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隨著疫情的到來,本來打算好過年回家也只能放棄。開始的那幾天,突然覺得時光慢了下來,以為了過了一週卻還只是初三。思家的情緒慢慢熬著,終於也適應了。宅在家裡,開始看資格證考試的書,有事可做還能讓內心穩下來。


我深深理解了“惶惶不可終日”一句話,焦慮是讓人崩潰的前提。“混吃等死”還是一句自我調侃,還能注意到窗外的天氣,從下雪了,到下雨了,到刮沙塵了,到紫藤冒芽了……日子來到3月底,朋友圈裡的朋友也漸漸沉寂下來,有的一句開始復工復產了。自己還是沒能回家看父母,工作還沒有信兒,考試還是沒消息,不能靜心了,看書也不能緩解,一切彷彿失去了動力。看著窗外各種念頭就冒出來,這春望何時才到來?


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一個人在壓力下,未來越來越不確定的情況下,到底能堅持多久?不知道有人是否和我一樣?

於是開始放縱自己過日子,每天打打遊戲,看看電影,這樣過了三天,感覺神經鬆弛了,於是那個問題又回到腦海中,到底我該怎麼用這些時間?


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於是開始拿起書,隨便翻到哪頁開始看,書中見到:小學生的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據此規律,教育者必須樹立“抓反覆,反覆抓”的德育思想。聯繫實際講,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訓導學生:我上次說你的話,才管用幾天,又重犯了!到底有沒有聽進我說的話?!學生時代的我們就是在老師這樣的嘮嘮叨叨中長大的。但長大後我們就真的變好了?不再犯錯過的事?牢記教訓?不,依然是原先的我,因為人就是擅長忘記。

想到曾經第一次去蘇州山塘街,那古風古韻的街巷讓我感慨良多,聽完一堂名人勵志的演講的時候,心裡暗暗發誓人生一定要去轟轟烈烈做一些大事。然而回到家的時候,感覺就消失了一半,等到你第二天上課/上班的時候,腦子裡只會想那煩人的學科和任務,想今天中午能吃什麼。


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我們都會忘記一些事情,忘記當時的憤怒,當時的感慨,哪怕當時寫了日記,現在再回頭看,那些感受也不同。情緒都會離開的,正如疫情也會離開。唯一留下的,是你在疫情這段時間,學了多少東西,做了多少事情。心底還有方向,還有要完成的任務,人就能在這種反覆中前進。

強迫自己是為了進去狀態,人的神經卻不能一直強迫緊繃,適當放縱一下,有助於情緒健康。感悟人生

我想平靜就是能和所有的情緒和平共處,焦慮,恐懼,沮喪都是為了讓人反思,讓人在雜序中理出順序。如果能懂得這層意思,那麼心理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理清了再去行動,良好的行動也有助健康心態,於是就有了良性循環。


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例如,當我老擔心工作,考試的事,公司真的做不下去,失業怎麼辦?今年的業績完不成被炒魷魚了怎麼辦?考試怎麼辦?可我沒意識到這是未來才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未來不由我們掌控,我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認真,細緻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不要再想“如果……怎麼辦?”,而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道理人人都明白,有情緒也正常,所有學著自我疏導。嘗試一些方法。

卡爾·弗農寫過一本《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是關於心理自助的,而作者自身是一個患病15年的患者。他建議大家嘗試“10分鐘哄騙法”,當你不想運動的時候,告訴自己只運動10分鐘。10分鐘大家都能堅持,只要邁出了這一步,鍛鍊的時間就不止10分鐘。

和此類似的還有知乎上曾有過的那個熱門問題是“學霸是怎麼維持一天8小時以上的專注學習的?”

其中一個回答說,每次不想學的時候就開始背單詞,進入狀態以後就可以做計劃中的學習了。


行動是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


有人問為什麼要背單詞,背單詞這麼低效,明明有很多高效學習辦法,學霸就只會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學習方法嗎?

答主解釋,學習就像是開車,有一個預熱車的過程,先要預熱一下大腦和專注力。背單詞因為簡單,完全不需要預熱,什麼時候都可以進入背誦狀態,但因為是用腦,所以背單詞也是可以進入心流的,所以背單詞是最合適的學習啟動動作。

同理,只要你開始為了想做的事動作,就已經預示著你想目標開始邁步,進入預熱了。

因為當你只是用“想”這個動作,其實內心清楚又明白——你根本不會去做。只有動起來,哪怕只是做邁出腳這個動作,執行力都已經開始調動了。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只是做一點點都能有效緩解焦慮,是不是挺簡單的。好了,我也該看書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