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筆談:十多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到好不好?

昨天,看到一組數據,中國在英國留學的少年兒童高達1.5萬人,其他國家的小留學生估計也不少。從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角度講,具體從孩子的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意識的角度講,我認為很值得我們的家長思考與商榷。

十多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好不好?根據個人多年的思政教育和學生人生規劃教育研究,認為孩子出國留學不宜過早。有以下一些思考與大家交流。

為什麼讓孩子出國留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最大的願望,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基因。無論父母是發達與否,這一願望是牢牢紮根在所有中國父母生命的深處,幾乎已經成為一種難以更改的基因。為此,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古代是請私塾老師,現代是選擇名校。一百多年來,西方由於科技先進、教育發達,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西方的教育一定比我們的好,及時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很多人的思想意識仍然如此。其實,我們的基礎教育是很好的,是有很多優勢的。所以如果是為了孩子學好一種外語,未來可以進入跨國公司當僱員或者移民,出國留學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孩子才十幾歲就出國留學,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未必是好事,也肯定不是最佳選擇,而且應該也不是正確的選擇。

教育有國界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國界。只要有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存在,不同國家的教育就會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只要存在不同的民族觀、歷史觀和育人目標等區別,教育就會存在不同的理念和導向。比如有的國家崇尚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個人自由等教育理念,而有的國家倡導孝敬友愛、互幫互助、集體精神等教育理念,認為教育沒有國界,宣揚成為世界公民,那是糊弄人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都是基於自己國家的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而開展的,更進一步的說,就是有政治性的。但是孩子還這麼小,把孩子送到一個你不瞭解的異國他鄉,讓一群你不認識的人教育你的孩子,孩子會成為你理想的樣子嗎?招收這些學校、老師是誰安排的,你瞭解嗎?不可不慎!

十多歲的孩子應該學什麼?這麼小的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在形成的過程中。父母期望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真的要需要父母好好問問自己。《晏子使楚》有句名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不同的環境培育的果實會千差萬別。為什麼千差萬別?因為土壤、水分、光照等賴以生存的各項要素差別很大。就孩子人生規劃而言,孩子要正常的、健康的成長,首先應該學習瞭解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因為這一種民族基因。如果放棄這種基因繼承,從十幾歲就把孩子放在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全面接受教育,從靈魂、情感、思想到言行舉止,對孩子全方位洗禮,到底是不是適合於自己的孩子,確實需要商榷。

父母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缺位。天底下誰對你的孩子真關心,誰與你的孩子的命運息息相關?就是作為父母的自己,用最時髦的話來說,父母與孩子之間才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就應該不缺席,就應該陪伴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從十幾歲就把孩子遠離父母,而且是長達十年時間,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漫長的時間裡,孩子如何學會做人做事?會學做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會是心想事成嗎?會不會事與願違,甚至出現父母不可控、不可預測的育人後果?孩子教育無小事,絕對不是僅僅學一門外語或者換個國籍那麼簡單的事情。世界很複雜,孩子很單純,父母要用心。

當然,選擇何種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在公辦學校、私立學校還是出國留學是個人的自由,但是由於孩子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不同於購買房屋、汽車等消費,因此父母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是否做了全面的、客觀的、深入的瞭解和比較,就顯得特別重要,而且是需要慎之又慎,孩子的成長是單向的,甚至可以說不可逆的,不可能說孩子的教育在經歷了十年八年後,發現事與願違,再重新開始。

希望我們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及其接受的教育都是陽光的、健康的、正面的、向上的!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有一個可持續的、可期待的美好未來!


育人筆談:十多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到好不好?


育人筆談:十多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到好不好?


育人筆談:十多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到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