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疫情共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思考

瘟疫所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H.麥克尼爾在其著作《瘟疫與人》中指出:“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與各種疫病的鬥爭貫穿人類歷史,黑死病、天花、鼠疫、埃博拉、“非典”等眾多致命的疫情都曾無情地肆虐人類社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在疫病面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能獨善其身。

逆全球化浪潮不利於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全球化是近四十年來國際社會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全球化已經讓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係。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也帶來了不少全球問題,例如環保問題、核汙染、貧富差距、傳染性疾病等,伴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也出現了反全球化現象。2007年底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2008年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大國造成了沉重打擊,經濟復甦乏力、陷入長期停滯狀況,本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浪潮在這個節點遇到了強大阻力。逆全球化思潮以新的表現形式出現,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更加嚴重。

當前西方國家反全球化本質上並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它們有利的全球化。例如: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先後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國等,甚至還威脅說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特朗普的這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反全球化的舉動,但其本質上是要阻撓新興大國的發展,以保持其曾經在全球化進程中所獲取的豐厚利潤不縮水,同時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特朗普聲稱的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利益以及實現“讓美國人再次強大”的目的。在2018年9月25日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再次表達了“拒絕全球主義”和“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理念。

西方大國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經濟行為,而發展成為政黨行為、國家和政府行為,逆全球化思潮已經從貿易蔓延到了政治、科技、軍事、宗教、意識形態和衛生等各個領域,對世界政治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衝擊。由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把自己塑造成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處處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為推行“美國優先”的擋箭牌,極大損害了各國之間的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一輪全球化,中國扮演了引擎角色,直接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利益,在此情勢下,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成為眾矢之的。但是,抹黑中國的各種說法,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外,別無它用。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當前,全世界傳染病防控領域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對病毒進行溯源,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用“中國病毒”的標籤讓中國背鍋純屬欲加之罪。美國疾控中心負責人公開表態,“‘中國病毒’的說法是錯誤的”,從這個角度看,這位負責人比那些政客負責任多了。

其實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時也必須承受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隨著人員和貨物的快速流動,傳染性疾病也日益走向全球化,一些傳染性疾病很快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至其他國家,演變成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如果說前段時間,世界更多承受著來自中國疫情擴散的壓力,那麼現在中國更多承受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疫情輸入的風險。可見,在疫情和病毒面前,沒有超然的旁觀者,只有國際合作的躬行者。而反全球化浪潮不利於全球傳染性疾病的快速消除。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新發傳染病的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和危及國家安全,因此迫切要求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全球公民和社會組織共同行動起來,本著合作的精神采取共同的行動加以應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全球化進入階段性調整期,質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當前,第三次經濟全球化浪潮正在世界範圍內興起,全球化已進入一個全新的3.0時代。前兩次經濟全球化時中國的國力較弱,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必將會帶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疫情不分國界,需要共同合作

大自然的病毒跳轉到人體之中,這是人類進化的不幸事件。國家有國界,但是,病毒傳播不分民族、人種、職位高低及貧富差異,病毒的無差別襲擊,要求我們拋卻政治偏見,本著科學的精神共同應對。

回顧本世紀以來國際社會對重大疫情的應對及軌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亟需提高。2003年的“非典”蔓延到32個國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席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擴散至11個國家、2015年的賽卡病毒先後在86個國家發現了病例,這次暴發的新冠肺炎已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化背景下,傳染病的擴散已經不能把任何國家置之度外,世界已成為地球村,各國在傳染病問題面前都難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世界衛生組織1958年提出了全球消滅天花計劃,經過20多年的努力。1979年12月9日,全球根除天花認證委員會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部舉行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天花已在全世界範圍內被根除。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消滅的疾病。2019年10月24日,在世界脊髓灰質炎日(10月24日)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脊灰)證實委員會正式宣佈Ⅲ型脊灰野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被消滅。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和Ⅱ型脊灰野病毒之後,人類公共衛生史上又一項歷史性重大成就。

2014年初,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出現,而後迅速蔓延至多國。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埃博拉疫情報告稱,全球累計出現埃博拉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031例,其中7373人死亡。防控埃博拉疫情的難點在於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醫療水平有限,醫療保障體系薄弱。在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3月17日在日內瓦宣佈,2016年1月在塞拉利昂復燃的小規模埃博拉疫情於當日結束 。事實證明,只要國際社會摒棄“各掃門前雪”的狹隘立場,共同合作,是有能力戰勝疫情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和人民清楚地意識到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主動尋求國際合作,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020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繼續做好同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溝通協調,促進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協調”。我國政府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通報情況,分享病毒的基因序列等信息,從而有助於其他國家能夠迅速做出診斷和採取保護措施,減少疫情的國際蔓延。中國用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措施遠遠超出《國際衛條例(2005)》的要求。中國還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召集和帶領國際專家來華,評估疫情並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中國同德國衛生部門密切合作,快速識別、隔離德國境內新冠病毒感染者。這種公開、透明、負責任的舉措獲得了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稱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並避免其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這種努力是“非凡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正是由於中方採取強有力防控措施以及中國人民作出的巨大犧牲,才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其他國家的蔓延,他對中國領導人親自參與應對疫情工作印象深刻並深受鼓舞。

同時,中國也不是孤軍作戰,國際社會也給予了我們寶貴的精神支持和物質援助。截至3月11日,來自120多個國家3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共500多人次向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共中央發來電函,聲援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疫鬥爭。另外,俄、韓、日、英、伊等幾十個國家雪中送炭,迅速派專機將急需的醫療物資送抵武漢。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早受害國,也是截至目前抗擊疫情的最大貢獻國。正是中國社會各界的嚴防死守、艱苦努力,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與此同時,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馳援意大利、伊朗等疫情發生國家……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公開、透明、負責任的大國擔當,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化,挑戰是共同的,責任是共同的,命運也是共同的。中國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著地區和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中國的承諾,言必信、行必果;中國的行動,“正在為疫情應對設定一個新的標準”。

人類休慼與共,命運緊密相連

當今世界與以往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之義和基本方略之一,意在強調各國人民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密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盪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

全球化的紅利可期,但“疫情紅利”的想法既瘋狂,也不現實。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武漢發生疫情後,不是想著與中國共同抗疫,而是想著這場疫情,美國如何做到火中取栗,聲稱這場疫情有利於美國就業和製造業的迴歸。美高官多次呼籲美國及其他國家反思“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安全問題”,以此引導大資本家與中國的產業脫鉤。美國在第一時間撤僑、斷航、緩籤、封關等舉措,其實是中美脫鉤的一次“預演”。在中國全力抗疫的關鍵時刻,美國政府的冷嘲熱諷與美國民間對華的幫扶熱形成了巨大反差,凸顯了美國一些政客的冷戰思維。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不利於全球共同抗疫。美國一些專家嚴肅指出,“中國為國際社會爭取的寶貴時間白白浪費了”。這場疫情因為美國政府合作精神的欠缺,正在反噬自身,這不能不是這次抗疫的悲劇。

全球疫情擴散正在加劇。從新加坡、日本、韓國、伊朗及美國的應對看,沒有哪國的應對方案堪稱完美。從本國國情出發,制訂一套有效的防控策略,是各國政府及人民智慧的體現,並沒有優劣之分。此次抗疫過程中,中國探索的模式和治療理念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種參考。中國在第一時間與國際社會分享自己的教訓和成果,對國際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貢獻。中國並不期待國際社會的額外讚揚,只需要世界給中國一個公正的評價。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國際社會應當立刻行動起來,將新冠疫情踏在腳下!恩格斯曾經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和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在傳染性疾病問題上也是如此,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民族在傳染性疾病問題上都具有普遍的共生關係,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拒絕合作或獨立解決傳染性疾病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就是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主題下創新合作共贏理念,要求“發達國家應該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中國政府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標,“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將繼續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戰勝疫情”。習近平主席同馬來西亞時任總理馬哈蒂爾通電話時的這段話語,為國際社會客觀理性認識中國疫情防控舉措和成效提供了最權威的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