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謀反,皇帝派兵征討,王爺當眾脫掉上衣,軍隊竟倒戈攻打皇帝

公元933年,唐明宗李嗣源駕崩,皇子李從厚即位,是為後唐閔帝。

雖然是唐明宗的合法繼承人,但李從厚登基後,一直有強烈的不安之感。這是因為,李從厚堅定不移地認為,有一個人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正在嚴重威脅著他的生命安全。

被李從厚猜忌的人,名叫李從珂,也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且是長子。

這便難怪李從厚猜忌李從珂,要知道,李從厚只是唐明宗的第五子。如今,弟弟做了皇帝,本來地位略高的哥哥,卻成了弟弟的臣子,還得向弟弟朝拜,任何哥哥都難免不甘,任何弟弟都難免擔心哥哥不甘。而且,古代立嫡以長不以賢之說,李從珂是唐明宗的長子,就更難保不會有不臣之心。

王爺謀反,皇帝派兵征討,王爺當眾脫掉上衣,軍隊竟倒戈攻打皇帝

但事實上,情況也沒有李從厚想象的那麼嚴重。李從珂雖是唐明宗的長子,但不是親生兒子,而是唐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本姓王,出身鎮州平山民家,自幼喪父,與母親魏氏相依為命。後來,魏氏被唐明宗納為妾,李從珂便成了唐明宗的兒子。所以,李從珂與唐明宗並沒有血緣關係,從血統上論,李從珂並沒有即位資格。

不過,李從厚卻並不這樣認為,有無即位資格是一回事,李從珂想不想做皇帝,又是一回事。五代時期,忠君意識淡薄,叛將自立的情況比比皆是,誰能保證,一位帝王養子沒有自立的野心?

更何況,李從珂不是一般養子,他相貌雄偉,勇猛剛毅,深受唐明宗生前喜愛。同光三年(925年),那時唐明宗還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手下將領,有一次,唐明宗奉命往北抵禦契丹,因家在太原,唐明宗竟上表請求任命李從珂為北京內衙指揮使,可見他對李從珂的器重。

唐明宗即位後,更是對李從珂予以重用,授予左衛大將軍,升太尉,封潞王,使其統帥後唐相當部分軍隊。而且,唐明宗還讓李從珂行京兆府尹(代理首都市長),擔任西京留守。

王爺謀反,皇帝派兵征討,王爺當眾脫掉上衣,軍隊竟倒戈攻打皇帝

毫無疑問,唐明宗以前對李從珂有多器重,如今李從厚便對他有多猜忌。所以,李從厚甫一即位,便解除其子李重吉的禁軍之權,又召他出家為尼的女兒李惠明進宮。解除李重吉禁軍兵權,是為了防止他與李從珂里應外合;而召李惠明入宮,則是以此為人質。

李從珂馬上意識到,李從厚對他的猜忌已非常強烈。憑李從厚的性格,他一定會採取進一步行動,而不僅僅是解除兒子兵權、以女兒為人質那麼簡單。

果然,李從厚又聽從朱弘昭、馮贇等大臣的建議,實行“換鎮”政策:詔令李從珂離開鳳翔,改任河東節度使。

李從厚這一招可謂高明,慢刀子殺人,溫水煮青蛙,一步步拆解李從珂的勢力。要知道,鳳翔是李從珂的老巢,樹大根深,而他在河東並無勢力,一旦被改成河東節度使,李從珂的實力必然被嚴重削弱,到時便成了李從厚砧板上的魚肉。

可惜李從珂並不愚蠢,甚至可以說非常精明,立馬便發現了李從厚的居心。如果聽命改任河東節度使,無疑是死路一條;而舉兵反叛,也是殺頭的死罪。既然橫豎都是一死,還不如反了,至少不會任人宰割,而且還有成功的希望。

應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起兵,並讓人起草檄文散發到各地,以清君側除奸臣為名,請求各節度使共同出兵攻打京師。李從厚聞訊,當即派大將王思同集齊各路兵馬,統帥大軍,直撲李從珂的老巢鳳翔而來,企圖將李從珂直接剿殺於城內。

李從珂雖然驍勇善戰,但在地利上處於很大的劣勢,鳳翔城低河窄水淺,無法固守,加上朝廷軍人多勢眾,戰鬥甫一開打,鳳翔軍便處於被動。沒過多久,鳳翔城東、西關小城先後失守,鳳翔軍損失慘重,如果再這樣打下去,李從珂必死無疑。

王爺謀反,皇帝派兵征討,王爺當眾脫掉上衣,軍隊竟倒戈攻打皇帝

打又不能打,而投降,也是死路一條,到底該如何是好?坐困愁城的李從珂無計可施,情急之下,想到了一個死馬當活馬醫的辦法。

這個辦法看上去有些幼稚:乘戰隙,李從珂站在鳳翔城頭上,當眾脫掉上衣,露出身上的傷疤,然後號啕大哭:我自小就跟隨先帝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滿身戰傷,才打下這江山社稷;你們以前跟著我,這些事都看在眼裡。現在,朝廷寵信佞臣,猜忌骨肉,我究竟有什麼罪,要受此懲罰啊!

由於身處絕境,李從珂越哭越想哭,哭得淚雨滂沱,撕心裂肺。可是,套用老李的話來說,朝廷“一分鐘就可以解決戰鬥”,死到臨頭,哭,有用嗎?

還真有用!朝廷軍的不少將士,都是李從珂的老部下,見李從珂哭得那麼傷心,竟產生了惻隱之心,開始同情李從珂。李從珂乘機對朝廷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竟然先後勸降舊部羽林軍指揮使楊思權、都指揮使尹暉等攻城將領,還招降了大部分朝廷軍。

就這樣,在李從珂的率領下,原本徵討鳳翔的朝廷軍,竟然倒戈相向直撲洛陽而去,攻打唐閔帝李從厚。一路上,各郡縣無不望風迎降,李從厚大驚,先後派出數路征討兵馬,可是,這些兵馬均先後被李從珂降服,投到了他的麾下。

王爺謀反,皇帝派兵征討,王爺當眾脫掉上衣,軍隊竟倒戈攻打皇帝

李從珂進展神速,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殺到了後唐京城洛陽,唐閔帝李從厚狼狽而逃。李從珂進入洛陽後,馮道率百官勸進,李從珂假意推辭了一番,便即皇帝位,是為後唐廢帝。這時,唐閔帝李從厚躲在衛州,惶惶不安,李從珂得知,派殿直王巒赴衛州將其弒殺。

一個月造反成功,登上帝位,李從珂的成功,不可謂不迅速。不過,李從珂的敗亡也很迅速。當初,將士們之所以願意跟隨李從珂攻打洛陽,其實不僅因為被他感動,而是他許諾每個士兵在進入洛陽後可以得100緡錢作為獎賞。李從珂殺入洛陽後,便得兌現承諾,可是,跟隨他起兵的將士太多,京城的錢財不足以供應賞賜,但李從珂為了安撫驕兵悍將,只得下令到民間搜刮,弄民怨沸騰,這嚴重影響了李從珂的統治根基。

加之,李從珂登基後,任用盧文紀等庸才為相,致使國事日壞,上下交怨,人心漸失。清泰三年(936年),大將石敬唐叛變,並勾結契丹,進逼京師洛陽。李從珂見大勢已去,為避免受辱,竟帶著傳國玉璽與劉皇后以及兒子李重美等皇室成員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