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應

拆屋效應

這是個大名鼎鼎的效應,它利用人類本性,且常常可以收穫奇效。

拆屋效應最初是魯迅先生在一次題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提出:“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美國對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應

後來,人們把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讓你無法接受;再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從而讓你很容易接受的現象稱為“ 拆屋效應”。

拆屋效應常常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談判技巧:使用者常常在談判前,就無端製造一個本來沒有的矛盾,讓對方情緒上很難受,以此為談判條件之一;進入談判後,使用者就可以用他創造的這個讓對方難受的矛盾,和對方討價還價。

使用者幾乎等於無緣無故,創造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條件,這種謀略常常用在使用者談判條件並不多,或者談判條件處於劣勢的時候,且有時可見奇效。

美國對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應

美國可能正使用拆屋效應

眾所周知,美國現在已經深陷新冠疫情的泥潭,新增病例每天如潮水般湧現。

雖然美國政府不承認,但美國多個地方停工停課、搶購物資,多個地方政府發佈居家令,停止非必要商業活動,美國人事實上已經處在恐慌之中。

即使美國的醫療設施,目前來看還可以硬撐一段時間,也必須考慮疫情進一步惡化要怎麼辦。畢竟美國在疫情的同時,已經陷入經濟泥潭。

然後,特朗普突然創造了一個明知會激怒中國人的名詞,惹得中國人包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咬牙切齒;再然後,特朗普的國務卿蓬佩奧又創造了另外一個,甚至在G7峰會上無理堅持自己發明的名詞。

美國對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應

很明顯,特朗普和蓬佩奧是要把談判目標對準中國,創造一個談判條件或談判籌碼。

如果將來會跟中國談判,謀求中國幫助,這個條件或籌碼,無論如何對美國都沒有壞處。

特朗普和蓬佩奧用的這一招,很可能就是拆屋效應。

如何應對拆屋效應談判條件?

指尖君認為,首先要從本質上,看清楚這個可能的談判條件有沒有意義。

無論是特朗普或蓬佩奧發明的名詞,事實上,在國際上都是被唾棄的。僅在G7峰會上,就有國家強烈反對美國這樣做。

美國對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應

也就是說,本質上美國發明的“談判條件”是違反道德、沒有科學根據的,且最終不會被任何國家接受。如果美國真的以此來和中國談判,中國應該近乎無視這種談判條件。

另外,中國也應該更加自信,在美國無理取鬧的時候,情緒不要輕易被激化。

最後,指尖君特別想提醒讀者:拆屋效應的談判技巧在現實中,是真的有不少人在使用,否則魯迅的提醒也不會讓人如此深刻。指尖君希望所有讀者如果遇到,至少都能看得出;同時情緒也不要輕易被別人利用。

參考文獻:

01.《美媒:蓬佩奧G7外長會提“武漢病毒”被多國反對,聯合聲明“泡湯”》新華網

02.《特朗普不再喊"中國病毒" 外交部: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鳳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