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疫情好转,二老特意从老家过来看望我们。住在家里的这些天,恨不得时刻将他们的宝贝孙子捧在手心。儿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老人立刻将儿子抱起来,另一个则马上去拿拖把。动作迅速看得我是目瞪口呆。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可今天他们一走,我就感觉到儿子的异样,吵着闹着非要吃奶奶做的蛋包饭不说,玩累了将积木随意一丢就打开了电视。要知道,之前每一次玩完他都会将积木认真地捡到玩具盒里。在这些行为中,除了看到儿子的变化,我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家长们经常会犯错的问题。那就是事事包办,太"勤奋"以至于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懒。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就好比一个从小到大都由家长带路的孩子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就很容易迷路。因为认路不是他们一直以来就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很多教育上,家长们出于为了孩子好,事事都抢着为孩子做,但是结果除了让自己满身疲惫,还会让孩子的依赖心变强,也因此丧失了学习更多技能的机会,这对于他们之后的独立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因此,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不要一昧的给自己叠加东西,而是要懂得做"减法",让自己偷个懒,或许你的懒惰恰恰便是优秀孩子的铺路石。家长们不要诧异,认为自己勤奋才是为了在帮孩子的忙,实际上,太过"勤奋"有时候换来的可能是更坏的结果。

家长太"勤奋"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家长自身的压力增加。

原本在育儿养家这件事上,很多家长就承担着不少的工作压力。而包揽孩子的大小事务更是会在无形中将肩上的担子加重。孩子吃个饭要看着,怕他挑食;孩子写作业要盯着,怕他写错别字;孩子睡觉,家长要在旁边哄着,每天都得孩子睡着之后,自己才能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甚至孩子上厕所,家长也得在门口候着,生怕孩子不会擦屁股……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就算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家庭主妇,在一天的操心之后也会感到精疲力尽。而身体上的疲劳还是其次,很多中年人在长期的操劳下,甚至患上心理上的疾病。朋友小佳在生完二胎做完月子之后果断选择回归工作,因为带大孩的经历差点让她走不出抑郁的圈子。

其次,孩子容易成长为"巨婴"。

当家长在孩子的大小事中都扮演着决策者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一开始可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懂得做决定。可是随着时间发展,否定孩子的想法,替孩子做决定就慢慢形成了家长的习惯。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更是会二话不说上前将事情摆平。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这样带来的结局固然是好的,因为家长远比孩子更具有能力。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一个从一开始尝试反抗,到慢慢习惯,最终麻木的过程。一旦到了他们真正需要做主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六神无主,甚至会指责家长为什么不帮自己一把。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也更有可能成为"巨婴"。离开家长便不知所措,自身能力不足却又不思进取。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因此,我们提倡家长要学会做"减法"舍得放手,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

学会做"减法"的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得到这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1、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就算家长们再想庇护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也是需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道路。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勇敢地去追逐自身的目标。

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也会慢慢拥有自身的想法和选择,而这时候家长的尊重和鼓励就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关键一步。家长通过引导给孩子提供建议,而最终的决定权则在孩子手中,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得到被尊重的满足,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家长的负担。

有一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条件让孩子不得不勤劳起来。还有一种说法恰恰相反,那就是勤劳的家长往往养出懒孩子。这也恰恰说明了家长放手让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增加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人拥有责任感一定与他的家庭息息相关。从小的家庭责任意识也能够让孩子更早的学会"承担"二字。因此如果家长们将生活中的大小责任都包揽在身上,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够得到锻炼呢?而如果家长将责任,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家务,适当地交给孩子,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也借此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别做全能型父母,教育小孩家长也要懂做“减法”,越懒孩子越优秀

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再到重要事情的决断,孩子在这样的磨炼中长大,内心的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3、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

不少观众在看到霍思燕一家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之后,对嗯哼的乖巧懂事大加赞赏,纷纷被这个小暖男圈粉。嗯哼的懂事离不开妈妈霍思燕的教育。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霍思燕会将事情交给儿子去做,而杜江也从小就给儿子灌输要保护照顾妈妈的想法。因此霍思燕在无忧地"偷懒"中,也换来了儿子出色的表现。

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当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责任时,孩子内心也会被催生出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促使他们去面对并战胜困难。而最后他们也将获得更多更能干的解决事情的能力。

让自己懒得心安,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家长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给予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自己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肯定和鼓励。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一件事情,并且更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而在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就算结果差强人意,家长们也不要急于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时候的鼓励更能够成为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家长更无须揽下孩子的活动,在旁边进行引导更能够让孩子收获到最终的成就感。

第二步: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有些家长认为家长天生就必须在孩子面前树立高大坚强的形象,但其实,往往那些懂得向孩子示弱的家长才更具有大智慧。之前在小区公园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差不多四岁的孩子赖在地上不起来,非要妈妈抱。妈妈没有理他,而是向前走然后突然假装摔倒在地。孩子见状马上跑过去扶妈妈。

"宝贝,妈妈走不动了,不能抱你。"

"妈妈不抱,妈妈起来。"

"妈妈拿不动这个菜了。"于是下一幕便出现了孩子拿着一颗白菜,踉踉跄跄地走在妈妈前面,还时不时地回头张望后面的妈妈。

这个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得不佩服这个妈妈的智慧。不用哄也不用训斥就让孩子主动承担起责任。有时候孩子并非做不到,而是身边有能够依靠的大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想要让孩子学会长大就要跟上面的妈妈一样,学会示弱。

第三步:绕开误区:偷懒并不等于对孩子撒手不管。

让家长"偷懒"并不是意味着家长就此对孩子撒手不管。撒手不管反而是不负责任,也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真正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孩子的能力,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分工合作中,让孩子形成自觉性。在这种自觉的引导下,孩子也会更有热情去尝试并承担更多的事情。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