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因為這次的“寒假”實在太長,身邊很多父母都說,自己天天和孩子宅在家裡,現在已經到了“相看兩相厭”的地步了。

例如,今天上午,秀鳳就在微信上向我訴苦,說她明白教育孩子不能靠打罵,但是,她實在忍受不了兒子的壞習慣了,所以今天一大早,她就因為兒做作業態度不認真,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

雖然批評孩子讓秀鳳出了一口氣,但是,批評完後,看著孩子那一副委屈的樣子,她又覺得很後悔,擔心這樣做孩子不但不接受她的批評,還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所以,秀鳳非常糾結,她想知道孩子到底能不能批評?要怎樣批評孩子,才能讓孩子願意接受批評,起到教育作用呢?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媽媽批評孩子

作為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批評孩子,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偶然對孩子發發脾氣,這也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父母一定要記得,我們批評孩子,並不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作出改正。

因此,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儘量做到“忠言不逆耳”,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的牴觸的情緒,容易聽得進去。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父母批評孩子是有必要的

批評孩子的六個技巧

當然,對於孩子,父母最好能做到儘量寬容,畢竟,過多的批評,很容易會加劇父母與孩子之前的矛盾。如果孩子犯的錯,父母認為必須批評的,那麼,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弄清楚事實真相

有的父母很心急,一聽說自己的孩子犯錯了,連原因都不問,就直接批評孩子了。這種不相信孩子的做法,會令孩子很傷心的。而且,萬一父母誤會了孩子,孩子會感到非常委屈。

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確定自己的孩子錯了,然後再作批評。

二、不要和其它孩子作比較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拿孩子與其它孩子作比較,希望以此來證明孩子的錯。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所以父母要儘量避免。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不要拿孩子與別的孩子作比較

三、批評要及時且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孩子犯了錯了後,父母一定要及時作出批評,以便孩子清楚自己錯在那兒,也可以讓孩子加深記憶,下次避免。

另外,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儘量一碼歸一碼,不要翻舊賬,也不要全盤否定孩子,以免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四、父母態度要一致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的問題上,喜歡“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卡卡媽認為在孩子犯錯後,這種方法儘量不要用,千萬不能媽媽剛批評完孩子,爸爸就安撫孩子。

為了讓孩子建立明確的是非觀念,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一致,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父母的態度要一致

五、不要在吃飯時、睡覺前批評孩子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有時間教育孩子,所以總喜歡趁著吃飯時,或者晚上睡覺前教育孩子。其實我們批評孩子,並不是為了讓他吃不下,睡不著。所以這種做法,父母最好避免,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

六、不要帶著個人情緒去批評孩子

孩子犯了錯,父母生氣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父母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免言辭過激,不但傷害了孩子,事後自己也懊悔不已。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帶個人情緒

批評孩子要講究方法

除了以上幾種注意事項外,父母批評孩子,還要講究方法,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一、冷靜法

有時候,孩子犯的錯誤太大,父母一時接受不了,所以非常憤怒,只想狠狠地批評孩子一頓。

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做法,不是馬上對孩子進行責罵,而是應該深呼吸,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過一會兒再去批評孩子。

因為在憤怒的時候,父母很容易衝動,沒辦法冷靜地選擇合適的方式去批評孩子的。在震怒的時候批評孩子,不但會令孩子難以接受父母的批評,還可能會與父母產生對立的情緒,做出像離家出走之類的過激行為,這樣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批評孩子要講究方法

二、下臺階法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例如,對於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就要想辦法給孩子找個臺階,讓他順著下。

因為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即使他知道自己錯了,可是,面對父母的批評,他也是不願意承認的,特別是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不妨給孩子個面子,找個理由讓他“下臺”。

父母的做法,孩子會明白,也會在心裡感激父母的,而這種感激,很可能會化為孩子改正錯誤的動力。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父母要學會找臺階給孩子下

三、裝“傻”法

如果孩子平時很乖,只是偶然犯了錯,那麼父母不妨試一試,暫時不要批評他,反而對他說表示關心,以便間接地提醒孩子。這種辦法對第一次犯錯的孩子很有效的。

這樣不但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還會令孩子很感動。相信孩子在感動之餘,還會產生愧疚的心理,然後改正錯誤的。

四、循序漸進法

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為了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可以試試先找孩子身上那些無關痛癢小問題進行批評,孩子接受了批評後,父母馬上對他的行為表示肯定,接著再按循序漸進地把真正要批評孩子的問題說出來。

孩子在受到父母的肯定後,因為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所以,也會比較容易接受進一步的批評意見了。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父母教育孩子要循序漸進

五、“漫不經心”法

孩子犯了錯,父母又不想傷害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那麼,父母可以想辦法,讓孩子“無意中”聽到自己對他的批評意見,這種看似看似“漫不經心”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很不錯的效果。

因為每個孩子對自己都有一個印象,如果他發現父母眼裡的他,並不像他自己想象的那樣,那麼,他就會想辦法改正自己,以糾正父母對他的看法了。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裝傻”和“漫不經心”法,令他更易接受批評

孩子很在乎自己在父母眼裡的印象

結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做錯事、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然而,父母要明白,孩子犯了錯,他自己也會有愧疚感的。

因此,如果孩子犯的只是無傷大雅的小錯,父母批評教育他時,儘量點到即止就可以了,以免孩子因為覺得委屈而對父母產生不滿,影響親子關係。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