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引言

公元前356年的夏天,馬其頓國王腓利收到了三條好消息,自己的軍隊在和伊比利亞人的交戰中取得了勝利,自己的馬車在奧林匹亞運動會上贏得了戰車比賽的勝利,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繼承人。

最後一條消息這讓國王非常開心,27歲的他終於有了一個繼承人,他打算給自己的繼承人取名叫亞歷山大。

國王連續收到三條好消息心裡不免有些忐忑,都說盛極必衰,所以國王乞求命運女神給他製造一點小挫折,免得遭受更大的災禍。事實證明國王多慮了,幸運女神似乎非常的偏愛他,後來的20年國王不僅沒有遇到災禍,而且成功的完成了對國家的軍事改革,建立了希臘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馬其頓國王腓利二世

在公元前338年,幸運女神再次垂青了國王腓利,他的軍隊擊敗了以雅典為核心的希臘聯軍。馬其頓終於統一了整個地中海,徹底凌駕在有著燦爛文明的希臘城邦之上,馬其頓成為了整個希臘地區的霸主。可是,這是幸運女神對於國王的最後一次偏愛,腓利二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就遇刺身亡。

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就這樣匆忙的登上了歷史舞臺。亞歷山大並沒有辜負老國王腓利對他的期望,亞歷山大上臺之後就平定了王國內部的騷動,坐穩了王位。兩年之後,亞歷山大開始了對波斯的征戰。僅僅十年,亞歷山大就完成了所有希臘人夢寐以求的夢想,打敗了波斯,波斯這個壓在希臘人頭上的龐大帝國就臣服在亞歷山大的鐵蹄之下。

為了繼續遠征,亞歷山大對自己的神話塑造

在亞歷山大上臺之後,馬其頓就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在表面上亞歷山大的帝國是一個任由君王隨心所欲支配的大帝國。然而和其他帝國不一樣的是,亞歷山大長年征戰,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帝國的首都,整個國家就像是一條不不斷奔騰的河流,讓人抓不住核心。或者說亞歷山大本人就是帝國的核心。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亞歷山大大帝的塑像

對於政治體制亞歷山大也沒有一貫的原則,亞歷山大往往是根據被征服地區的環境和傳統,選擇不同的治理方式。這樣的寬容政策意味著亞歷山大非常容易掌握這片地區,但是也意味著亞歷山大帝國並沒有一套成熟的治理政策。就像是由各種碎片拼接起來的藝術品,看起來非常的漂亮,但卻一觸即潰,而亞歷山大就是唯一的核心,唯一的支點。

隨著戰爭的腳步,亞歷山大的身份也不斷的在變化。一開始的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的國王,聯邦的長官和科林斯的盟主。後來他變成了奧林匹亞神靈的兒子,阿喀琉斯的後裔。到了埃及後,亞歷山大又變成了埃及最高神阿蒙神的後裔。除了這些稱號之外,亞歷山大還根據被征服地區的傳統文化,虛構出不同的身份,以便自己的統治。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宙斯塑像

亞歷山大就像是一條變幻莫測的河流,無論是什麼環境都能變成合適的身份,就連他身邊最親近的人都預測不到,下一次亞歷山大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身份。亞歷山大也深信自己流淌著天神的血液,所以他對於征服其他地區,不斷的進行擴張,有一種強烈的執著,為了征服這些地區,他又不得不編造出其他的身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這是一個循環的怪圈。

為了繼承合法性問題,對亞歷山大進行塑造

公元前323年的夏天,亞歷山大去世了。他的去世並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亞歷山大沒有留下任何關於繼承人的遺囑,他也沒有什麼親戚有能力繼承這個王位,所以這個圍繞亞歷山大建立的龐大帝國開始分崩離析。圍繞著這份巨大的遺產,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繼承者戰爭,亞歷山大手下的將軍們相繼稱王,誕生了5個王國。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印有亞歷山大頭像的德拉克馬銀幣

對於這些將軍來說,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王族血統,在權力的正當性上存在著天然的缺陷,所以他們非常迫切的需要有一套理論可以證明自己的權利合法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開始從對亞歷山大形象的塑造,間接的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對於馬其頓的士兵來說,和亞歷山大征戰東方的經歷是他們自豪和榮耀的源泉。

為了獲得士兵們的支持,這些將軍開始利用自己和亞歷山大之間的關係,通過創作和亞歷山大類似的神話,來激起士兵們的回憶和認同感。亞歷山大的母親夢到了天雷落到了自己的腹部,這代表著是宙斯和他一起生下了亞歷山大。所以將軍們就模仿亞歷山大身上的這段神話,宣揚自己也是神靈的後裔。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印有塞琉古頭像的德拉克馬銀幣

還有將軍直接將亞歷山大遠征的圖案放到了貨幣上面,因為貨幣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所以成為了他們宣揚正統性的最好媒介。在後面發行的德拉克馬銀幣上面,就採用了亞歷山大的神話,把亞歷山大描繪成迪爾尼索斯的再生,表示亞歷山大的功績,甚至超越了神。這樣通過貨幣將亞歷山大神話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後面通過將自己的肖像也刻畫在貨幣上面,宣告了自己統治的合法性。

為了解決近代的問題,對亞歷山大進行改造

後來的人們也為了自己的目的,肆意的改造亞歷山大的形象。18世紀的孟德斯鳩認為,亞歷山大努力的消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的差別,甚至對於當時的女性都有著一份尊重。所以當時被征服的地區在亞歷山大死後對他進行了哀悼。亞歷山大身上的惡行,都是一時衝動。他從內心進行懺悔,所以當時的人們發自內心的愛戴亞歷山大。這樣一個亞歷山大的形象和當時平等主義的新起,相當地合拍。

在19世紀,當時普魯士的歷史學家認為亞歷山大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因為當時的德國並沒有統一,普魯士作為德意志地區最強大的國家,想要推動德意志的統一進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亞歷山大曾經把那麼多的民族和國家統一到了一起歷史,就是他們印證德國應該統一的最好例證。在德國取得了統一之後,亞歷山大的帝國也染上了一層濃厚的軍事色彩。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騎馬的亞歷山大大帝

可是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學者又提出了另外一套解釋,他們認為亞歷山大是擁有人類同胞觀念的先驅,是一個超越了民族界限的人。因為當時正處第1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後,國際聯盟剛剛成立,國家間合作的勢頭開始上漲。所以亞歷山大便退去了軍國主義的外衣,披上了理想主義的外套,來順應現在國際合作的潮流。亞歷山大也從原來的獨裁暴君,變成了一個懷著崇高理念,融合東西文化的英雄形象。

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歷史學家又提出了一套新的研究理論,否認了亞歷山大理想主義者的觀念。認為亞歷山大的政策都是因勢利導,跟著環境的變化採取不同的行動,這被稱為極簡主義。因為當時是一個民主時代,不想要一個英明果敢的英雄形象,把亞歷山大變成了一個政治家,這更符合當時民主國家拒絕獨裁者上臺的理念。

評價

歷史就像是一個小姑娘,任人打扮。不過亞歷山大的形象在世界歷史當中都算是比較複雜的。一開始亞歷山大為了自己的征服,為了更好的統治被征服地區。亞歷山大根據不同地區的傳統,為自己塑造出了各式各樣的神話。 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迅速的安撫了被征服地區的人民,為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在亞歷山大死後,沒有及時的確定帝國的繼承者,所以這個龐大的帝國迅速分崩離析。因為當時跟隨亞歷山大征服東方,是這些士兵們一生的榮耀。所以這些繼承者們,極力的宣傳亞歷山大的豐功偉業,並強化自己和亞歷山大之間的關係。通過把亞歷山大神話,然後自己隨之靠攏,安撫了手底下的馬其頓士兵。所以當時亞歷山大的形象被印在錢幣上和首飾上,他的故事也是當時文學作品的重要題材,這對於亞歷山大影響力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神的賜予,還是人的改造?簡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封神”史

亞里士多德與亞歷山大

到了近現代之後,歷史學家們也為了自己的目的,開始對亞歷山大的形象進行改造。19世紀亞歷山大被普魯士人改造成了統一國家的一面旗幟。一戰之後,國際合作的勢頭高漲,亞歷山大也從軍國主義的旗幟,變成了理想主義的先鋒。我們現在很多對於亞歷山大的印象都是由於這段時期的塑造。

讀到這裡,可能各位的心中都會有一些失落感。因為不管亞歷山大的形象是什麼樣子,都不過是各個時代的人,為了自己的目的進行的主觀創造。我們好像根本不可能知道亞歷山大本來的形象是怎樣的,我們好像永遠不可能看到那段真實的歷史。可能這就是歷史的宿命吧,因為我們只能通過線索來靠近歷史,無論這個假設看著多麼的合理,多麼的正確,它永遠都是一個假設,我們只能最大限度的靠近它。

參考文獻:《講談社: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