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賈玲因為情商高上頭條已經很多很多次了。

她常常用一句話,就能緩解各種尷尬場面,因此,在事業上,走的越來越順風順水。

搭檔沈騰曾評價她,是個"男人喜歡,女人不嫉妒"的人,這也進一步奠定了她"最受歡迎的喜劇女演員"地位。

蔣欣也因為情商低屢次傷了朋友的心。

她經常口無遮攔,將事情越描越黑。

閨蜜劉濤曾說她:"她根本不知道她說出一句話,就會讓別人不高興,但是她無所謂"。她立刻回應:自己智商高,情商負數,而劉濤智商負數,兩人剛好互相彌補。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曾經的“掏心”組合,現在也漸行漸遠

情商高的人在與他人交往中總能如魚得水,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大家的青睞,從而迎來事業的巔峰。

相反,情商低就會在這方面很吃虧,他們做出來的事情總不是大家喜歡看到的,可他們卻已習慣這樣做人做事。

作為父母,我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畢竟情商高的孩子,不但自己容易快樂,而且可以讓學習更輕鬆、人際關係更和諧、朋友更多、未來工作成就也會成績突出。

就連馬雲也說:"智商僅防止失敗,情商才決定成功。"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可是,關於情商,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面對紛繁複雜的項目,如何去教,怎樣讓對這個世界還不甚瞭解的孩子們去理解,接納,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大問題。

坦白說,關於情商,可能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課題,任何一篇文章,一本書甚至一個專欄都難以言盡。

但是,卻有一個遊戲,堪稱情商培養的"加速器",它能寓教於樂,輕鬆,直觀,顯著的提升孩子的情商,還並不需要耗費父母過多的精力和金錢,那就是"過家家"。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過家家"誰沒玩過,但是它的好處,還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手段"。

但是絕大多數遊戲,都制定好了規則,孩子需要依據規則行事,靈活性,可變性不強,往往還需要大人來"當裁判"。就好比"木頭人"或者是"老鷹捉小雞"。

而過家家則不一樣,它並沒有既定規則,也沒有輸贏可言。

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可以自己制定故事主題、場景,飾演不同的角色,嘗試說不一樣的話,做不一樣的行為,從而在遊戲中,更容易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大腦專家約翰•梅迪納認為,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是小朋友未正式踏入社會前練習社交技巧的好辦法。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我曾在《女孩的奇妙世界》裡,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作者邁克·古瑞恩帶著兩個女孩去公園的海盜船上玩。她們各自帶著一隻毛絨玩具,一起玩的很開心,這時來了兩個男孩,打破了原有的寧靜,阻礙女孩們繼續開展自己的遊戲。正當作者想要出面干預時,他的大女兒,則跟對方的男孩進行了交談,並給了他們一隻毛絨玩具,四個孩子聯合起來,玩了一出關於"公主、巨人、寶藏和灰姑娘的鞋"的有趣遊戲。

瞧,這就是過家家的魅力,它不僅化解了一次小衝突,讓孩子們共享了空間,更分享了彼此的想法,創造出了一個融合了女孩的想象力和男孩的熱情的,更加豐富有趣的故事。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小豬佩奇在幼兒園戲劇課上扮演小紅帽

《養育女孩》的作者史蒂夫更是提出,過家家並不只是可以打發時間,它是創造力的基礎——書、電影、音樂甚至科學都發源於此。

我們在影視劇,動畫片中瞭解到,外國非常重視"戲劇課"。1992年,英國把戲劇正式納入幼齡孩子的基礎學習中;2010年,德國規定從小學起,小朋友需要上戲劇表演;2018年哈佛校報表明,有戲劇表演經歷的孩子更受該校的歡迎。

也許,我們當中很多人,受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影響,會把"戲曲"和"戲劇"劃上等號。

其實,戲曲只是戲劇的一種形式。在外國,戲劇並不需要"唱唸做打",而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堂吉訶德,是俄狄浦斯,是普羅米修斯……

換個現代點的詞語,叫"cosplay",中文可以翻譯為"角色扮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就是過家家。

也許有些朋友會問,"過家家誰不會啊,還用大人引導麼?"

那是自然,否則,怎能開啟提升孩子情商的隱藏模式?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一、過家家,從1歲半的模仿遊戲開始。

你還記得,孩子最早開始拿起手邊的東西假裝打電話,吃飯,是在什麼時候麼?

根據蒙臺梭利兒童生長規律,孩子在大約1歲半-2歲時,進入了自我意識和社會規範發育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孩子也萌生了最早的,過家家的意識。

由於孩子的想象力發展,還沒有達到"無實物"表演的狀態,需要藉助一些小玩具,來進行過家家遊戲。此時需要父母多給孩子設定場景,豐富遊戲內容。

在提升孩子認知、語言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遊戲,來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獨立解決問題,建立規則意識。

"哦,小熊摔跤了,摔跤的時候很疼吧,抱起來,哄一鬨,就像媽媽哄你那樣,這樣小熊是不是就會覺得,嗯,好多了"!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二、到了3-4歲,是孩子自信心、同理心和獨立性,以及抗挫折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們就開始動手搭建場景,"你做爸爸,我做媽,切菜做飯洗刷刷"。甚至有些孩子,還有了一個"假想"中的朋友,他們會和這個假想中的孩子交流,玩耍,形影不離。

《小豬佩琪》裡,小羊蘇西就有一個假想的朋友,獅子"里奧";

《頭腦特工隊》裡,萊莉也有一個假想的大象朋友"冰棒",那些原本她一個人的"冒險"和"嬉戲",也因為有"冰棒"的陪伴而變得更加精彩。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其實,我們小時候也有過想象中的朋友,只是,隨著年齡長大,我們選擇了將他們遺忘。

"啊,我小時候,該不會有妄想症吧",亦或者"獨生子女太孤單了,我們小時候,只能想象出個朋友跟自己玩"。

面對孩子"想象中的朋友"的同時,我們不妨給予尊重,這樣更有助於孩子同理心的建立。

3-4歲的孩子,同理心的建立,也是提升情商的一大關鍵。

所謂"同理心",說白了,就是換位思考。

當孩子獨自玩過家家的時候,經常會扮演"別人",這就給了他們換位思考的機會。

這對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因為在遊戲中,孩子們可以輕鬆的同時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反應,體會別人的想法和心情,這對他們未來與別人交往有很大好處。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記得《爸爸去哪兒》裡有這樣一幕,軒軒在爸爸的鼓勵下,選擇住在了沙灘破帳篷裡,夏天得以住在條件相對更好的地方,開心的跟爸爸說:"好棒啊!"而爸爸立刻提醒她,軒軒此時正在難過。

在過家家的遊戲裡,如果看到不懂事的孩子,去嘲笑一位盲人,那就不妨讓孩子蒙上眼睛,體會一下盲人生活的不易。

有句話說的好,要想知道別人的鞋子合不合腳,穿上別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要想讓孩子獲得好人緣,別忘記經常讓孩子"做一做別人"。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三、5-6歲的孩子,獨立性、社交性和情商的發育屬於快速階段。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探索了過家家與孩子人際交往之間的關係。

結論表明,玩過家家時間長或者長期玩兒的孩子社交技巧越好。並且,經常進行假扮遊戲的幼兒比較能與人合作,較少有攻擊行為。

在過家家的氛圍裡,什麼點子都可以提,但是否會被大家接受,這就要看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否能吸引其他小夥伴了,這樣就會促使孩子們要了解他人的需求,進行良好的語言組織。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蒙臺梭利曾經提到過,在孩子的世界裡,總覺得自己是弱者,而在過家家中,他們可以假想自己是大人,擁有和大人們一樣的權力,想做什麼做什麼,甚至是現實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你怕我用刀子會傷害自己?我在我的遊戲裡是個了不起的大廚師!

你總說我膽小怕黑?可在遊戲裡,我卻是戰勝惡龍的騎士!

在遊戲的世界裡,孩子們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節,滿足自我需求。

除了把握孩子情商發展關鍵,過家家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孩子,教育孩子。

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場景,來幫助孩子預演或者覆盤,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為下次遇到類似做儲備。

看了才懂,各國幼兒園都提倡的“過家家”,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關鍵

沈騰的小品中,就有這樣的故事,三個"人販子"在小學門口,用盡各種招數來騙取孩子的信任。但其實,他們是三個丟失了孩子的父親,這樣做,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演習"。

最後,我還想起了電視劇《大明風華錄》裡,胡太妃去世的場景。

親生的姐妹倆,嫁給了同一個男人,分別生下了各自的兒子,一個是朱祁鎮,一個是朱祁鈺,兩人互相爭奪皇位。

妹妹去世前,兩人冰釋前嫌,最後一起玩起了小時候過家家的遊戲,成為了貫穿她們一生的美好回憶。

多給孩子點時間吧,陪他們一起過家家,一起體驗不同的人生,在遊戲裡,學會做人。

我是光影閒話聊育兒,一個擁有影視和心理學雙學位的全職寶媽,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輕鬆聊,拒絕做焦慮媽媽和缺席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