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三月陽春,正值三八婦女節的到來,我們一起噴空下和三八有關的說法。

三八一詞,用來稱呼女性,帶有一定貶義,鄙視和謾罵的意思。而國際上的婦女節日也是3月8日, 中國古代也有關於女人三八說法的典故,但意義恰好相反,中國古代是有貶義,國外是正能量的紀念。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國際化的婦女節的由來: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而集會,這個為三八婦女節奠定了一個認識基礎。後來很多有關女性權益的鬥爭都有意無意的選擇這一天。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比如:

1909年3月8日, 美國芝加哥勞動婦女舉行罷工遊行集會,被認為是女權覺醒的象徵。此事件影響較大,促進了後來3月8日被定為女權日、婦女節。

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戰示威遊行;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

一定意識的建立,讓婦女權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女性節日也從最初的非3月8日逐漸靠攏到3月8日這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上。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受西方影響,1924年3月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號召中國女性自我覺醒,不能只是男人世界的附庸。

真正的國際化確認三八婦女節是聯合國在1975年確立。其實在這之前,很多國家都私下自行紀念,並且中國在上世界五十年代就開始了“三八紅旗手”等榮譽評比。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今天的重點是,中國古代的三八故事。

中國古代的婦女節是農曆七月七,乞巧節,也是牛郎織女故事那一天。但古代中國也有三八的說法。據說是後來傳到南方,尤其是港澳臺地區,港臺盛行“三八”,專用於罵女人,諸如瘋瘋癲癲、舉止輕浮、傻里傻氣、行事乖張、動作莽撞,或者其他討厭行為等等,也可能是港澳臺地區化用的三八婦女節的說法。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中國古代版三八典故和宋朝丞相寇準等有關。

北宋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藝文》篇中記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

“蜀人魏野,隱居不仕宦,善為詩,以詩著名。” 寇準鎮守北都大名府的時候,將魏野召至門下。“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因府會,忠愍令乞詩於野,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大意是:寇準鎮守北都大名府,宴請自己熟悉的朋友魏野,魏野排行老三。宴席上有長的漂亮的張姓妓女,排行第八。寇準(諡忠愍)讓張姓妓女向魏野求一首詩。古代的妓女和現在的妓女很大不同,含義上也有所不同,一般光長相漂亮還不行,詩詞歌賦彈唱畫都有一定藝術功底。張姓女子人長的漂亮,但舉止生硬,可能陪酒業務不熟練,不自然。當時人稱“生張八”,“生”即為“舉止生梗”之意,“張”則是她的姓,“八”乃她的排行。而魏野在詩中自稱“我叫熟魏三”,“熟”是對應“生”的戲謔之語,“魏”是他的姓,“三”則是魏野的排行。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在宴席上,魏野說 你是“生張八”,我就是“熟魏三”,咱倆一起“半生半熟未相諳”。寫了一首戲謔的詩。“三八”,本來是“魏三”和“張八”的省稱。後人於是用“三八”一詞來調笑“舉止生梗”的女人, 這就是“三八”一詞的最早中國版來歷。

這個典故還生出了一個成語:生張熟魏,“生張”是指陌生的人,“熟魏”指熟悉的人,這個成語泛指認識或不認識的人。

舉例用法:不管他生張熟魏,來了一起噴空,大家都是朋友。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三八婦女節,祝願所有女性朋友以及男性(女性用品)朋友節日快樂!人生苦短,及時性感。關注噴空,一起噴空。

三八婦女節:中國宋代就有 三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