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不能得罪,那就是小人!

沒錯,我的結論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當然按照慣例,咱家還是會用事實說話,今天就跟大家聊一個宋朝名相寇準的故事。

剛直敢言,最有性格的一位北宋宰相

北宋多名相,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北宋的宰相們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首屈一指。從趙普開始,王旦、李沆、呂端、文彥博、呂蒙正、范仲淹、王安石。。。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實在是無法一一列舉,連從小砸缸,長大寫就《資治通鑑》的司馬光這等奇才在一長串光耀奪目的名字中都顯得不那麼起眼。

可是有一個人,因為他的剛直不阿,卓著功勳,始終牢牢的佔據著榜單中最耀眼的位置,他就是寇準寇老西兒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種人,出身名門,絕頂聰明,偏偏還勤奮過人。所以說,老天爺真的不是公平的,很多事情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好了。史書中說,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

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不滿意都不能夠重考,十九歲人生就通關了,多麼的意氣風發,換做范進早就瘋了,然而寇準就是那麼的淡然,淡然到別人友善的提醒他把年紀改大點,防止太年輕政審不過都不願意。

“準方進取,可欺君邪?”

這就是寇準的性格,剛直,從來不知道如何打彎。也是天縱英才,少年得志的人們最普遍具有的一種性格特徵,因為在這些天之驕子的眼中,對手只有自己,而目標則是天下,不屑於逢迎任何人,任何事,凡此種種都是對自己才華和能力的一種褻瀆。

挾天子以退強敵,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寇準必須要慶幸老天爺對他足夠好,把他生對了時代。如果不是在宋朝,換做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寇準都未必能善終,因為他實在是太霸氣了。

公元989年一天,寇準在殿中奏事,這是一個懟天懟地對空氣的人,說話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好聽,宋太宗看著他口若懸河,卻越聽越不是個味兒。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朕好歹也是個皇帝,你這句句夾槍帶棒,一點面子都不給,像話麼。得得,知道你惹不起,那我躲還不行?

遂怒而起身,準備瀟灑的拂袖而去,可是大概太宗忘了自己面對的是誰,寇準居然一把拉住了皇帝,強行按到龍椅上,繼續口若懸河,大有不分個對錯誓不罷休的氣勢。

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

對性格陰不可測的宋太宗都敢這樣,對太宗的兒子宋真宗趙恆那更是毫不客氣。

真宗在位期間,北方遼國大舉南侵,契丹鐵騎一路南下,直逼國都汴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面對每天雪花般飄來的告急文書,年輕的宋真宗慌了,急忙把寇準這個他爹留給他的最寶貴財產找來問計,愛卿你看,兩個選項,金陵和四川,咱跑到哪裡躲躲比較好一點?

真宗明顯忘了,寇準的字典裡是沒有逃跑這兩個字的,於是很快他就得到了選項三,渡河!

不是渡長江南下去金陵,而是渡黃河北上御駕親征!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乖乖的,對面可是20萬虎狼之師,這要是一個不小心,靖康之難就得提前一百年。

真宗只覺得腿肚子直打哆嗦,然而寇準才不會關心你皇帝怎麼想,天子乃天下之主,自然要死守社稷,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御駕親征,能夠鼓舞前線士氣,才可能反敗為勝,逃跑這麼沒有技術含量的操作,怎麼會在天之驕子寇準的考慮範圍之內呢。

為了讓真宗下定決心,寇準把主張遷都的王欽若打發到了前線,拉上太尉高瓊覲見分析各種利弊,最後又一通口沫橫飛,成功的把真宗洗腦。就這樣,連哄帶騙,半拖半架著真宗來到了前線。

雙方在澶州對峙,為了讓皇帝寬心,寇準居然在城頭大擺宴席,喝的酩酊大醉,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

寇準的苦心沒有白費,皇上出現在澶州城頭的那一刻起,軍心大振,士氣高漲。老天爺也開始保佑宋朝,遼國元帥蕭撻凜在前線視察時居然被一箭射死,最終,雙方沒有開戰,而是隔城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奠定了遼宋百年的和平場面,而這一切寇準居功至偉,他的至剛給柔弱的大宋注入了一股陽剛之氣,也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大宋王朝。

禍從口入,一代名相帶給我們的啟示

寇準的性格註定了他一生都在懟人,不光是皇帝,同僚們更是他攻擊的對象。

宋朝實行兩府制,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並立,權力不相上下。寇準任樞密院直學士時,王旦執掌中書。兩人同年中舉,寇準很是不服氣王旦官位一直在他之上,於是對於中書送到樞密院的文書,總是從中挑出若干錯誤上奏皇上,導致王旦被皇上訓斥了好幾次。然而王旦卻不以為意,對樞密院送來的文書中的錯誤,卻只是返回去重新改過。這讓寇準很是慚愧,自認肚量胸襟跟王旦相去甚遠,因此很是敬重王旦。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能讓寇準敬重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他天生是個鬥士,稜角分明,嫉惡如仇,不會因為個別敬重的君子而放棄懟人的愛好。

丁謂是真宗朝的一員能吏,也是個天才人物,機智多謀,尤其善於理財,算得上宋朝的經濟學專家。不過此人才幹有餘但是品行有虧,為了升官一味迎合上意,這讓寇準很是看不起。

說起來最初寇準對丁謂還有一些知遇之恩,而且在寇準為相時丁謂也升官到了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既是恩師又是上司,丁謂對寇準可謂曲意逢迎,恭敬有加。一次寇準吃飯時,鬍鬚不小心沾了些湯水,丁謂急忙上前小心擦拭。寇準見此嘲弄到,參知政事乃朝廷高官,難道就是幫別人擦鬍鬚的麼?

嘗會食中書,羹汙準須,謂起,徐拂之。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邪?”

寇準是罵痛快了,還為後世貢獻了一個成語,拍馬溜鬚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然而丁謂在眾目睽睽之下無地自容,從此以後把對寇準的崇敬轉化成了滿腔的怨恨。在今後的歲月裡處心積慮,不放棄任何機會對寇準進行全方位的打擊。

正巧宋真宗病重,太子趙禎年紀尚幼,劉皇后蠢蠢欲動,想要把持朝政,丁謂看準了機會,誣告寇準密謀擁立太子繼位謀反作亂,由於設計精妙,寇準百口莫辯,被一擼到底,貶官到了道州。這對於心高氣傲的寇準,算是最殘酷的懲罰。

丁謂並不打算善罷甘休,他們目的是讓寇準死,將自己受的羞辱百倍奉還。

很快,把持朝政的丁謂又通過皇帝下了一道詔書,貶寇準到雷州,送詔書的使者出發前,丁謂送給了使者一把醒目的長劍。並暗暗叮囑了一番。

使者到了道州城,大張旗鼓的住下,滿城百姓都看到了那把長劍和風塵僕僕的皇上信使。意思很明顯,這是要賜死寇準,如果寇準聰明並且不想身首分離的話,那麼最好還是自己在家中自盡,免得受辱。

然而寇準確實是聰明,他在官場四處樹敵並非政治智慧低下,只是太過高傲而已。這些旁門左道是騙不了他的。

寇準不動聲色,每天只是吃喝玩樂,並派人傳話使者:如果皇上要賜死我,請把詔書那給我看。

使者無可奈何,只好當眾宣讀,果不其然,只是一個貶官詔書,丁謂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

使者帶來一把劍賜自盡,寇準說:騙人,聖旨拿來,你別讀讓我看

不過寇準也還是被貶到了偏遠的雷州(今湛江),最終死在了這裡,終其一生再也沒能夠回到京城。

寇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為官還是處事,儘量不要輕易開罪一個小人。像寇準這樣只是為了圖個口頭痛快實在毫無必要。因為小人是無節操,無底線的,他們會如跗骨之蛆對你糾纏不休,讓你防不勝防。但是如果真到了萬不得已,那麼也無需束手束腳,必須強硬的予以還擊,只是要記住,既然還擊就不需要再心存善念,必須一擊致命,徹底剷除後患,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感恩的,尤其是對於一個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