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能成為緩解電視臺焦慮的一粒解藥嗎?

直播,能成為緩解電視臺焦慮的一粒解藥嗎?

標題 | 直播,能成為緩解電視臺焦慮的一粒解藥嗎?

作者 | 胡瀚中 媒體研究原創文章 第 007 篇

鏈接 |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8708.html

時間 | 2017-4-3


當各個電視臺還在為各種節目形態競爭的時候,天空的異形已經降臨,或許這就是降維打擊就是三體。


2016年,我們常會用“現象級”這個詞來說一些網絡現實,各個直播平臺的興起,網綜網劇網大的風雲迭起,IP流行……


什麼叫做“現象級”?那就是以前沒有,現在很突兀地擺在我們面前。就像開門,陡然看見大象的屁股,山一般地堵在家門口一樣。


我們會不會把每天的呼吸當成現象級的事件來看待?儘管,呼吸問題大一點,你就可能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習以為常的事情,人們不會說現象級。 當現象級的事件成為習以為常的常態,人們也同樣不會再提。就比方說霧霾,最多隻會有一個段子,霧霾,我只喜歡京霾……


網綜網大網劇會從流行變為常態,各種直播平臺上大咖的表現,也將為人們所習以為常,YY大主播天佑出現在《演說家》上,在今天是新聞,某一天,象《演說家》這樣的節目只在互聯網上播出,不再與任何一家電視臺有關聯有關係,也是新聞,但是新聞被廣泛流傳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就是在某一天以後,這會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前幾年,我們在說報紙危機的時候,報紙可以轉型成為某一款新聞app,部分先知先覺的紙媒,在今日頭條等等app紮緊包圍圈的口袋之前,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後面想要進入的,窗口期就沒有了,然後,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那麼,我們來解構一下電視臺的各種展現形態以及盈利手段。


首先,最大宗的是新聞採編,視頻新聞的發佈仍然是權威,有著比較高的門檻,但是,每當有各種突發新聞的時候,所有的視媒都將面臨各種其他品類媒體的競爭,以及來自省級以上同行的競爭,在旁邊開槍的,有可能是你不知道的某家不知名報社初出茅廬的小記者,他拍攝的短視頻,發表在自媒體上,偶然被某個大v轉發,然後在你的媒體還沒有常規播出的時候,全網都已經知道,那個不知名的小記者,可能這輩子也就這一次首發,但是,無數這樣的小記者或者路人甲,可能讓你永遠都沒有機會獨發,尤其是在先臺後網的模式下,更是絕無可能,

在互聯網的流量渠道里,能夠存活的可能也只是少數省級以上的電視臺而已。並且,新聞職能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盈利能力並沒有大家期待的那麼強。


我們再來看看2016年所發生的那些事情所可能產生的蝴蝶效應,電視臺有比較大的兩個節目板塊,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電視綜藝節目,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網綜網劇網大,伴隨著電視機頂盒以及智能電視的app應用,這些作品可以完全脫離電視臺,獲得轟動效應。這些作品可以完全不需要電視臺首發,不需要依賴於任何一家電視臺,可以就當電視臺從來就不曾在這個世界存在,僅僅只需要在某個大型視頻網站上播出,就能夠獲得極高的現象級的點擊率。從此黃河改道,岸邊的風景不復存在。面對網絡,很多的舊形式,雖然是斬監候,但是同時也是殺無赦。


電視臺還有一個重要的獲利的衍生產品就是電視購物頻道。但是,隨著直播,尤其是購物直播的興起,這一塊也會很快被新的手段所取代。

主播搶走了主持人的飯碗, 網綜網劇網大幹掉電視臺的生命線。事情就是這麼直白,就是這麼簡單……還有沒有你必然存在,並且必須由你來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沒有!


放眼望去,其實在這個新的網絡時代,有可能不久的將來,人們只是還用電視機來作為放在牆上的比較大的顯示器,來觀看各種app各種視頻平臺上的節目而已。此時的視聽,和各家電視臺,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


我們不是說這種組織架構,以及節目形態會完全的消失,就算是報紙,許多做大健康的廠商,不也是不斷在推出各種非法出版物嗎?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圍追堵截疲於奔命嗎?電視臺因為財政資助等等原因,作為一個機構,不會馬上消失,但的確是5到8年之後,也許會有一個現象級的現象,那就是電視臺是否還存在,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我們可能會永遠記得那些《新華日報》上面《別了,司徒雷登》這樣的社論,我們可能會永遠記得《大公報》上面的《我們在割稻子》這樣的抗戰檄文,我們也可能會記得,人民日報對馬東老師《奇葩說》的好評(雖然不知道馬老師為此支付過什麼沒有,還有有多少人是從紙質的人民日報上讀到的這篇文章呢?),但是,我們真的還會去博物館翻閱那些發黃的報紙嗎?


現在我們在說電視的危機,電視臺一定會說你是在聳人聽聞,唯恐天下不亂,的確,作為廣播,作為最權威聲音的發佈,電視臺一定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它的黃金時期,絕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人在森林裡狂奔,一頭熊在後面緊緊追趕,在最終被熊撲倒之前,那個人無比驚恐地說:要是熊也是基督徒就好了。然後熊撲倒了他,雙手合十開始祈禱: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食物。


電視臺在互聯時代可不可以成功轉型,可以, 電視臺可不可以將自己轉變成為直播平臺或者是視頻窗口呢? 可以,但是首先需要足夠強大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獨特優勢,湖南衛視做獨播劇,某些綜藝節目,只在“芒果tv”上播出,就比方說你想看歌手?就只有下它的app,不能夠在其他的平臺上去看,這是做得好的衛視,求得自己生存的一條路徑。 這個門檻極高了,很多電視臺,沒有辦法以這種方式去轉型(到目前為止,霸氣外洩,成功如此操作的也可能只有湖南臺一家)。 那麼,沒有財力去做這樣的app,也沒有財力去做獨播劇的電視臺,有沒有生存空間呢? 有,那首先就是拆除自己的圍牆,把自己的優勢板塊,以IP的形態,在成熟的大的別人的平臺上去展現,在別人的舞臺上去製作爆款,獲得流量,實現價值,並且爭取在大平臺上獲得的分賬的權益,舍此無他。這就好像依賴於百度的獨立電商平臺時代的窗口期結束以後,大家只有通過上天貓上京東來獲得流量一樣。


節目的IP化可能會更大範圍更快的加速原有形態電視臺死亡的進程,現在很多電視臺上首播直播的優質綜藝節目,其實大家都是通過愛奇藝等等網絡渠道來觀看的,人們看到的是資源互換視頻合作的結果。但是,人們可以通過大的網絡視頻平臺看到優質的電視節目,為什麼還非要去守著電視機看你的節目?人們不再直接通過電視直播去觀看你的節目,那附著在節目上面的廣告又有誰看?沒有人看,你又找誰去收廣告費?一邊是各個大IP的授權費逐年高漲,一邊是觀眾不再通過電視來觀看你的節目,你還不如直接就把這些節目,發表在互聯網上算了。


傳統電視臺的生產與運營模式,其實已經要走到它的盡頭了。 事情如果說你只要痛恨或者厭惡就可以不發生了,那你就痛恨或者厭惡,希望你那種六月飛雪的怨恨能夠阻止歷史的車輪。有些東西註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過去。


如果邁克爾.伯頓,邁克爾.傑克遜在中世紀,他就是一個行吟詩人,也許每個歌手都要讓自己迴歸行呤詩人。


很多事情最終還是會回到最原本的狀態,有些事情會拆解到基本元素,電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在電視產生之前,人們只有去讀文字聽聲音,有了電視,人們才有了各種各樣的節目形態以及各種各樣的盈利方式,當新生事物產生的時候,人們會用網絡用更加有交互性的方式來去收看視聽節目,實現自己的娛樂。


中世紀的行吟詩人用的是木吉他,然後隨著電聲樂器的發展,就有了電吉他,貝斯,有了演唱會,有了麥克風,隨著科技的興起,人們逐漸地會去唱卡拉ok,然後在直播平臺K歌喊麥。


歌手還是歌手,只不過展現形式不一樣而已。我們現在不再用刻刀,不再用竹簡的寫文章,展現自己的觀點,那就用網絡吧。


對於過去的事物沒有必要有那麼大的得失心和一定要拯救誰的願望,如果咪蒙一心只是想撲在紙媒上,做一名好記者,她了不起也就能夠升成副處級,估計每天還會為自己的創收考核著急呢!


以前的從業人員,可以更加適應於網絡化的現實,電視臺,可以把自己作為一個用傳統播出渠道首播,然後更加集中於或創造新平臺,或者把自己打造成某款大平臺上的大賣家,像商家在天貓上展現一樣,做好一個個的ip,在大平臺上求發展,也許是某部分電視人可以活下去的一條路徑。(hubei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