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学一味中药——羌活


每天至少学一味中药——羌活

【药材名称】羌活

【拼音】Qiānɡ Huó

【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每天至少学一味中药——羌活


【性状】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为根茎及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每天至少学一味中药——羌活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善治上半身疼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各类关节疼痛。羌活“祛风湿”是它的一大作用,对治疗风湿相搏而引起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较好作用。依据这类经验,近些年来多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取到一定的作用。经常和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防风,附子,知母,薏苡仁,松节等同用。羌活祛风湿和独活不同。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羌活和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是羌活善于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而桂枝则善于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羌活又经常使用为治疗上半身疼痛与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羌活有治疗“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的特征,因此在治疗脊柱病时,经常加用此药。

2、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和慢性菌痢。和白胡椒,肉桂,丁香,肉桂等配伍,研末制成药饼,贴子脐上。

3、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疼。和川芎,黄芩,川连,防风等配伍,用水煎服。配伍川芎,防风,细辛等祛风止疼药,治疗偏头疼属寒者。

4、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麻黄,桂枝,细辛,山苍术,红花等配伍水煎浴洗,使周身汗出。

5、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对有寒热、骨痛、头痛等表症者,尤为适宜。散风之力比防风强。

6、用于治疗风湿。凡有关节肌肉风湿,都可应用,尤其适宜于由寒湿较重而引起的上半身肌肉风湿痛,以及腰背正中部肌肉有冷感和挛缩感的患者。本品又可治与风湿有关的面神经瘫。常配独活、防风等,方如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羌活的传说】据民间传说东汉的时候,宕昌县自古为羌人居地,朝廷把羌人不当人,不是给他们挡养羌马,就是抓去当兵。不听话的全部变成奴隶,用绳子锁住人的锁骨,一串串一串串地赶到贵人的田庄里当苦力。一天只许喝一碗水,吃一小块干馍馍。饿死的、冻死的人多得垒成了山。有人要逃跑,抓住不是喂老虎,就是剥人皮,或者在市场上交换成物件。羌人的日子就像沉人海底的船,整天泡在苦水里。官逼民反,苦难深重的羌人拿起武器反朝廷,打到那里,住到那里,吃在那里,声势很大。朝廷派兵几百万,四处镇压羌人,连几岁大的娃们都不放过,逼得羌人钻人深山老林,无吃无住,死的死,伤的伤,在大山里过上了"野人"的生活。一路走,一路就有人死。羌人中有个头人叫杂玛,他见草山上长着一种怪怪的草,又绿又嫩,拔来吃了,不但没有毒死,反而连身上的伤病也好了。于是大家都吃,众人的伤好了,病也没有了,人人都说那是神草,爬倒磕头礼拜。开头叫"让羌人活"的草,叫着叫着,简化成了"羌活"。

每天至少学一味中药——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