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前言

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可以說,安史之亂使唐朝一下走向衰弱,有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可能有人會想,唐玄宗不是安祿山的乾爹嗎?唐玄宗待他不薄,為什麼安祿山還會反叛?

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一、安祿山與唐玄宗的關係?

安祿山原本是唐玄宗十分寵信的臣子,因為善於討好和賄賂,在朝中青雲直上。而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曾經是唐玄宗兒子壽王的王妃,但最後被唐玄宗看中納入後宮。安祿山看中了唐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為了討好貴妃,恬不知恥地認了年齡比自己還小的貴妃為母親。楊貴妃與唐玄宗覺得有趣,真的就認了這門親,這樣算來的話,安祿山還要叫唐玄宗一聲“乾爹”呢。

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二、安祿山為什麼敢造反?

第一,安祿山兼任盧龍、范陽、河東三個節度使,手下的兵力加起來近二十萬人,佔全國邊防軍的百分之四十,自己的三個節度使轄區內的軍事、行政和財政都能夠操控,他擁有造反的前提條件。所謂樹大招風這些在朝廷中不知道被人彈劾多少回,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玄宗能容得下他,不見得未來的皇帝不拿他開刀!其實就算安祿山盡了愚忠交了兵權不做這梟雄,他也難獨善其身,還有就是他捨得麼,他的屬下捨得麼,安祿山不反會有人代替安祿山繼續造反,這就是藩鎮割據的弊端。

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有老父郭從謹進言曰:“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誅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

——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對安祿山是多麼的信任啊,連有人去告發安祿山都被唐玄宗殺死了,致使唐玄宗被迫流亡。

第二,當時唐朝能夠操控的戎行中,能夠抗衡安祿山的實際上只有朔方手下的戎行,但朔方節度使並不徹底被唐玄宗所信賴,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賴水平還逾越對朔方的信賴。安祿山就缺少了一個羈絆自己的對手,朝廷就缺少了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

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第三,安祿山和朝廷的許多人臣關係密切,對朝廷的實力、結構、兵力分佈瞭如指掌。安祿山知道朝廷實際並沒有多少實力,真實戰鬥力比較強的戎行都不在可操控的範圍內,除了朔方軍和隴右軍近一點。其他的都排不上用場。安祿山做到知己知彼,於是才會造反大行其道!

第四,唐玄宗對自己的帝王權術十分的自信,覺得自己乾剛獨斷無人能反。尤其覺得是安祿山不會反,也反不了。

第五,唐玄宗中期委任李林甫為相,把主角玩弄於股掌之中,安祿山對李林甫尚有忌憚之心。但是換為後來以裙帶關係成為宰相楊國忠,安祿山很會對付,楊國忠只是知道安祿山一方獨大很危險,但是束手無策,朝中沒有人能牽制安祿山,無可奈何之下楊國忠選擇硬來,事實自己沒那本事!

淺析《安史之亂》,安祿山為什麼要造他乾爹的反?


總結:“安史之亂”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根基,使唐王朝由盛轉衰,安祿山實力的增強必然要反,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安祿山有著巨大的野心,且是胡人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