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中哪些坦克現實中根本沒有造出來呢?

格陵蘭斑海豹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坦克世界的坦克,目前為止,滿足的條件無非就這麼一點:

1916-1972年的實車/原型車/試驗車/圖紙車/預想計劃車輛/拼接車。

你們也看出來了,圖紙車是包括在這裡面的,當然,這個數量,並不少。

沒有實車的坦克,在坦克世界也會有,很正常,但是經過查找,發現那些車大多數都有一些現實中存在的東西——炮、原型車體、測試底盤等等(對的,WG之前就是這樣子,用一個存在的玩意+一堆不存在的東西=新車

那我舉幾個8到10級的,在科技樹上可研發的、最終並沒有原型車出現的“明斯克航天局完全自主智造”的例子咯,反正這些比較.......少:

給我看好了!8到10級!可以用銀幣購買的處於科技樹上可研發的!連原型車都不存在的!甚至是該車車體都不存在此變形的試驗的!

(以下數據截止至0.9.22版本,介紹全部來自WG的自圓其說)

我們先從哪裡都不是正常的新秀系——瑞典開始談起:

埃米爾 II: V系9級HT,埃米爾重型坦克計劃的E2項目,1952年底,埃米爾重坦方案的第三個版本被認定為“與第二個版本擁有同樣特性但是有更好的裝甲與機動”,於是廢案。

UDES 03:V系8級TD,由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組建的UDES研發小組於1972年開始的項目,因為無炮塔設計最終被廢案。

埃米爾 I:V系8級HT,埃米爾重型坦克計劃E1項目,受法國AMX 13影響,1951年草案擬定,因為E2更受青睞而被廢案。

然後就是捷克啦:

TVP VTU:J系8級MT,產自捷克斯諾伐克通用概念型中型坦克項目,然後,研發方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斯柯達,沒錯,這玩意,也鴿了。

斯柯達 T50:J系9級MT,捷克坦克製造工業在通用型坦克上的新理念產物,斯柯達公司承包項目,1947年開始,1948年項目變動,這玩意開始裝100mm主炮了,大家都很高興,然後,這玩意一個原型車都沒有。

TVP T50:J系10級MT,斯柯達公司與CKD集團的聯合研發項目,1950年3月,捷克國防部緊急叫停該項目,沒錯,又是一個圖紙。

大天朝雖然戰車製造不賴,但是“不存在的”玩意說實話也不算少:

WZ113G:C系10級TD,使用113的底盤,明斯克航天局聲稱“1963年開始研發,但是並沒有原型車出現”。

WZ111 5A:C系10級HT,WZ111計劃為基於IS-2、IS-3而偏向T-10的中國重型坦克設計方案,最終只造出一個車體,而111的5A方案為該計劃所有變體中的正面裝甲唯一經過改良的計劃,很遺憾的是,改良都不知道有沒有,車體也沒做過什麼實驗,該車計劃就於1964年終止。

T-34-2:C系8級MT,為中國工程師參考T-54A的設計的T-34-1改進方案,因為中國引進全套T-54A坦克技術資料而被廢棄。

WZ-132-1:C系10級LT,為62式的現代化改進計劃,搭載一門自英國進口的105mmL7主炮,該項目並未開始。

WZ111G:C系9級TD,在WZ111車體基礎上的設計,但是由於WZ111計劃被迫給二代中型坦克研發計劃讓路以及WZ111-1G在測試中的失敗,導致WZ111計劃最終停留在一個車體與一些原型車中(測試用原型車已全部損毀於核試驗),所以WZ111G至始至終都沒有原型車。

大美利堅土豪也有隻存在紙上的計劃:

T110E3:M系10級TD,源自美國於1945年的未來重型坦克發展選型競標,主要條件是車輛寬度符合帕爾尼隧道要求,但是該計劃竟然被取消了。

T110E4:M系10級TD,與T110E3出自同一競標項目,同樣的,他的製造也被取消。

T110E5:M系10級HT,於1952年設計,意為製造一輛火力等同M103重型坦克的、尺寸被限定為運輸過程中符合阿爾卑斯隧道的重型坦克,該設計被得到了認可,然後,只存在於圖紙上。

德國雖然各種傳家寶大家輪流用,但是也有全身上下都是圖紙裡的車:

E-50M:D系10級MT,二戰末期軍方要求設計的坦克必須統一採用傳動後置設計,但是E-50並不是傳動後置設計,所以,在E-50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種傳動後置的E-50。

VK10001“猛獁”:D系8級HT,1942年6月,德國設計的一型“鼠”式坦克的過渡型號,最後讓位於“鼠”式,只存在於藍圖。

E-100坦克殲擊車:D系10級TD,在E系列的通用型超重型坦克計劃E-100的底盤基礎上,設計的一款“搭載可以在2000m距離擊穿400mm厚度裝甲的17cm主炮最科學方案”,即該計劃的後置戰鬥室方案,沒錯那就是一張紙上的意淫。

Gw E系列:D系10級SPG,在E系列通用型超重型坦克計劃E-100的底盤基礎上,設計的一款搭載210mm火炮的方案,並不存在,頂多就是一張紙的事情。

VK7201(K):D系10級HT,起源於Panzerkampfwagen VII“獅”式超重型坦克計劃,為後置炮塔式設計,使用了一門12.8cm主炮,由克虜伯公司設計,最後該項目被迫讓位於保時捷公司的Panzerkampfwagen VIII“鼠”式超重型坦克計劃,沒有任何原型車。

Rhm PW:D系10級LT,1957年萊茵金屬公司設計了這麼一款可以搭載90mm主炮與105mm主炮的具有搖擺式炮塔與帶有炮耳的炮管的輕型坦克併為其申請了專利,但是後來萊茵金屬公司在該計劃上只保留了炮塔,底盤則採用了漢諾馬克·亨舍爾工廠生產的底盤,但是最後該計劃還是化為泡影,連個車影都沒見到。

HWK 12:D系8級LT,初代原型為HWK 10輕型裝甲履帶運兵車,後續型號HWK 11原型車製造粵40餘量全部銷往墨西哥,改進型號HWK 12卻並沒有任何原型車出現。

蟋蟀15:D系10級TD,1942年夏,德國武器局、克虜伯公司、萊茵公司達成一項關於在黑豹車體上發展一型自行反坦克炮的協議,計劃定名蟋蟀12(128mm K43)/蟋蟀15(150mm Sfh 43),之後,該計劃收到一根15cm Pak L/63,可是該計劃進程緩慢,於是該計劃最終僅僅存在圖紙中。

IV WT:D系9級TD,1944年2月的研發計劃,計劃在IV號坦克車體上搭載一門128mm Pak 44,但是“不現實”,最終計劃流產。

Rhm·B WT:D系8級TD,由萊茵金屬與博西希公司聯合研發,設計初衷為該底盤滿足駝載重型火炮並達到射擊要求,一開始的打算是利用“追獵者”展開研發,後來該計劃被終止,因為該車設計過於複雜,底盤也超重。

獵豹II:D系8級TD,於黑豹II底盤上的設計,計劃搭載一門128炮,僅停留於圖紙。

印度坦克方案:D系8級MT,由戴姆勒、保時捷、ZF三家聯合研製,並參加了印度中型坦克競標,最終因為過於複雜,敗給了維克斯“勝利”坦克。

“鼠”式原型車:D系9級HT,源自於1942年保時捷公司接到的關於製作一型重火力、體型大、防護好的突擊坦克,與“鼠”式屬同一項目,但是這個方案沒有成為“鼠”式。

E-50:D系9級MT,於1945年設計,是一型計劃替代黑豹與黑豹II的通用型中型坦克,隨著德國的戰敗,他也沒有造出過一輛。

E-75:D系9級HT,於1945年設計,是一型計劃替代虎王的通用型重型坦克,僅存藍圖。

Gw“虎”(P):D系8級SPG,在保時捷虎式的基礎上發展的自行火炮概念型號,該工作從未開展。

蘇聯好像也有這麼幾個奇葩到根本就不存在的玩意:

705工程A型:S系10級HT,705工程的升級版本,配備一門特製152mm主炮,但是1948年該項目所用工作停止。

705工程:S系9級HT,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設計局的作品,705工程的首發版本,僅存藍圖中。

IS-M:S系8級HT,尼古拉·沙什穆林於1944年在第100號基洛夫工廠提出的IS-2改進方案(又稱IS-2Sh),很可惜,IS-6比該方案更受青睞,故該大改造方案作廢。

430工程II型:S系9級MT,1953年75設計局提交的設計,蘇聯交通局與重型機械部審核後認為該項目平庸而被廢案。

212工程:S系9級SPG,基洛夫工廠2號承接這個由KV-220底盤改造為火炮的計劃,1940年開始研發,1941年藍圖繪製完成,該年年底工程由烏拉爾重型機械廠承接,但是原型車仍未有一輛。

257工程:S系9級HT,1945年開始研發,為IS-7的其中一個項目,最終只存在於藍圖。

263工程:S系9級TD,在IS-7底盤基礎上設計的重型坦克殲擊車,只完成了一個木製模型。

268工程V4:S系10級TD,原為730工程IV型,後來該項目通過並定名268工程,此為該工程的第四號方案,因為改進過於複雜,最後僅存藍圖。

T-100 LT:S系10級LT,由100局與國家專門設計局共同研發,設計令人滿意,但是因為不能渡河,被迫讓位於BMP-1,所以僅存藍圖。

T-54輕型:S系9級LT,1949年開始研發目的是替代T-54完成更復雜的任務,由於T-54大量生產,最終該“輕量級”計劃被取消。

LTTB:S系8級LT,174設計局於1944年開始研發,但是在設計過程中被叫停。

ST-I:S系9級HT,第92廠工程師V.A.加寧與A.S.恰索夫尼科夫聯合設計,由於全新的重型坦克指標出現,該車僅停留於藍本階段。


英國也不堪示弱地拿出了自己的圖紙車:

FV217“獾”:Y系10級TD,為征服者重型坦克底盤的變種車,僅存在於藍圖,其123mm主炮也根本不存在於現實、藍圖。

FV207:Y系8級SPG,為征服者重型坦克底盤的變種,從未有過原型車。

征服者GC:Y系10級SPG,計劃在征服者重型坦克底盤上搭載一門234mm火炮,僅存藍圖。

說到“不存在的幻想”,日本的估計能嚇人一跳:

120噸V型:R系8級HT,為日本帝國海軍設計的海防型120噸I型超重型坦克的最終衍生計劃,在防護能力上大做文章,以及設計上可以使其主炮塔安全地旋轉360度,但是並沒有任何原型車。

四式重戰:R系9級HT,又稱2604型超重型坦克,為日本帝國海軍設計的海防型120噸I型超重型坦克的變種計劃,並沒有原型車。

五式重戰:R系10級HT,又稱2605型超重型坦克,為2604型的變種車,沒有原型車。

其實法國人也有弄一些不存在的腦洞玩意:

查狄綸 155:F系10級SPG,底盤結合美國M47坦克的元素(實際上我們看得出來那是查狄綸 25t),擁有別具特色的彈夾裝填系統,沒有原型車。

AMX AC 1948型:F系8級TD,基於“獵豹”坦克殲擊車基礎於1947年研發,配備一門120mm主炮,該計劃僅完成藍圖。

AMX 50 福煦 B型:F系10級TD,該計劃基於AMX 50 福煦 上 進行改進,配備120mm主炮與自動裝填系統,AMX 50 120出現後,該車被認定為效率低下最終被廢案。

AMX 65t:F系8級HT,1950年由AMX公司提出,基於AMX 50 100研發,特點是正面的箭簇型傾斜裝甲與類似虎王坦克的車體構造,僅存藍圖。

AMX M4(1951):F系9級HT,為141計劃變體,後來該車並未建造。

AMX M4(1954):F系10級HT,基於141計劃的AMX M4變體,計劃加裝一個280mm的裝甲板來強化該車正面裝甲,僅存藍圖。

我所知的也就這些了。

關於“五重/四重是存在的”的事情?

可能是因為這張蘇聯在攻克中國東北的日軍虎頭要塞的照片吧?你們就沒懷疑過陸軍為什麼會拿海軍炮嘛?我記得典型的陸上野戰炮中沒有14cm(一作13.91cm)這個口徑吧?而且這麼平整的炮塔,現實嗎?真不覺得那是後期合成的玩意嗎?

但是.......圖紙是有的,但是這是五重(O-Ro Kai)的。四重(O-Ro)?不清楚呢。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進行補充說明,亦或是對這些車輛的評價!請勿撕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