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我再也不用花唄了”

這次疫情,

有人奮戰一線搶救生命,

有人心繫疫情捐款捐物,

有人四處求人只為還錢。

1.

微博前不久有個熱搜,叫“疫情期間讓你明白了什麼”。

有個樓層評論:千萬不要過度超前消費,現在花唄都要還不上了。

底下有一堆人回覆,好多都是差不多的遭遇。

他們大部分是學生黨, 本以為每個月靠著生活費還錢,應該沒什麼問題。

卻不想這次疫情,停課不停學,停了生活費;

還有一部分人已經工作,雖然工資微薄,但臉面要夠。

花唄用起,名牌到手。

一心以為有下月的工資做擔保,誰知因為疫情,要麼無法復工,要麼不敢復工,到手的工資交房租都費勁。

這些人,因為害怕家長的責罵或擔心,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

想在網上做兼職,卻不想又被騙了錢;

厚著臉皮向朋友借錢,要麼借不到,要麼借到了心裡也不舒服。

這還不是最糟的結果。

有的人為了還花唄,選擇拆東牆補西牆。

花唄欠錢,就開通白條;白條開了也有欠款的,就開始用美團借錢、支付寶備用金;後來實在沒有辦法了,不得不申請高利息的“分期樂”。

沒有休止,反倒是越欠越多。

擔心、憂慮、焦躁。

織成無盡的網逐漸將人們籠罩。

經歷過這些的很多人都表示:這次疫情之後,我再也不用花唄了。


2.

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新鮮,不知從什麼時候,消費主義就開始盛行。

人們開始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以物質上的代價來換取精神上的滿足。

一些人鼓吹AJ是“潮男必備”,女生lamer要人手一瓶。在這些“白富美”、“高富帥”面前,就連25歲喜提法拉利都成為人生常事。

而在這一消費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追求,開始變味了。

前有人們凌晨三點排隊購買星巴克貓爪杯,甚至為了搶杯子能大打出手;

後有限量優衣庫&kaws聯名衣服被人們瘋搶,場面如同喪屍出城。

實在是吃相難看。

也正因為對消費主義的吹捧,人們超前消費的行為越來越多。

在手裡的錢還不足以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分期付款、預支的形式進行消費。

所以花唄、白條,成了一些人生活離不開的東西。

眼下錢欠著一堆,拿到的生活費、工資大部分都要用來還花唄、白條,這種情況下,人們並不想著趕緊存錢。

或者,即使想,他也無錢可存。

甚至直到疫情之前,許多人對此仍是不以為然的態度。

他們覺得自己既然有生活費、有工資來償還下過月的花唄、白條,就沒有必要忍住自己高消費的衝動。

現在自己還年輕,只需要過好當下,讓自己過得舒服、快活,還不需要為以後考慮。

可一場意料之外的疫情,把他們的這些想法摧毀得體無完膚。

在幾個月的花唄欠款面前,這些人意識到情況不太對了。


3.

花唄有一則品牌片,叫做《年輕,就是花唄》。

片中的年輕人,有人用花唄分期買了第一把薩克斯,得到了自己所熱愛的東西;

有人用花唄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想去先看看世界;

有人用花唄換過4個城市,成為最新的“遊牧民族”,以五湖四海為家;

也有人用花唄買了辦公桌,要給自己創造機會。

這些人在片尾一起喊出:“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這幾個字是那麼誘人,讓人感受到無限可能和希望。

無獨有偶,京東白條在不久後也出了廣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輕人》。

在片中,現代年輕人的窘迫生活被赤裸裸地展露出來。

3年沒蓋過一個章的護照、四次都穿一件衣服的相親、逐漸高的髮際線……

在文案最後,一句“京東白條,願所有忍耐前行的年輕人,不再錯過自己”,更是直戳人心。

許多人都表示“眼淚打轉”,要好好重啟自己的生活,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可事實呢?

許多人開通花唄、白條,與其說是提升生活品質,不如說是純粹為了攀比和自己的虛榮心。

塗上兩三百塊錢一根的口紅,感覺自己就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背上成千上萬塊的名牌包,就算是擠公交,那也是自己的主場;

穿上許多人追捧的潮牌鞋,我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仔……

這些東西,讓人們感受到一時的快樂和滿足,卻沒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質的變化,也無法讓他們活出自己的樣子。

再流行的東西都會過時,可每月的賬單卻必須按時要還。

人們背上了花唄和白條賬單,最終,成了金錢的奴隸。


4.

網上流行著一句話:“出來花,遲早要還唄。”

這只是一個打趣,可只有真正欠過花唄的人,才懂得其中心酸。

花唄發佈的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在中國近1.7億90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平均4個90後中就有1個在使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而且,這個數據也在不斷增長。

00後也開始湧入,逐漸成為花唄使用的主力軍之一。

我自己也開通了花唄,倒不是因為錢不夠,而是實在不忍心看著自己的賬戶餘額突然少很多。

開通花唄,分幾期付款,每月幾十幾十還著,數字看著也舒心。

可一些人,雖然開始和我抱著一樣的想法,卻在嚐到購物的甜頭後,把幾十變成幾百,甚至能夠上千。

我並不反對超前消費,也不完全否定攢錢買自己能力之外的東西,畢竟我自己也承認,有時候一次衝動消費,確實能讓自己心情大好。

但是凡事都要講一個“度”字。

一次衝動消費自己應付的了,兩次、三次,甚至沒有休止的衝動消費,誰又能為你買單?

到最後,本應為受益者的我們,卻成了受害者。

這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如果無法抑制自己內心的慾望,我們在花唄的欠款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別等到無力挽回時,才開始後悔當初的選擇。

願諸君在使用花唄的時候,能多些理性,少些衝動,別為了一時的滿足,而給自己帶來一身債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