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明朝王爺和地方官關係如何?王爺:反正不能一起吃飯喝酒,哥慫

這則文章為【老廖解惑】系列,目的是為了和大家聊一聊最近在歷史領域熱度較高的問題。

今天老廖在問答中看見這麼一個問題——“明代親王和地方官員的關係?”。在問題底下那叫一個“百鬼夜行、眾說紛紜”,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針對此點,老廖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解答觀點1:明朝時,親王和地方官員的關係跟 隨時代不同,有著太多的變化,具體分割的時間點要從朱元璋洪武皇 帝開始再到永樂初年的時候。

解答觀點2:明清兩朝的親王制度是不同的,清 朝的親王是被留在中央,而明朝 的親王則被分封到各地成為 藩王,以求遠離政治中心,從而 保護皇權的不被幹涉。

解答觀點3:明朝親王被分封到各地,具體指導 思想源於朱元璋時期對於武官不 信任而演變過來的——“子孫守江 山”。

明朝王爺和地方官關係如何?王爺:反正不能一起吃飯喝酒,哥慫

接下來就讓老廖圍繞這些知識點具體分析

親王和藩王的不同點

很多朋友在理解藩王和親王的時候,都會出現概念上的混亂,有的人認為兩者是一體的關係,也有人認為藩王和親王是兩種獨立的概念等。其實按道理來說親王和藩王屬於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但由於詞彙意義的不同,藩王相對於親王而言更為廣義。在歷史中是這麼定義藩王的“介於地方與君主之間的統治者”。故而,成為藩王的人因為定義,則不會拘泥與親王之中,在一些異姓王身上也同樣適用。而親王不同,能夠被封為親王的隱性條件首先便是“宗族內的族人”,其次便是皇族大宗中的太子兄弟。其封號大多為 漢、秦、趙等一字親王銜。

明朝王爺和地方官關係如何?王爺:反正不能一起吃飯喝酒,哥慫

明朝藩王和地方官員關係的演變

在最初研究明代親王制度的時候,朱元璋可謂是大費苦心,他在思考如何處理帝國的親王問題時有兩個私心,第一個私心便是如何將自己的子孫安頓好,第二個私心便是在利用安置孩子們的同時,間接將地方異性軍事長官架空、取代。於是在一聲令下,明代的第一批親王陸陸續續的前往各地,在朱元璋洪武朝便開始了。

明朝王爺和地方官關係如何?王爺:反正不能一起吃飯喝酒,哥慫

  • 洪武初到永樂初的王爺和官員的關係:明朝親王的任務時幫助帝國維護邊境安全,手中掌握著地方重要的軍事權力,我們以親王朱棣和朱權就能看出來。故而在洪武皇帝時期,親王相當於現代的軍區總司令,是地區武裝力量的一號人物,屬於中央直接管轄,而不受地方官員干涉。
  • 永樂初年,王爺和地方官員的關係:其實在建文朝的時候,皇帝朱允炆就已經開始對藩王進行治理,逐漸將其權力削弱,而真正將藩王的實力降到冰點的時代,還要屬在永樂初年。朱棣本就是藩王靖難上位,故而深深的明白,自己開了這個先例,就難以保證在後來的朝代中不會再次發生,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朱棣對藩王的實力採取了大強度削弱。以至於在後期,藩王只能龜縮在自己的王府內(城中城),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出城,更不能擅自外出行走,與地方官員也不是不敢有所交涉,(因為皇帝最忌諱的便是藩王與地方官員交往過密)。而在隸屬上王爺還是屬於中央管轄,如果犯了什麼重罪,地方官員無權問責,需逐級報送到中央,由皇帝定奪。
明朝王爺和地方官關係如何?王爺:反正不能一起吃飯喝酒,哥慫

小結


在明朝做個藩王實在是太難了,雖然吃喝不愁,但是在精神領域上太過空虛,時時刻刻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彈劾。 曾經有人戲言,如果想在明代永樂後整治一個王爺,只要將龍袍、玉璽、以及能夠象徵皇權的東西扔進王府,就足以讓其提心吊膽,對著天子又跪又拜了。

我是史廖未籍,一個喜歡歷史的大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