攻伐日本的念头的?刘伯温真的罪魁祸首吗?如果朱元璋对日本一样采取斩尽杀绝的手段,日本是不是早就被灭了呢?


1368年朱元璋称帝,此时万邦来朝,大明国威到达顶峰,而此时的日本却又穷又弱,进入了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百姓穷得吃土,日本武士在各地军阀和大名的支持下,在大明四处抢劫,这就是“倭患”问题。这个问题在元朝时期,就深深困扰过元朝,明朝时期,倭寇的数量有增无减,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在《明太祖实录》中有多达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让朱元璋大怒,想要灭掉小日本。


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而当时朱元璋刚登基,不想大开杀戒,想有一个平静的外部环境,于是让使者带着国书去高丽、安南、日本,让他们臣服大明,来大明进贡,其他国家看到元朝都被灭了,纷纷表示没脾气,支持大明皇帝即位,只有日本嗤之以鼻,怀良亲王生性残暴,他看不惯朱元璋这么威胁他,就把来使斩杀了。


朱元璋大怒,盛怒之下决定出兵日本,将它夷为平地,此时刘伯温制止了他,说了一番大约是天下初定,陛下不易大肆用兵,还是再派人“震慑”一下吧。于是朱元璋又派了几个使者去日本递交国书。


怀良亲王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毕竟他的羽翼不丰,真打起来也怕胳膊拧不过大腿,更重要的是,作为战国势力比较弱的一方,他需要拉拢朱元璋,对付北朝幕府势力。所以他积极招待了朱元璋的使臣,还表示愿意称臣,并且让僧人祖来带着贡品来大明。朱元璋十分高兴,以为日本屈服了,他把祖来当贵宾招待,好吃好喝伺候了一个多月,最终派八位高僧送祖来回国。


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但是颇有城府的祖来留下三封书信,目的是让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他提到了攻打日本的三个困难——后人说,这些都是刘伯温说的,到底是谁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祖来说了什么?


第一,明朝的军事实力虽然比元朝高,但元朝在日本败得那么惨,说明水军不行,就算明朝对海战驾驭比元朝厉害,但劳师袭远,不一定比日本强。


第二,福建等地擅长水战,都未能完全消灭倭寇,可见明朝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可以打赢日本的,何况元朝当时因为突然刮黑风,船都翻了,元军全军覆没,所谓上天风云变化莫测,远征困难确实很多。


第三,日本资源匮乏,就算打下来,您也用不着,蛮荒之地罢了,何必做无谓的牺牲?


朱元璋起初大怒,仔细想想,祖来说得有道理,就放弃了出兵日本的想法。


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后来朱元璋还把日本列入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把它写入《皇明祖训》中,断送了灭掉日本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可惜的,话又说回来,老朱要是知道日本以后对他后代子孙采取灭绝政策,当时说什么也会灭了它,可日本当时又穷又弱,老朱也不知道日本后来会这么强大,这么坏,刘伯温自称算无遗策,就算他没有强行让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他在预测事情上,也是有过的。


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什么拼死不让呢?


不过刘伯温在攻打日本一事上,也有一些谏言的,他说:“日本地狭民多,而且有大海的天险据守,贸然攻打会让明朝损失重大,并且日本资源匮乏,人民缺乏教化,就算我们打下来,也用不着他们,也奴役不着日本的子民。而倭寇呢,也就是来掠夺一些资源,成不了大气候。”刘伯温认为,元朝那么强悍都被日本“神风”灭了,这国家邪乎啊,明朝最好不要去送死了。其实,日本至今还感谢“神风”事件,认为自己是有神明庇佑的。所以,朱元璋最终放弃攻打日本,很难说没有刘伯温的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