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今天上午,我像平時一樣,跑完步後去小區的健身公園進行拉伸。可能因為今天是週末,小公園的人比平時多一些。我剛去到公園,便看到了那對引人注目的母女:年約七歲的女孩正在委屈地抽泣,她的媽媽,則在一旁邊大聲地責罵著孩子。

我聽了幾句孩子媽媽對孩子的責罵,便了解孩子挨批評的原因了:最近孩子不用上學,天天呆在家裡上網課,媽媽擔心孩子的運動太少,所以趁著週末自己有空,帶她出來運動一下。

沒想孩子卻各種不情願,出來後她卻黑著臉,愛動不動的。媽媽對孩子的表現非常不滿,於是忍不住大聲地批評孩子。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孩子被媽媽批評,委屈地哭了

不知道大家平時會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因為個人原因,我對帶著孩子的父母,會特別留意。因此,經常都會看到父母在各種場合教育孩子的情形。

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根本不顧時間和地點,也不管教育的方法合不合適,只要看到孩子的行為出錯,或者自己對孩子產生不滿,馬上就會開始批評孩子了。

事實上,父母的這種做法,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故意與父母作對。

而且這樣的次數一多,孩子的性格還會變得自卑、孤僻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顧時間和場合

兩個“法寶”讓孩子變積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有注意“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另外,想要孩子接受批評和教育,父母最好學會使用“積極暗示”和“積極引導”兩個法寶。

一、變“消極暗示”為“積極暗示”

父母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消極暗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父母教育孩子,又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把“消極暗示”轉化為“積極暗示”呢?

首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深信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都是暫時的,是外在原因造成的,所以,千萬不能怪罪孩子本人,因為孩子的本質是好的。當然,父母也要讓孩子深信這一點,這樣,孩子才有改變的可能。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好的

其次,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例如,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時,有一道題無論媽媽怎麼解釋,孩子都理解不了,於是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這句話就是很典型的“消極暗示”語言,孩子聽了這句話,會理解為“我笨”。

但是,如果媽媽對孩子說:“其實你前面的題目都做得很好,這道題暫時還不會也沒有關係,媽媽相信你只要再認真思考一下,就一定能做好的。”媽媽這樣說,就變成了“積極暗示”了,孩子的潛意識就會理解為“我能做好”的。

只要父母經常用積極的語言和評價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不再強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孩子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的。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二、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

父母在給了孩子“積極暗示”之後,還要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告訴孩子,如果他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這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關鍵。

怎樣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呢?例如,孩子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發現學習對於自己說有點難,於是對媽媽說,他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沒興趣。這個時候,媽媽可以找機會對孩子進行引導。

例如,媽媽可以在孩子看完一篇童話故事後,故意問他幾個問題,等孩子回答出來後,再對他說:“我發現你在學習方面非常有天賦啊,你看,你才看了一遍這篇童話,就把這些題目都答對了,這說明你很聰明,我相信你肯定會非常喜歡學習的。”

只要父母平時多給孩子“你能行”的信息,讓孩子產生“我能行”的自我定位之後,他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而且努力改變自己的了。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教育孩子,父母少用消極的語言

俗話說“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所以,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多否定孩子,以免孩子對自己的定位產生偏差。而且,孩子的年紀越小,就越容易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

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自我定位。

什麼語言容易對孩子產生消極暗示呢?總的來說,父母對孩子所有的消極行為和語言,都是消極的暗示。例如: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父母不要對孩子使用消極的語言

1、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經常用消極的語言來否定孩子

2、孩子就某件事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建議時,父母直接否決,不予考慮

3、看不起孩子的興趣,對孩子的愛好用語言或者行動實施打擊

4、對孩子的目標表示懷疑,並給孩子設限,認為孩子不可能達得到他定下的目標

教育孩子不能“情緒化”,父母要把“消極暗示”變為“積極引導”

父母要學會使用一些小技巧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消極言語和行為並不止這些,所以,平時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表達,並學會使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先肯定孩子,然後再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批評,這樣,孩子不但會樂於接受批評,而且還會積極地更正的。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平時孩子犯了錯,你都是怎樣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