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寶寶降生了,全家都很開心,可是帶孩子的過程並不輕鬆,尤其是對於寶媽來說,那真是一把屎一把尿“一手”帶大的。

獨自帶娃的艱辛,讓很多寶媽備嘗苦楚,但即便是這樣,為了孩子的成長他們也甘之如飴。不過,由於長期抱娃,很多都出現了“媽媽手”……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媽媽一個小動作讓過來人落淚

有這樣一位媽媽,在抱著寶寶哄睡,寶寶好像不太配合,於是寶媽就一直抱著娃,一邊走一邊哄。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她右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左手攏住孩子的背部和頭部,輕輕搖晃著。

突然,寶媽左手抬起,右手迅速地開始扯衣襟,先是將衣角挽在手裡,然後緊緊地攥在了手裡。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這樣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其實是寶媽以衣角為支撐,繼續托起寶寶的重量。當媽的才懂,這是長時間抱娃手累了,可是又不能放下孩子,所以只能用手拉衣服。

很多寶媽看到這組照片後感同身受,孩子放下就醒,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抱著,可是媽媽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不少人患上了“媽媽手”。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但即便是這樣,媽媽也會堅持著讓寶寶更舒適,過來人都落淚了。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分析:寶媽抱娃手腕疼,這是“媽媽手”

小寶寶都是特別黏媽媽的,產後媽媽抱著娃,長時間使用手腕、拇指等部位,或者總是保持同一種抱娃姿勢,就容易因過度勞累而引發疼痛,俗稱“媽媽手”。

而且剛剛進來了分娩的女性,身體各部位比較脆弱,也很容易受傷。月子裡的媽媽是最容易患“媽媽手”的高危人群。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記得要用溫水洗手,適當地活動活動手部,自己也可以按摩一下。儘量不要養成抱睡的習慣,而是將寶寶放在床上躺睡。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如何預防抱娃“小動作”出現呢?

1)掌握正確的抱娃姿勢:將寶寶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輕輕扶著,最好是兩側手臂交替來抱孩子。不管是橫抱還是豎抱,一個姿勢不要保持時間過長。

2)注意手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坐月子的時候,應避免寒冷刺激,不給月子病留有機會。

3)手部適當運動:當手部出現痠痛感覺時,可以雙手抬臂畫圈,甩甩手,能消除一定的不適感。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4)產後最好選擇

電動吸奶器,以免因手部長期擠奶造成疲勞。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這些寶媽獨自帶娃的名場面,你經歷過嗎?

① 抱著寶寶去如廁。家裡就寶媽一個人,有生理需求總要解決吧,可是孩子又不放手,沒辦法,只好一邊抱著寶寶一邊蹲廁所了。

② 做飯就像“打仗”。寶媽一邊做飯,一邊擔心孩子會跑過來,被油濺到,或者被“滋啦”一聲給嚇到,炒個菜心驚肉跳的,生怕孩子醒過來。

③ 洗澡速戰速決。沒生娃之前洗澡是享受,生完孩子後成奢望。開著浴室的門在10~15分鐘匆匆擦洗了事,總比不洗強。

④ 獨自帶娃出行寶寶的東西一樣不能少,紙尿褲、奶瓶、溼巾、紙巾、小包被……簡直就是大型搬家現場啊。

媽媽抱娃的一個小動作火了,“媽媽手”惹人疼,如何預防?

糖果媽媽寄語

生娃不易,養娃更難,而寶媽獨自帶孩子則是難上加難!

就像這位媽媽抱娃時的一個小動作,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卻像是全國統一的模式,代代相傳。

這是養娃的艱辛之處,卻也是寶媽值得敬佩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多替媽媽抱抱孩子吧,這是份“甜蜜的負擔”!

今日話題

媽媽抱娃的這個小動作,你做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