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從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在幼兒園進行了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也就是現在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在這個“棉花糖實驗”中,研究人員一種招募了600多名4歲的兒童參加這個實驗。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在實驗的開始,研究人員把這些孩子帶入到一個房間內。這個房間內有一個桌子,桌子上面放著一個棉花糖。

等到孩子坐在座位上的時候,研究人員就告訴這些孩子:

“盤子裡有一顆棉花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十五分鐘後再吃,我會再獎勵你一顆,你就可以吃到兩顆,這個由你自己決定。”

然後,研究人員離開房間。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實驗結束之後,研究人員總結髮現,有2/3的孩子吃了棉花糖。

這2/3的孩子,有的是在研究人員關上房門之後幾秒馬上就把棉花糖吃掉,有的等了1分鐘、5分鐘。甚至有的已經等了13分鐘,但是最後沒有忍住。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還有另外1/3孩子,有的會通過唱歌、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有的甚至會舔上一口,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吃掉眼前那顆極具誘惑力的棉花糖,一直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獲得了兩顆棉花糖。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實驗到這裡並沒有結束。

在這之後,研究人員對這600多個孩子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追蹤和研究,最終得出結論:

在學業方面,當年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很明顯比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具有競爭力,可以進入好的大學,SAT(也就是美國高考)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在性格方面,抗壓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上面的表現,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也會比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好。並且當年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也更受人歡迎,有探險精神,自信且可信賴。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雖然自律不是一個孩子優秀的必然條件,但是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

其實各位父母仔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很多在性格、學業等方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有著不錯的自律能力。也就是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做事有目標,有潛力,懂規劃。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想來各位父母也很想知道,自律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畢竟自己家的孩子是這樣的:

  • 說好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但是到時間了就耍賴撒潑不肯撒手;
  • 說好10點半出門,但是10點20分還在磨磨蹭蹭,衣服都沒換好。

別人不催,就不做!

一件事情反覆強調N多遍,但是依然我行我素!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其實自律的孩子並非天生就自律,家長後天的培養很重要。

抓住秩序敏感期,事半功倍

  •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這是由蒙臺梭利提出的概念。一般會出現在幼兒1-5歲這個年齡段。在這一時期,幼兒會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

例如:

  1. 遙控器放在茶几左面,用完之後就必要放會茶几左面的位置;
  2. 積木必須放在玩具櫃的第二層,如果不是,就要重新擺放;
  3. 爸爸的鞋子必須放在媽媽鞋子的右邊。

家裡的每一件事物,發生的每一個事件都要遵循孩子預先設計的程序發生。孩子的要求往往很無厘頭,也很有“無理取鬧”的感覺,而這正是說明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中,並且培養孩子自律好時機。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對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很執著,並且嚴格執行,所以家長完全正好利用這個“秩序敏感期”,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覺得“我應該這樣做”,這樣孩子的自律好習慣就養成了。

  • 那麼如何引導呢?

孩子之所以能夠有足夠的自律能力都是從有足夠的自理能力開始的。

孩子小時候知道玩完的玩具應該自己收起來,知道排隊很枯燥但是還是要遵守規則,那麼到了上學的年紀自然也會更有自控力,知道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可以通過一些巧妙地小方法,像是孩子的繪本就可以選擇行為習慣方面的,讓孩子通過繪本卡通人物的演繹,知道這樣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孩子能夠主動地去改變。一旦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我應該這樣做”的意識之後,就會很堅定的去執行下去。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讓孩子的意識裡有時間觀念

什麼是自律?就是即使沒人監督,即使自己不是很想做,但是依舊能夠約束自己,遵守規則。

舉例來說,就是孩子即使很想繼續看動畫片,但是和家長約定好去看書,那麼孩子就是能夠約束自己,去遵守約定去看書,這就是自律。

但是事實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更依賴於父母的指令去做事,而不是自己自覺地去完成。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其實這也父母脫不開關係!

現在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的催促他“快點”、“別玩了”。孩子雖然覺得父母的催促很煩,但是卻也習慣了這樣嘮叨催促,也就養成了很被動的聽到父母催促才做事的習慣。

孩子習慣性的拖延,認為反正有人會替我看著時間,自己被動聽從就可以了,那麼孩子有這樣的思想勢必不會有自律的好習慣。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相信孩子,讓孩子主動去支配自己的時間。

不過“放手”不等於“散養”,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合理的規劃,幾點起床、幾點看書、幾點看動畫片等,並且提前讓孩子先規定好,如果做不到會有怎樣的懲罰。

斯坦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自律的孩子未來有多厲害

家長認真遵守規則,幾次獎懲之後,孩子知道父母說到做到,那麼接下來,不用父母嘮叨催促,孩子自己也會說到做到了。

孩子願意主動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樣他才會越來越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