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图,三场战争,聊聊武都、阴平的重要性

刘备夺取武都、下辩之战

  • 曹操传:二十二年冬十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二十四年春正月,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 刘备传: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
三张图,三场战争,聊聊武都、阴平的重要性

在徐晃传中,有这么一句记载: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这里的外内指的是刘备夺取汉中的路线安排,其中外是张飞、马超、吴兰屯兵下辩,从而断绝陇右的曹魏援军;内是刘备屯兵阳平关,震慑汉中和严防曹魏进入益州。外内结合,意图在汉中西面形成一条包围线,可惜一开始张飞等军就被曹洪给击败,于是刘备退而求其次,又遣雷铜、吴兰攻取武都,召回张飞、马超。不幸的是,雷铜、吴兰再次败于曹洪,雷铜死在了武都,而吴兰在回军的路上又被阴平氐族强瑞斩杀。刘备因此失去了西面包围的重要战略位置。

经过一些列的败仗之后,刘备依然屯兵阳平关其实是很危险的,有孤军深入的风险。倘若曹军兵力充沛的话,从武都、阴平二郡发兵攻打剑阁,是很有可能置刘备于前后夹击的困境。只是曹操在夺取汉中之后,就率主力回了邺城,留下夏侯渊孤军督守汉中。显然,武都、阴平只有防备的兵力,而曹洪驰援二郡成功后,就快速回防汉中,曹刘双方就阳平关主力对峙。

所以,不仅是刘备失去了西面包围的战略位置,夏侯渊也因此失去了双面包抄刘备的战略位置。虽说刘备连吃了几次败仗,但优势还在,俨然是从一州对抗一国,转变成一州对抗一军。

后刘备进军定军山兴势地界扎营,继而强攻拿下夏侯渊。怒火攻心的曹操等到宛城叛乱一平就自率大军从长安走斜谷进入汉中,可是刘备却退守阳平关据险不交战,双方因此对峙长达两个月。此时,关羽势强,北围襄樊,曹仁仅数千兵力无法对抗,只能坚守城池。曹操无奈,倘若襄樊有失,就会进一步危害宛洛地区。最后不得已放弃汉中,留了一座空城给刘备。

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之战

  • 诸葛亮传:建兴六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建兴)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 刘禅传:六年春,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 曹叡传:太和二年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三张图,三场战争,聊聊武都、阴平的重要性

蜀建兴六年、七年,诸葛亮连续发动第二、三次北伐。第二次是围攻陈仓,第三次是夺取武都、阴平二郡。曹真自击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就预言,诸葛亮下次必然夺取陈仓,因此派出将军郝昭重筑陈仓城。果然不出曹真所料,同年十二月,诸葛亮就率军出散关攻打陈仓,因为提早做了准备,陈仓城早就固若金汤,诸葛亮数万兵力活生生给郝昭数千兵力抵挡在城下,历经二十天,粮尽而退兵。郝昭一战成名,并获得了嘉奖,曹真也因此得到了増邑。

但是很快,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派出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不过曹魏反应迅速,时任雍州刺史的郭淮立即率军支援。而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早已率军进驻了建威,意欲阻拦郭淮。等到郭淮抵达建威时,只能是不战而退,诸葛亮因此得了武都、阴平。

从时间节点上看,诸葛亮于建兴六年十二月攻打陈仓,耗时二十天,不克而返;又于建兴七年春,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因此断定,整个时间的跨度从退兵到拿下武都、阴平,不会超过三个月。显然,是快得过分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北伐陈仓只是诸葛亮的一次佯攻,他的目的其实是夺取武都、阴平。之所以如此快,很大的可能是在诸葛亮攻打陈仓的时候,陈式早就去往攻打武都的路上。诸葛亮这边一退兵,就立马通知陈式攻打武都。这时,正为击退诸葛亮而沾沾自喜的曹魏突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促之下,只有雍州刺史郭淮有能力支援,而诸葛亮更是马不停蹄,一回到汉中就出兵建威,比郭淮早一步抵达,成功拦截,令武都、阴平二郡军民丧失最后的精神支柱,得以让陈式拿下二郡。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费尽心思地想要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我们结合诸葛亮前面四次北伐来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六年第一次发动北伐,在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计后,派出赵云、邓芝作为疑军牵制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走祁山,攻取陇右。此时的武都、阴平虽归属曹魏,但可能只有少量驻兵,或者根本没有。可惜,蓄力三年发动的北伐却因街亭防守战的失误而导致失败,最后不得已退兵。

这次北伐可谓是震惊了曹魏朝廷,根据魏略记载,当时曹魏以为刘备死了,就没有人再举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西北区域便没有多加预防。自诸葛亮北伐之后,曹魏就加强了军备,并命曹真督守西北军区,这武都、阴平的守备兵力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诸葛亮接二连三的发动北伐,除了意在消除二郡的守备武装,更是为了将其作为进攻祁山的跳板,缩短北伐距离。并且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诸葛亮立马就在南山下筑造了汉、乐二城,作为协防汉中的副城,意图很明确。

魏灭蜀之战,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

  • 六年,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
三张图,三场战争,聊聊武都、阴平的重要性

蜀景耀六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发兵三路讨伐蜀汉,西路邓艾进攻姜维屯兵之处沓中,意在牵制姜维主力;中路诸葛绪进攻武都、阴平,意在断绝姜维后路;东路钟会作为主力进攻汉中。如此战略部署,不免会让人认为,曹魏的意图无非就是要夺取汉中,打开益州门户。可是为何到最后却演变成吞并战,直接就将蜀汉给灭了呢?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三个点:

一、黄皓弄权导致战机贻误。早先姜维听闻钟会在关中治兵,就上表刘禅,希望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平关、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可是黄皓早就想废掉姜维,拥立阎宇,便利用鬼神之说,迷惑刘禅,连群臣都没有商议,就否了姜维的建议。直达钟会发兵骆谷,邓艾即将抵达沓中,刘禅才慌忙派出廖化支援沓中,张翼、董厥驻守阳平关。可惜,时不我待。廖化刚抵达阴平,诸葛绪就到了建威,廖化就停止行军,意欲观察诸葛绪的动向。而张翼、董厥也是,才抵达汉寿,阳平关已经被钟会攻破。

二、姜维放弃阴平。因为没有廖化的支援,姜维又被邓艾给牵制,于是直接放弃沓中,退兵阴平。这时,前线又传来阳平关被攻破的消息,因此姜维再度放弃阴平,联合廖化、张翼、董厥退守剑阁,守住这条汉中进入成都的唯一入口。

网上有文章认为沓中与汉中是益州北面的双门户,蜀汉灭亡,姜维得担一半的责任。一个是他改变了汉中的防守策略,由面改成了点;一个是他弃守沓中,又放弃阴平,导致邓艾有路可乘。首先,不可置否的是,姜维改变了汉中的布防,是因为北伐导致国力下降的缘故。可是不北伐呢?曹魏地位越发得到认可,蜀汉出师越发无名,到了最后,义师就会变成了贼守。再者,诸葛绪已经进驻建威,姜维不放弃沓中,只要诸葛绪占据了阴平桥头,姜维就成了瓮中之鳖,实际上姜维也是拼了时间差,佯装攻打诸葛绪后方,才绕过阴平桥头。而全力据守剑阁,无非最后也就是丢了汉中,国家还在,眼下长驱直入的钟会不就是因为粮草不济准备打退堂鼓了吗?至于为什么提到这点,因为给了邓艾有路可乘。

三、邓艾偷渡阴平,马邈投降。偷渡阴平确实是常人无法想象出来的一条路,它得穿越摩天岭、唐家河、马转关、靖军山才能到达江油,全程265公里。这条路可谓是鬼门关,不仅无法携带太多辎重,且丛山峻岭还得快速通过,体力消耗极大。只要江油或者绵竹关遇到阻碍,邓艾随时成为反面教材。但邓艾是幸运的,到了江油马邈就投降了,让这只疲惫的穿山精锐得到了极大的补给。后续更是击败镇守绵竹关的诸葛瞻,逼降刘禅。

邓艾传: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显然,蜀汉之所以会败,其根本在于黄皓弄权,导致战机贻误,使得廖化、张翼没有及时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虽说汉中沦陷之快也跟叛徒武兴督蒋舒有关、跟姜维改变布防有关,但如果张翼、董厥及时赶至阳平关驻守,钟会也不至于那么顺利地破关而下,姜维也不会弃守阴平,让邓艾有路可乘。


资料出处:《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